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摄影摄像资料 > 摄影器材评测 > > 详细内容

从a55入手,深入点评索尼a77

友情提示:

 今年六月底,俺在索尼板发了一个题为“作为索尼新人,俺来侃侃当前的a55和未来的a77”的帖子,根据自己的亲身使用,指出了a55存在的一些缺点或不足,旨在希望a77问世之后能有所改进。不料,此贴遭到了某些人意料之外的若干口水。

 对此俺大惑不解,我们凭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说说器材的好或者不好?这些器材都是小日本的产品,老子买他的东西就是他的衣食父母,儿子表现好就夸两句,表现不好,就教训几句或者骂几句,让他以后好好给俺生产产品。这难道不正常吗?不要一看到这种评论就马上说人家是这黑那托的,俺在这里提醒一下:别把爹和儿子的关系弄反了,花了钱还要给人家孝子贤孙,太丢人了!

 俺愿意和任何人友好交流,喜欢平心静气地和大家深入探讨各种问题。本人十分厌恶各种无聊的口水和恶意谩骂,对此俺一律忽视。恕不奉陪。望有些人好自为之,自爱自重。

正文:

 在那个点评a55帖子中俺说过机身不是俺的,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玩的,目的是熟悉一下索尼单电,为以后进a77做准备。

 在长达三个月的试玩中,俺对索尼单电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并且为此买了三个镜头和一只索尼58闪灯。如今a77已在国内上市,俺如期进了一台a77,同时将那台颇有感情的a55还给了朋友。

 鉴于俺对a55的操作已然十分熟悉,a77到手之后,几乎不用看说明书,几分钟就基本搞定。俺买的是大陆行货GPS阉割版,本来想买一款有GPS的,但看了看淘宝上的套机价格在一万三左右,想了想还是算了,少花一千是一千吧。买了之后看了一下固件版本,和大家的一样,是1.02。

一、a77相对a55有重大改进的地方

1. 棚拍时的问题解决了

 对俺来说,a55最大的问题就是棚拍时取景器里漆黑一片,你必须盲拍或者用一些非常规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但a77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a77在菜单中有一个实时取景显示的选项,将其设定为设置效果关即可。然后你用引闪时,取景器里就会自动加亮了。

2. 1/8000s的最高快门

 快门速度最高是1/8000s,达到了俺的期望值,没啥说的。

3. 双拨轮结构

 增加了双拨轮,手动曝光或者其他曝光模式下,更便于调节光圈快门,而不必按住一个什么豆豆再拨前拨轮了。另外,a77允许对前后拨轮进行设定,俺将其设定为前轮光圈,后轮快门,以符合俺用尼康机身的习惯。

4. EVF取景有明显改善

 a55的取景器像素和最早的松下G1一样,还是140万像素的,效果不太好。a77在这方面有了提高,尽管像素数不像以前有人预计的那样为300万,而是240万,但看上去也舒服多了,在光线明亮的条件下,和光学取景器能竟有几分相似,效果比a55提升了许多。

 另外,俺进索尼单电的最大动力其实就是为了这个眼平电子取景器,因为和传统单反相比,除了小光圈的景深之外,几乎就是所见即所得,曝光、白平衡等,按快门之前就能知道拍出来什么样,非常方便,能大大提高成功率和减少回放次数。

5. 内闪同步速度

 a55的内闪同步速度仅为1/160s,a77上升到1/250s,达到了中端机的水平,和俺的期望吻合。

6. 金属机身

 很多人都说a77是金属机身,可俺没感觉出来,看了看说明书,也没有提到机身材质,如果果真如此,则应列在优于a55的优点之列。另外,外面橡胶敷皮的手感很不错

友情提示:

 今年六月底,俺在索尼板发了一个题为“作为索尼新人,俺来侃侃当前的a55和未来的a77”的帖子,根据自己的亲身使用,指出了a55存在的一些缺点或不足,旨在希望a77问世之后能有所改进。不料,此贴遭到了某些人意料之外的若干口水。

 对此俺大惑不解,我们凭什么不能理直气壮地说说器材的好或者不好?这些器材都是小日本的产品,老子买他的东西就是他的衣食父母,儿子表现好就夸两句,表现不好,就教训几句或者骂几句,让他以后好好给俺生产产品。这难道不正常吗?不要一看到这种评论就马上说人家是这黑那托的,俺在这里提醒一下:别把爹和儿子的关系弄反了,花了钱还要给人家孝子贤孙,太丢人了!

 俺愿意和任何人友好交流,喜欢平心静气地和大家深入探讨各种问题。本人十分厌恶各种无聊的口水和恶意谩骂,对此俺一律忽视。恕不奉陪。望有些人好自为之,自爱自重。

正文:

 在那个点评a55帖子中俺说过机身不是俺的,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玩的,目的是熟悉一下索尼单电,为以后进a77做准备。

 在长达三个月的试玩中,俺对索尼单电有了很深入的了解,并且为此买了三个镜头和一只索尼58闪灯。如今a77已在国内上市,俺如期进了一台a77,同时将那台颇有感情的a55还给了朋友。

 鉴于俺对a55的操作已然十分熟悉,a77到手之后,几乎不用看说明书,几分钟就基本搞定。俺买的是大陆行货GPS阉割版,本来想买一款有GPS的,但看了看淘宝上的套机价格在一万三左右,想了想还是算了,少花一千是一千吧。买了之后看了一下固件版本,和大家的一样,是1.02。

一、a77相对a55有重大改进的地方

1. 棚拍时的问题解决了

 对俺来说,a55最大的问题就是棚拍时取景器里漆黑一片,你必须盲拍或者用一些非常规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但a77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a77在菜单中有一个实时取景显示的选项,将其设定为设置效果关即可。然后你用引闪时,取景器里就会自动加亮了。

2. 1/8000s的最高快门

 快门速度最高是1/8000s,达到了俺的期望值,没啥说的。

3. 双拨轮结构

 增加了双拨轮,手动曝光或者其他曝光模式下,更便于调节光圈快门,而不必按住一个什么豆豆再拨前拨轮了。另外,a77允许对前后拨轮进行设定,俺将其设定为前轮光圈,后轮快门,以符合俺用尼康机身的习惯。

4. EVF取景有明显改善

 a55的取景器像素和最早的松下G1一样,还是140万像素的,效果不太好。a77在这方面有了提高,尽管像素数不像以前有人预计的那样为300万,而是240万,但看上去也舒服多了,在光线明亮的条件下,和光学取景器能竟有几分相似,效果比a55提升了许多。

 另外,俺进索尼单电的最大动力其实就是为了这个眼平电子取景器,因为和传统单反相比,除了小光圈的景深之外,几乎就是所见即所得,曝光、白平衡等,按快门之前就能知道拍出来什么样,非常方便,能大大提高成功率和减少回放次数。

5. 内闪同步速度

 a55的内闪同步速度仅为1/160s,a77上升到1/250s,达到了中端机的水平,和俺的期望吻合。

6. 金属机身

 很多人都说a77是金属机身,可俺没感觉出来,看了看说明书,也没有提到机身材质,如果果真如此,则应列在优于a55的优点之列。另外,外面橡胶敷皮的手感很不错

二、a55 没有的功能

1. AF微调

 尽管俺的所有机器都没怎么用过这个功能,但a77上有了AF微调,也是一件好事,值得说一下。

2. 人脸登记

 现在,人脸识别和笑脸快门已经不新鲜了,但人脸登记这个功能却很新奇,很有意思,有兴趣者可以试试。不过,俺在拍人像时试过这些功能,觉得与其等相机自动识别,还不如俺自己抓拍更方便呢,所以将这些功能都关闭了。当然,拍拍到此一游一类的可能非常有用。

3. 峰值对焦

 尽管俺不用手动头,也没有手动头,但也高兴a77增加了这个功能,万一以后搞一只手动头玩玩呢?

4. 智能远景转换

 这个功能在RAW下不能使用,开始俺以为是1.4倍和2倍的电子增距镜呢,还高兴了一下呢,可没想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其实就是一个画面剪裁功能,用了功能之后,所拍的图像尺寸立刻变小,像素数量成倍减少。比如,你用了1.4,图像的尺寸会从2400万的6000*4000变小到一千二百万的4240*2832,如果你用2.0的,图像尺寸变进一步减小到600像素的3008*2000。这不是和后期剪裁画面一样吗?俺靠着墙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明白这个“智能远景转换”到底有啥狗屁用。最后的结论就是两个字:鸡肋。俺买a77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为了它的2400万像素,干啥也将其作为1200像素和600万的相机来用呢?

5. LCD支架

 和a55相比,a77的LCD多一个支架,使LCD能有更多的角度观看。以前曾担心这种结构会不会太容易坏,但拿到机身之后发现,看上去还算结实,其他毋庸多说。

6. 前帘快门

 俺在a55上貌似没发现这个设定选项。

 据说明书讲,启用电子前帘快门功能有利有弊,好处是减少快门时滞,但说明书上说“使用安装的大直径镜头进行高速拍摄时,可能出现一片模糊的重影区域”,俺想了想,怀疑这里所谓的“大直径镜头”应该是大光圈镜头,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当使用大光圈镜头并且全开光圈和用很高的快门速度拍摄时,可能会出现一片模糊的重影区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关闭电子前帘快门功能。

不过,俺比较喜欢将这个设定打开,因为打开之后,快门声音好像从两声变成了一声,动静小了许多,有利于安静拍摄,这一点说明书并未提及。所以俺想等以后用大光圈镜头在强光下拍摄出现问题时再将其关闭吧。

7. 设定存储

 另外,a77还有一个对拍摄选项的存储的功能,可以将三种常用设定存储起来,但隐藏得比较深。而且菜单上也语焉不详,只有“存储”两个字,进去之后才会发现是干啥的。使用时通过把模式转盘旋转到Mr上即可从你预先存储的三种设定中选择一种使用。

三、相对a55没有改进的地方

下面这些是a77 没有改进的地方,都是令俺失望的。

1. 自动ISO的问题

 和a55一样,自动ISO下还是不能设定最低快门速度,Fn按钮里面的设定基本就是照抄。别和我说相机会根据你所用的镜头自动给你一个安全快门速度,在很多光线不咋样的地方,俺经常希望使用更慢的快门,而不愿意用更高的ISO,还是让俺自己决定更好。

2. 显示器的切换

 俺讨厌在LCD和EVF之间自动切换,俺喜欢的是用眼平取景器取景,然后在LCD上回放,但和a55一样,你想这样,就要设定为自动,否则就要经常按那个FINDER/LCD的小豆豆,最杯具的是那个小豆豆用右手还够不着。后来想了想,LCD还比取景器省电呢,算了,就用自动的吧。

3. 没有RAW切换按钮

 和a55一样,还是没有RAW/JPG快捷设定按钮,这对于俺永远使用RAW+JPG的人来说非常别扭,因为有些功能,比如多帧降噪等就不支持RAW,所以要经常切换文件存储方式,既然没有快捷按钮,俺后来就把ISO按钮自定义为影像质量了。

5. 高ISO降噪

 和a55一样,有几个选项,但还是无法将其彻底关闭。索尼咋就这么固执呢?还是不敢给你这个权限啊?搞不清。

 从字面上看,降噪指的是高ISO降噪,但说明书上没有说明当ISO到达多少就开启降噪了。不过,俺反正是用RAW的,如果想看没有任何降噪的效果,直接看RAW就行了。

四、照抄a55的地方

 俺觉得索尼在某些方面偷懒了,很多地方把a55的功能原封不动地搬过来了。比如:

1. 全景照片的尺寸

 这是俺最不爽地方了。俺本来想,a77的像素提高了一倍,那么全景照片的尺寸也应该比a55有所增加,但没想到索尼居然偷工减料,a77沿用了和a55完全相同的全景照片尺寸。

用a55和a77拍摄的全景照片都是下面的尺寸规格:

(标准) 垂直:3872 × 2160; 水平:8192 × 1856
(宽) 垂直:5536 × 2160; 水平:12416 × 1856

因此,a77像素提升的优势在全景照片里没有发挥出来。

2. 各种场景

 各种场景模式和a55一样,貌似没有什么新鲜货色出现,完全照搬而已。这些东西对俺无所谓,但对于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很新奇,俺觉得在这些诸多场景功能中,只有一项最有用,即手持夜景,其他的有没有俺不太关心。

3. Fn按钮

 上面已经说了,里面的各种设定基本就是照搬。

五、不太爽的地方

1. 肩屏

 索尼a77有肩屏了,尽管很多人说这个肩屏没用,但俺还是很喜欢的,应该给予肯定,因为看肩屏毕竟比看取景器和LCD更方便。不过,肩屏里面不显示ISO的数值,略有不爽。

 俺买a77的时候,机身固件的版本是1.02,调整相机的快门、光圈或者其他设定时,肩屏上的数字变化居然拖泥带水,比如,你想把光圈从f2.8调整到f8,每拨一下拨轮之后,要等一下看看,除非你对光圈的变化档次非常熟悉,否则就很容易调过头,时滞如此明显,令人惊愕。不过,后来索尼于10月13日发布了新的1.03的固件升级,升级之后,拖泥带水的现象有了明显好转,不过还是有时滞,比如从休眠状态中通过半按快门恢复时,肩屏上还是要先显示“F--”大约零点几秒,然后才出现光圈、速度、电池以及可拍摄张数等参数。

2. 点测联动

 a77和佳能5D2一样,a77只能在多区分隔测光(佳能对应的是评价测光)模式下通过半按快门同时实现锁定对焦和曝光,中央重点测光和点测光均不能通过只用食指半按快门实现,必须用大拇指按住AEL (AE锁定)按钮锁定曝光,然后再用食指锁定对焦。在这方面,尼康的机身则比较人性化,比如D300、D700、D7000以及D3系列,均可自定义,既可和a77以及5D2一样,使用两个按钮,也可以设定为只用一个食指,同时锁定对焦和曝光。

 更为省事事的经验:AEL可以自定义,但开始俺没有这样做,因为考虑到有时候还是需要锁定用其曝光的。但后来俺发现了另外一种更简单的调整曝光的方法,那就是在菜单里将转盘曝光补偿打开并将其设定为后转盘的位置。这样,你就可以在取景的同时根据画面的明暗程度随时方便地进行曝光补偿了。这个功能在尼康的机身里也有,叫做简易曝光补偿,但俺从来没有用过,因为取景器里看不到直接的效果,经常要拍一张回放看看心里才有把握。而对于a77的所见即所得的取景器,这个功能就显得非常有用,因为在取景的同时,用大拇指拨动转盘,比按住曝光补偿键再拨动转盘方便多了,当你感觉画面的明暗程度合适时,按下快门即可。后来习惯了这种做法,俺就将AEL按钮自定义为闪光补偿了。

六、a77的画质

 关于画质的问题比较复杂,细细想来应该分为三个方面,但究其根源问题都是一个,即在一块APS的画幅上聚集了2400万像素,如此高的像素密度,成像效果究竟如何。

 第一个方面是低感下的表现,成像是否细腻,第二是高感下的噪点是否可以接受,或多少ISO可用,第三是分辨率,尤其是普通镜头能否喂饱2400W。

 这三个问题需要很多试拍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这里俺仅说说当下的感觉。

 首先俺比较关心ISO100下的画质问题,因为相对高感来说,低感的使用率更高,加上无忌上对a77的负面评价太多,尤其是将ISO100下的暗部噪点说得十分严重,什么油画效应等等,因此也成了俺的一块心病。拿到a77之后,俺首先在大光比下反复试拍,结果没有发现什么暗部噪点,仅在极端的情况下,仔细看能看出一些。其次,俺在相同的光线下,用ISO100和f8光圈以及相同的标准模式,对着相同的场景,用富士X100和索尼a77+16-50进行了对比拍摄。不用%100看不出什么差别,如果用100%的比例仔细看,还是能看出少许差别的,2400万的a77的蓝天不如1200万的X100的纯净。后来俺将a77的片子缩小到X100的尺寸再用100%看时,这种差别就看不出来了。

 a77的高感表现俺也进行了不少测试,但究竟多少ISO可用则很难说,因为每个人的标准不同,因人而异,也因内容而异。俺的标准是,如果不追求100%下的细节,除非特殊必拍不可的特殊题材之外,ISO1600下的效果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和一些高感很强的机身相比,a77确实在高感上没有优势。不过,a77和a55一样,有多帧降噪或手持夜景功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高感的不足。不过还是有代价的,之一是必须放弃RAW,其次是拍摄之后必须等待几秒钟,才能继续按快门,无法快速拍摄。

 色彩应该也是衡量机身画质的一个因素。如果不算俺手中的索尼卡片,俺正式接触索尼相机,应该是从索尼a55开始的。俺对a55的感觉不错,不错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色彩。a77一样,和a55在色彩上没有什么差别。色彩还原很好,真实而明快,并且不偏色。另外,索尼a77还有一个大多数人未曾注意的一个功能,那就是色彩偏移。色彩偏移的功能不新鲜,很多机身上都有,可以根据你的爱好对色调进行微调。a77的独特之处不在于有这个选项,而是在于色彩偏移在任何一种白平衡方式中均可进行分别调整。不信的话,你打开机身的白平衡菜单,随便选择一种模式,然后把拨杆往右推一下,即可进入各种白平衡下的色彩偏移。不信,你就试试看。

七、镜头表现

 目前俺有如下五只镜头:蔡司135ZA、蔡司85ZA、索尼DT16-50/F2.8、索尼DT30/F2.8 MACRO,以及美能达的AF35-105。买a77的时候,因为考虑到套机的镜头不保修,因此只买了一个机身,同时单订了一个16-50,但等了十几天,镜头一直未到货,后来急着用,只好买了一个拆机头。

 关于不同镜头用在a77上的具体表现,很难用几句话说清,必须通过长时间多次试拍才能得出结论。这里暂且留下一定位置,等以后有了充分拍摄之后,再补充更多内容。

1. 70-400G

 俺手里有一只朋友的70-400G,用其拍了几百张,感觉还行,除了有些紫边或色散之外(即使用f8的光圈、菜单里的色散校正选项打开之后也能看出紫边),在a77上的表现尚好,至少是中间部分的分辨率还不错。不过有人说这个镜头在400端容易拉风箱,这个俺也有所感觉,但光线好时,在a77上的对焦还是蛮快的。另外,这个镜头尽管变焦范围很大,但最大光圈还是4-5.6,没有到6.3的地步,这一点也是难能可贵的。后来俺居然动了一下心,考虑是不是也要进一个740G,后来考虑到此头太过招摇,拿出去拍摄太不方便,因此作罢。

2. 16-50/F2.8

 在俺的几个镜头之中,除了那个135ZA,俺最满意的就是这个了。满意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恒定2.8的大光圈。俺在进这镜头时犹豫了许久,这个镜头的MTF曲线不是很漂亮,拿不定主意要这个16-50,还是要那个ZA的16-80。主要是怕全开光圈不可用,后来经过仔细认真地做功课,俺决定选择16-50。买了之后,俺在很短时间内用16-50拍了3000多张照片,结果是2.8全开不但可用,而且效果还很不错。

 第二个是规格好,尽管是全画幅的,但别家这个焦段的镜头还没有恒定2.8的,尼康的17-55比较接近,成像非常牛,但九千多的价格,不好相提并论,而这个镜头才四千元左右,因此第三个优点是便宜、超值。尽管实物远不如照片上看着漂亮,照片上的金属感很强,但想想价格,就觉得无关紧要了。

 俺在试拍过程中,不仅使用了2.8的光圈,还用了f4、f5、f6.3、f8、f11、f11,甚至f22的。俺觉得这个16-50的最佳光圈应该是f4-f7.1之间,但f8的效果也不错,以前听说的那些有关由于像素密度提高带来的衍射,f8及更小的光圈不可用等问题似乎没有那么严重。

 要说这个镜头的问题,那就是和85ZA一样,逆光下全开光圈,拍摄时如果掌握不好,会有严重的紫边,尤其是边缘部分(见俺发在本帖第148楼的图)。相机内的校正功能对这么严重的紫边貌似无能为力,俺的相机买来之后,就将菜单里的三个镜头校正选项全部打开了。

4. 135/F1.8 ZA

 没得说,这个头的表现在a55和a77上都非常出色,没有因为后者的像素密度大大增加而失去其光辉。开一句玩笑说,在光线好的时候,俺将其用在a77上,将其充当220使用一下也未尝不可。

5. 85/F1.4 ZA

 和在a55上一样,紫边严重,别的没啥。以后只能少拿这个头进行全开光圈外拍了,说实话,这是俺比较后悔的一个镜头。这个头分辨率很高,用其棚拍锐利之极,小光圈下也没有紫边了。但乘上1.5的系数之后,焦段太长,有些耍不开。不过留着吧,等索尼的新全画幅机身,比如传闻中的a99出来之后再说吧。

6. 30微(待补充)

7. 美能达35-105 AF(待补充)

八、其他

1. 机身防抖效果

 a77的防抖功能确实不错,这对于俺这样出去从来不带脚架的人来说非常重要。在这个方面,俺在a55上已经有所体会,但体会不深,因为当时手里最长的镜头只是那个135ZA,没有更长焦距的镜头。

 国庆节前,俺从朋友那里借来了一只70-400G,并拿到东北转了一圈。用400mm端时,在取景器里构图时,经常感觉和坐在颠簸的车里一样,画面晃动得厉害,可能是机身防抖的缘故吧,取景器里没有看到以前十分熟悉的镜头防抖的定格效应出现,所以心里一直没有底。但回家放在电脑上一看,用400mm手持拍的片子居然都是清楚的,因此深深感觉到了索尼的机身防抖技术的可用性。

2. 机身尺寸

 a77的机身尺寸比a55大了不少,但俺觉得应该更大一点才好,能把右手的小拇指放上去更好,能达到佳能5D2或者尼康D300机身的体积是最理想的了,对于手持使用70-200或者70-400这样的镜头来说,大一点的机身更有利于拍清楚。不过,机身多大为好,属于见仁见智,这里说的仅是俺的想法。

3. 手动除尘

 开始使用a55时,没太在意这个功能,但后来居然发现片子上有灰尘造成的斑点了,才使用了一下除尘的功能。因此,进了a77之后就开始留心,但发现和a55一样,只能设定为手动除尘,不能像NC两家一样,设定成开机和关机自动除尘。有人怀疑a77关闭电源之后,几秒钟后会发出声音,认为镜头复位的同时也可能进行了除尘,但这种说法缺乏依据,提一下而已。

4. 景深预览

 优点和a55一样,但对于数码相机来说,景深预览功能其实可有可无。想看景深,拍一张回放一下很方便。这个按钮可以自定义,开始觉得按钮的位置太别扭,后来发现,那个按钮根本不是为右手设计的,而是让你用左手的中指进行操纵的。看了一下菜单,这个按钮有两个选项,俺将其设定为拍摄结果预览了。

5. 比较费电

 和a55一样,a77也比较费电,尽管电池比a55的大了一号,但俺还是担心能够支持一整天的拍摄,尤其是冬天的寒冷季节。纠其费电原因应该是EVF所致。a55和a77一样,用取景器取景比用LCD还费电就能充分说明这一点。不过俺的解决方案很简单:再买两块原装电池。

6. 视频录制

 俺没兴趣,不使用,因此也不评论。待有兴趣的朋友另行补充吧。

7. 储存卡

 两个遗憾。一个是没有使用CF卡,因为俺觉得CF卡更可靠。二是用了体积更小的SDHC规格的卡,但居然不是双卡,觉得有些不舒服。俺出远门时,不太喜欢经常换卡,因此更青睐双卡结构。

 俺拍照时永远使用RAW+JPG的文件格式,对卡的需求较大,因此特意为a77买了几张Class 10的32G的SDHC卡。通过使用发现,a77的机内缓存不大,俺以前在尼康D7000上用的SDHC卡,无论是Class 8,还是Class 4,甚至Class 2的,都没有出现过卡壳现象。但这些低速卡用在a77之后,当你在短时间按了多次快门后,就会发现无法继续按快门了,必须等一等,让机器把照片存储完毕才行。因为俺用的文件格式是RAW+JPG,所以这种现象用了Class 10的卡也会发生。因此,这里特意提醒一下大家,在为a77选择存储卡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选择高速卡,至少要按照说明书上的提示,选择Class 4以上速度的。

8. 自定义

 a77允许对几个按钮进行自定义,这个俺很喜欢,因此在这里提一下。

 对于ISO按钮、AF/MF按钮和AE锁定按钮这三个按钮来说,里面的选项较多,而且是一样的,自定义的自由度较大。

 由于俺平常主要使用自动ISO,只有在棚拍的时候才将感光度设定为100或者200,因此这个ISO按钮用得不多。所以俺将其设定为文件格式,以便想使用Fn里的各种照片效果选项时,将文件格式设定为JPG。另外,俺将AF/MF按钮设定为创意风格;将AE锁定按钮设定为闪光补偿,因为俺发现,通过菜单调整闪光补偿比在58闪灯上调整还方便。

 预览按钮和智能远摄转换按钮只有两个选项,俺分别将其设定为拍摄结果预览和对焦放大,既然智能远摄就是剪裁画面,没什么用,那还不如将其设定为对焦放大呢。

 对焦保持按钮也可以自定义,有两个选项,但设定的不是机身,而是镜头上的按钮,比如索尼740G上的那种,由于俺没有这类镜头,所以将其忽略了。

9. a77真有那么不堪吗?

 俺发现,只要一有新机发布,无忌上就经常充满了口水和咒骂,很多人将其说得一钱不值。尼康D7000发布时是这样,富士X100出现时更是如此,还没发布就已经打得不可开交,好像谁买X100谁就上当一样。索尼a77发布之后,情况依旧。

 论坛里很多人说a77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俺都曾一一留心。不过,当朋友朋友劝俺等等再买a77时,俺决定再当一回小白鼠,因为一则俺不太相信a77会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如此不堪,二则俺见惯了无忌上的这种阵势,如果都相信,那什么器材都别买了。尼康D7000俺买了,富士X100俺也买了,情况没有那么严重,所以俺觉得a77也不会例外。

 进了a77之后也特别注意过无忌上说过的这些问题。比如,有人说a77挑存储卡,即使是自己的记忆棒都有时不认,但俺这里也没有出现过,俺有十几块各种牌子的卡,即使是2G的老式SD卡,用起来除了慢之外,都能正常读取。

 另外,有人说a77容易死机,俺的a77也确实死过一次,但后来俺搞明白了,死机的原因是俺刚把电源开关关闭,就取下了镜头,没有等待镜头复位。后来注意了这个问题,等关闭电源并听到镜头复位的声音之后再换镜头就不会死机了。

 关于a77的画质,有人说a77的ISO200都不能接受,俺觉得有些过于挑剔了。对于一台八千多块钱的相机来说,尤其是有这么高像素的APS画幅相机来说,目前的表现已经可以很好了。别用D3S和a77比什么高感,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想追求高感直接买D3S或者佳能新出的1Dx去,想追求极致的画质,买D3X,总是拿价格相差N多倍的东西和a77比,很无聊。俺对a77的要求很简单,那就是高像素和高可玩性,而最重要的一条是,有了这样一台索尼机身,俺就可以玩自动蔡司镜头了。俺的这个目标已经实现,俺对a77能有如此的表现已经很满意了。

试拍之一:a77在低感光度ISO下的亮部与暗部表现,a77+740G

全图:
 

蓝天的局部

山体暗部的局部

a77 + 16-50,这个头全开光圈时搞不好会有紫边,见左上角:
 

a77 + 16-50,全开光圈效果 这个穿风衣戴礼帽的男子,给法兰克福古老的中央车站又增添了几分沧桑:

a77 + 16-50,全开光圈,ISO100,45mm端,街景:
 

a77 + 16-50,光圈f4,手持夜景模式,摄于伦敦滑铁卢桥:
 

 

a77 + 16-50,光圈f3.5,ISO4000,光圈先决模式,摄于曼彻斯特街头:

a77 + 16-50,光圈f4,ISO3200,手持夜景模式,在下榻的酒店中,隔着玻璃拍摄的摄于曼彻斯特火车站:

a77 + 16-50,光圈优先 伦敦塔桥,很幸运,伦敦这个经常下雨和下雾的城市,俺去的时候阳光明媚:

a77 + 16-50,光圈优先,伦敦塔桥之二 说明:本片后期用了HDR插件调整了一下:

a77 + 16-50,光圈优先,英国议会大厦:

a77 + 16-50,全开光圈,光圈优先模式,ISO800,利兹夜晚的街头:

a77 + 16-50,手持夜景模式,ISO4000,利兹夜晚的街头:
 

a77 + 16-50,光圈优先,ISO1250,利兹的酒店:

 

a77 + 16-50

a77 + 16-50

a77 + 70-400G

a77 +135ZA,北京今天的光线实在太差了,不后期调整一下,片子就无法看了:

a77 + 16-50,这是花了15英镑代价登顶拍摄的结果:爱丁堡大教堂。

a77 + 16-50,爱丁堡街景:

a77 + 16-50,海德堡:

a55 + 16-50,梅茵河:

 

a77 + 135ZA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