旧歌新唱:佳能EOS-1DX,让老款EF镜头焕发青春!
春节之前,下狠心出了自己的无敌兔,搭上今年的奖金入了EOS-1DX(以下简称1DX),这台顶级135数字单反相机。1DX已经上市半年有余。相关的详细测评已经有很多,但都不及入手之后的切身体验。遂此处不再浪费笔墨介绍此机的具体参数。仅谈一个此前较少有人提及的个人使用感受,那就是1DX强大的软硬件升级,让我们手中的老款自动对焦镜头的成像水平大幅度提升。
春节期间我利用1天的时间在北京地坛庙会上,使用两只EF镜头配合此机进行了短暂的试用。它们分别是EF85mm F1.2L II USM(以下简称85 F1.2L II)和EF17-40mm f/4L USM(以下简称 17-40 F4). 前者发表于2006年3月,上市已超过7年。后者发表于2003年5月,上市已几乎超过10年。在试用的过程中,1DX这支“新瓶”在装这两种“旧酒”的过程完全可以用“惊喜不断”来形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焦测光精确: 超大光圈定焦镜头全开光圈使用成功率显著提升。
自2007年发表的EOS-1D Mark III首次搭载”双DIGIC III处理器”开始,双核处理器即成为佳能EOS -1系列顶级135数码单反相机的标准配置。而随着1DX的发表,处理器这一指标在1系列上被提升到了“三核”,即负责对焦与测光的控制芯片正式升级到“处理器级别”,即“DICIC 4影像处理器”。要知道1块DIGIC 4处理器可以完成一台5D MARK II的全部操作,足见这次佳能为了提升对焦精度,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软件算法水平上去了,硬件自然也不能马虎。EOS-1D X的自动对焦感应器61点,不但比传统1系列45点对焦系统增加了4毫米的对焦范围,而且全部皆采用双线错置型。所谓双线错置是指将检测被摄体的线型感应器两线并列,错开半个像素间距进行排列的方式。单点自动对焦和定点自动对焦时使用错开的两个线型感应器进行双重对焦,减少检测被摄体时的偏差。
基于以上软、硬件提升的对焦/测光系统,被称为EOS iSA(智能主题分析)系统,这一系统在使用85 F1.2L II这样难于精确对焦的大光圈镜头即按照以下的工作流程,发挥它的“智能优势”——感应器首先检测场景信息,得到的信息再通过用于自动对焦的专用芯片和用于自动曝光的专用芯片(DIGIC 4数字影像处理器),使用进化的自动对焦算法进行高速演算,进而由此实现高精度对焦,大幅提高了对被摄体的捕捉、追踪能力。
实拍的效果证明1DX对焦及测光能力的提升并非空穴来风。图1为在接近85 F1.2L的最近对焦距离,全开F1.2光圈,迫近抓拍活跃的孩子,镜头合焦速度很快,没有”拉风箱”等对焦延迟现象出现。
图1
春节之前,下狠心出了自己的无敌兔,搭上今年的奖金入了EOS-1DX(以下简称1DX),这台顶级135数字单反相机。1DX已经上市半年有余。相关的详细测评已经有很多,但都不及入手之后的切身体验。遂此处不再浪费笔墨介绍此机的具体参数。仅谈一个此前较少有人提及的个人使用感受,那就是1DX强大的软硬件升级,让我们手中的老款自动对焦镜头的成像水平大幅度提升。
春节期间我利用1天的时间在北京地坛庙会上,使用两只EF镜头配合此机进行了短暂的试用。它们分别是EF85mm F1.2L II USM(以下简称85 F1.2L II)和EF17-40mm f/4L USM(以下简称 17-40 F4). 前者发表于2006年3月,上市已超过7年。后者发表于2003年5月,上市已几乎超过10年。在试用的过程中,1DX这支“新瓶”在装这两种“旧酒”的过程完全可以用“惊喜不断”来形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焦测光精确: 超大光圈定焦镜头全开光圈使用成功率显著提升。
自2007年发表的EOS-1D Mark III首次搭载”双DIGIC III处理器”开始,双核处理器即成为佳能EOS -1系列顶级135数码单反相机的标准配置。而随着1DX的发表,处理器这一指标在1系列上被提升到了“三核”,即负责对焦与测光的控制芯片正式升级到“处理器级别”,即“DICIC 4影像处理器”。要知道1块DIGIC 4处理器可以完成一台5D MARK II的全部操作,足见这次佳能为了提升对焦精度,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软件算法水平上去了,硬件自然也不能马虎。EOS-1D X的自动对焦感应器61点,不但比传统1系列45点对焦系统增加了4毫米的对焦范围,而且全部皆采用双线错置型。所谓双线错置是指将检测被摄体的线型感应器两线并列,错开半个像素间距进行排列的方式。单点自动对焦和定点自动对焦时使用错开的两个线型感应器进行双重对焦,减少检测被摄体时的偏差。
基于以上软、硬件提升的对焦/测光系统,被称为EOS iSA(智能主题分析)系统,这一系统在使用85 F1.2L II这样难于精确对焦的大光圈镜头即按照以下的工作流程,发挥它的“智能优势”——感应器首先检测场景信息,得到的信息再通过用于自动对焦的专用芯片和用于自动曝光的专用芯片(DIGIC 4数字影像处理器),使用进化的自动对焦算法进行高速演算,进而由此实现高精度对焦,大幅提高了对被摄体的捕捉、追踪能力。
实拍的效果证明1DX对焦及测光能力的提升并非空穴来风。图1为在接近85 F1.2L的最近对焦距离,全开F1.2光圈,迫近抓拍活跃的孩子,镜头合焦速度很快,没有”拉风箱”等对焦延迟现象出现。
图1
100%放大图片显示自动对焦点(图2),可以看到合焦范围之内被摄体对焦清晰,细节纤毫毕现。
图2
图3是在舞台下以远端对焦的方式抓拍舞台上的运动人物。从100%原大图(图4)上可以看出,1DX没有受到被摄者体前快速旋转的飞叉的影响,准确在被摄者的眼部合焦。
图3
图4
85 F1.2L刚刚发表的年代,1系列的当家机型还是EOS-1D MARK II N和EOS-1Ds MARK II,那时候如果全开光圈使用此类中焦距超大光圈镜头,抓拍动体时精确合焦的图片数量着实差强人意。因此多数专业摄影师和爱好者通常对于此类镜头的使用习惯是“最大光圈收两档”,以便保证拍摄成功率。 1DX的出现或许有机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一使用习惯。
二、镜头像差校正: 硬件的不足之处被强大的软件轻松弥补。
-1D X能够利用相机内注册镜头的光学特性数据,通过DIGIC 5+数字影像处理器进行高精度图像处理,仅用相机就能补偿造成色晕的色像差、以及由于镜头周边光量降低使画面四周变暗而导致的画质低下等光学问题。这一“硬问题软处理”的方式,对17-40这样问世相对偏早的镜头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以(图5)来对镜头校正功能之一的“色差校正”来进行说明:图5为17-40全开光圈于广角端拍摄的图片。被摄主题整体处于逆光里,尤其是半空中悬挂的红色灯笼,完全以逆光的姿态曝露在天光中。通常在全开光圈拍摄逆光图片时,明暗交界的位置非常容易出现紫边。而在1DX拍摄的此图上检查绝大多数红色灯笼与天光的交接部分,紫边现象都得到了很好的遏制。
图5
图6和图7分别是以同一支17-40配合开启了镜头校正另一项功能——“周边光量校正”的1DX和朋友的不具备此功能的EOS 5D,在全开光圈下,以同样的曝光值拍摄同一场景的对比。可以看出,开启了“周边光量校正”的1DX,其边角失光图片,曝光不均匀的不良现象得到了很好的遏制。
图6
图7
三、噪点低细节好: 合理的像素数量带来全感光度高画质。
EOS-1D X搭载的35mm规格全画幅(约36×24毫米)CMOS图像感应器有效像素约1810万。由于没有采用当前全画幅相机常用的2000-3000万像素级,像素间距(单个像素的大小)提升至约6.95×6.95微米,比EOS-1D Mark IV、EOS-1Ds Mark III还要大,是现役EOS当中最大的。由于像素变大、单个像素的聚光量提升,使得图片的信噪比、动态范围在从低到高各级感光度之下了实现很好的平衡,色彩的再现性也得以提升。
图8是1DX以L级(等效于ISO 50)感光度拍摄的图片。可以看到在准确曝光的前提下,1DX实现了良好的低感光度画质,尤其是容易出现噪音的大面积暗部,画面均一稳定。在以往数码相机中非常难以正确曝光的、不同色调的红色,在该图中也得以分别准确地呈现。整个画面颜色饱满而丰富,将1DX的14bit色彩位深带来的强大描写力完美展现出来。
图8
相对于L级(ISO 50)这样的超低感光度,像我这样的家庭用户经常面对的室内或非充足光照条件下的日常摄影的常见感光度,大多在ISO 400以上. 因此ISO 400左右的感光度表现是日常摄影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导指标。
让我们通过图9来看一看1DX的ISO 400表现。可以看到,1DX拍摄的画面在ISO 400依然保持着与ISO 50时相当的画面质量,画面亮部呈现出丰富的细节和准确的色彩还原。与此同时,处于暗部的,画面背景中的匾额和老人的帽子,黑色元素的表现稳定,纯净度高,丝毫查看不到任何噪点,让人很难直接判断出这是由ISO 400的中级感光度拍摄的。这无疑是适当放弃多余的像素,以实现更高画面纯净度的最好例证。
图9
作为一款上限突破20万级别的超高感光度机型,您一定对1DX在暗光环境下的高感光度拍摄表现充满期待。而在我短暂的试用时间里,也的确是1DX在暗光中的表现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我们以ISO 6400这一当前主流的夜间拍摄常用感光度为测试环境,通过以下一系列实拍图片来说明1DX的高感光度拍摄性能。
图10是1DX以ISO 6400,不开启“高感光度降噪”功能的前提下,完全依赖相机默认设定的抑噪能力拍摄的暗光环境照片。可以发现,即使是没有开启“高感光度降噪”的情况下,画面暗部依然保持了非常清晰,稳定的成像,甚至在点光源所及范围内,光照相对良好的画面区域(如牌匾和画面左上角砖雕),画面依然呈现了比较好的细节。图像整体噪点水平被控制在一个完全可以实现图片正常应用的,可以接受的情形下。
图10
1DX最难能可贵的是,数码相机中广泛存在的高感光度下拍摄色彩还原失准的问题,在此机上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图11所拍摄的场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场景,集低光照,复杂色温光源,照度反差大等各种不利因素于一体。而1DX却在没有开启“高感光度降噪”的前提下,以6400度的高感光度,将这一画面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户外环境中各种被摄体的颜色在不同色温的光照下准确还原,而室内高光部分的细节,也通过“高光色调优先”功能得以完美地呈现。
图11
既然说到高光色调优先,就不能不提一提这个低照度和高反差拍摄条件下的“细节救星”。这虽然是一个在2008年发表的1D MARK III上就已经出现的老功能,但1DX强大的软硬件配置,让这个传统功能的应用效果更上层楼。
从原理上讲,单体像素的扩大,让其可以在一次曝光中承载更多的光线信号,这意味着曝光过度、形成高光位飞白的亮度临界点被进一步提高。图12可以说明这一问题:该图天光部分和书法长卷全部位于画面中最亮的高光位,若是单个像素较小的机型,可能二者都处于曝光过度高光飞白的状态。而得益于1DX大体积单个像素带来的宽广画面宽容度,即使书法长卷的亮度差与天光相比极其微小,1DX在未开启“高光色调优先”功能下,依然可以凭借默认的宽容度摄影,保证书法长卷高光位的准确曝光,这一点通过在佳能DPP软件中开启“高光警告”查看,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图13。
图12
图13
在低照度城市夜景的拍摄中,点光源密布,被摄体表面亮度反差极大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时候,在1DX强大的降噪功能及光线信息采集硬、软件的支持下,适当应用高光色调优先,让1DX成为拍摄此类题材的利器。
图14和图15,采取了同样的曝光组合。前者未开启“高感光度降噪”和“高光色调有限”,后者同时开启了以上两个功能。放大100%比例,并开启佳能DPP软件中的“高光警告”功能,查看画面细节(图16)可以发现:开启了这两个功能的图16,画面亮部细节实现了完美再现,没有出现高光飞白;同时暗部的亮度噪声和色彩噪声均得到了相对更好的抑制,明暗过渡顺滑,没有出现细节扭曲结块的现象,图片的可应用性得到明显提升。
图14
图15
图16
相对前代产品大幅提升的对焦和测光,强大的镜头校正和全感光度的高画质表现,让1DX无愧为一款顶级的135数码单反相机。当然,如果我们抱怨,在全画幅突破了3000万像素的时代,1800万像素是不是太低了,这似乎也有一定道理。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平时究竟需要多大的像素呢?
图17是一张1DX拍摄的原始RAW图像的截图,而图18是从该RAW上裁切除了1半左右的面积,生成的图片文件。可以看到这一图片仍然达到了1100万至1200万像素级别,要知道这样的像素级别依然达到了当年叱咤商业摄影及影楼市场的1DS和5D的水平,你要是了解有多少大幅的广告片,婚纱片是诞生在这样的像素级别上,你就完全不会再嫌弃1DX像素不够用了,而是会感谢在这样的机器上,佳能省掉了多余的像素占据的成本,而是做了更好的动态范围,更低的噪点,更快的,达到了14张的超高速连拍……
图17
图18
通过入手后的短暂试用,我感觉1DX并非是一款只能搭配最新镜头最好附件的”高富帅”专业机。 对于我这样预算相对有限,手中只有一些服役6年以上的老镜头的普通爱好者, 1DX用自己强大的软硬件实力,让我手中器材的整体拍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老鸟们经常说”数字相机时代,买新不买旧”。文章中的图片均以1DX搭配85F1.2L和17-40 F4拍摄,RAW转JPG直出,个别图片为获得更加构图进行了裁切,因个人摄影水平有限价值北京空气污染严重,画质有不尽人意之处,还烦请各位谅解。
- 上一篇:佳能 5D Mark Ⅲ---怀抱无敌小三 共创和谐家园
- 下一篇:带5D3游斐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