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帮兵器谱】SD1圣经一 德瑞奥试机
终于,在使用SD1近半年后,感觉可以写些东西了。
========================================
《SD1圣经 一 德瑞奥试机》,本贴除了贴一些相同场景的对比照片,其它照片请移步下贴,有D3\DP1\SD1的众多照片,及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自驾旅游的游记。
《SD1圣经 二 小李飞刀就一招-评SIGMA SD1》
刊登于2012年 月号《大众摄影》杂志
========================================
【马帮兵器谱】SD1圣经 之 试用篇-猪猪评测
前言:
____SIGMA SD1刚到手不久,我承认,“圣”经一词早在我写《SD圣经》系列贴子的时候就有人拍过几车砖了,俗话说“砖”多了不愁,而且,咱还是有自信,可以写一些有用的经验,独一无二的使用技巧,不是一般网站评论那种泛泛介绍、或是套用官方软文的东西,希望和当年《SD圣经》系列贴子一样,对大家用好SD1有帮助。
____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写评测有2个条件,拍1万张以上,或用3个月以上,用不熟悉绝对不会写东西,所以,现在我不会写什么评测,就是上些试用片,给大家看看,至于评价,大家心里都有把尺子。
PS: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但本人概不回复用“死马”称谓或掺杂粗话脏话之类的提问,真正的用家不必借此“宣誓”不是枪手,尊重自已手中的机器,机器也会尊重你,sigma并不难敲,我本人比较不喜欢用错别字来示酷,为自己的选择而自豪,就是为自己自豪。
还有对那些没有恶意的非S用家,或是用入门极的Dxxx或xxxD甚至卡片机就想来PK的朋友,我现在就说,你的选择对你来说是对的,相机只是个工具,重要的还是握着相机的人,所以,我只和自己PK,我没时间和精力去拍些报纸什么来证明什么,你就当你赢了好了。
____决定本周携妻带子去德国、瑞士、奥地利度个假,测试一下SD1,主要是沿莱茵河、阿尔卑斯山、蓝色多瑙河自驾一圈,一个月左右,大量的SD1片随后奉上,当然我也会带上NIKON D3 和 SIGMA DP1,平行对比一下,看看差距有多大。
终于,在使用SD1近半年后,感觉可以写些东西了。
========================================
《SD1圣经 一 德瑞奥试机》,本贴除了贴一些相同场景的对比照片,其它照片请移步下贴,有D3\DP1\SD1的众多照片,及德国、瑞士、奥地利等国自驾旅游的游记。
《SD1圣经 二 小李飞刀就一招-评SIGMA SD1》
刊登于2012年 月号《大众摄影》杂志
========================================
【马帮兵器谱】SD1圣经 之 试用篇-猪猪评测
前言:
____SIGMA SD1刚到手不久,我承认,“圣”经一词早在我写《SD圣经》系列贴子的时候就有人拍过几车砖了,俗话说“砖”多了不愁,而且,咱还是有自信,可以写一些有用的经验,独一无二的使用技巧,不是一般网站评论那种泛泛介绍、或是套用官方软文的东西,希望和当年《SD圣经》系列贴子一样,对大家用好SD1有帮助。
____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写评测有2个条件,拍1万张以上,或用3个月以上,用不熟悉绝对不会写东西,所以,现在我不会写什么评测,就是上些试用片,给大家看看,至于评价,大家心里都有把尺子。
PS:欢迎大家一起探讨,但本人概不回复用“死马”称谓或掺杂粗话脏话之类的提问,真正的用家不必借此“宣誓”不是枪手,尊重自已手中的机器,机器也会尊重你,sigma并不难敲,我本人比较不喜欢用错别字来示酷,为自己的选择而自豪,就是为自己自豪。
还有对那些没有恶意的非S用家,或是用入门极的Dxxx或xxxD甚至卡片机就想来PK的朋友,我现在就说,你的选择对你来说是对的,相机只是个工具,重要的还是握着相机的人,所以,我只和自己PK,我没时间和精力去拍些报纸什么来证明什么,你就当你赢了好了。
____决定本周携妻带子去德国、瑞士、奥地利度个假,测试一下SD1,主要是沿莱茵河、阿尔卑斯山、蓝色多瑙河自驾一圈,一个月左右,大量的SD1片随后奉上,当然我也会带上NIKON D3 和 SIGMA DP1,平行对比一下,看看差距有多大。
说实话,尽管有心理准备,但SD1的外观还是让我有点意外,不要说个头和重量,和巨大的NIKON D3比起来小了很多,竟然比SIGMA之前的SD9还要小一圈,做工和手感嘛,有进步,不过用惯了EPSON RD1,现在很少有机器的做工和手感可以让我惊叹的了。
防尘片还是继承自SD10以来的“传统”,直接参与色彩成像,这是以前最让我垢病的,所以我一直最爱SD9。
按键的布置很方便,非常容易上手,菜单深度很浅,绝大部分功能2个键之内就可达到,我完全没看说明书,大约一小时就适应了,这点比D3系和EOS1D系要容易,我的D3在用了这么多年之后,好些功能我还得想想才调得出,当然这也和SD1的功能相对较少有关。
最后上两张开箱照,去瑞士带什么镜头还在犹豫中,我想带个150-500,但老婆极度反对认为太沉了,本来她连D3都不想让我带,我只能在中焦中选择了,汗一个。
其它什么电源、电池、充电器之类的开箱照,请在百度找一下,一大把,我就懒得拍了,说真的,光看包装和外观,真看不出是6千多美刀的TOP贵价机。
顺便说一句,SD1机身照是在我家浴缸里照的,自然光,Nikon D3 + Nikkor 24-70/F2.8纳米头。
在正式的试机片没上之前,先上几张随意拍的东西。
试机片,我家的地毯,自然光,手持,SIMGA 17-50mm/F2.8 HSM OS镜头,照片局部,非微距照,这块X3F没有让我失望。
试机片,我家的粉掌,我总是喜欢特别的东西,花也不例外,自然光,手持,SIMGA 17-50mm/F2.8 HSM OS镜头,照片局部,非微距照。
试机片,我儿子,自然光,手持,SIMGA 17-50mm/F2.8 HSM OS镜头,照片局部,非微距照,孩子脸上的绒毛都一清二楚,解析力是惊人的。
本次试机计划路线,5000KM左右,20多天,目前订了一台BMW 1er,主要是德国的莱茵河线、瑞士的ALPS雪山线、奥地利的多瑙河线,以自然风光为主,是欧州风光精华中的精华,德瑞奥三国,每国大约1周左右,顺道经法国、列支、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经转俄国时停2天看看,一共经9国。
目前瑞士的申根签证搞定,俄国签证明天去取,机票、车子订好,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的房间订好了,其它的边走边看,行程随心情和天气会有或大或小的变化。
回家了,一路上故事不断,这几天先处理耽搁的事情,再陆续边写游记边上片,先上随便上两张吧。
国王湖
像天鹅堡、国王湖这种地方中国人实在是太多了,一吃早饭,满餐厅全是中国人,德国人反而是星星点点了,一不小心,还以为回上海了呢,呵。
莫斯科著名的洋葱头教堂,SD1没电了,只拍了这么一张,还好带了D3,这个SD1 的电池真让我恼火。
虽然回来了,但事情堆积了一箩筐,处理完才有时间弄照片,再加上SD1实在是处理起来很费时,尽管我用 MAC PRO(相信在WJ坛中也没有多少比它更高档更快的了),但仍然很慢,加之还不熟悉SD1的性子,处理起来就更慢了,周日用了一白天,也不过处理了10几张,对自己掌控SPP5还不太满意,所以先上些边边角角的地方。
布达佩斯,早上起来在河边健行,随手拍的,左边是国会大厦,右边是城堡山,阴天。
捷克 布拉格,700年前以地心说为基础的天文钟,700年了扔很准时,每个小时耶稣带着他的11个徒弟出来走一圈,笑话的说,这个耶稣走的路都够绕地球的了。
钟制作得极其精致,我也是买了本书才搞懂如何看懂这个钟,它同时在显示标准时间、波希米亚时间、农历、阳历、每天日出时间、日落时间,满月亏月等等,甚至指针上的不同手指头,指的都是不同的时间。在欧洲,这是我本次见过的2台最精美的天文钟之一。
大家久等了,之所以更新很慢,一是因为回国后有许多事情要处理,又出去了一下,无暇上网。
再是因为SD1的图片让人很抓狂,我的电脑也算是顶级的了,最好的双处理器MAC PRO呀,我用了周末整整一天,竟然只处理了十几张,还没有一张让我特别满意的,我看着近3000张待处理的SD1原图,头那叫疼呀……
最后是因为我仍然认为没能玩转SD1的色彩,尤其是它挥之不去的淡粉红色和低对比度的X3F原片,当年就是这个原因让我弃用SD10的,细节和色彩无法两全,我无法满意现在的我的处理方法,只能多做实验,目前我认为可能最好的办法还是制做SD1通用的图片ICC,这要等我在各种天气下拍摄各种角度的标准色板,可上海这个天气呀,下了2个礼拜的雨了,呵呵。
所以,大家还要耐心等等,这个SD1圣经我是一定会写完的,但我不会瞎写,又不是等着交稿,不然都对不起我把它扛到欧洲一大圈。
keron:
17-50我用了近一年,在坛子里也出了几百张大图,缺点不少,但不至于差到毁片子的地步,否则Sigma旗下变焦基本都可以报废喽
看到现在,不止是猪猪的图,SD1目前看到的大多数片子,问题的重点都不是镜头色散或者分辨率不足,说实话,以猪猪发图的尺寸,这些弱点即使存在,也看不太出……
对,至少目前为止,我不认为镜头是问题,至于说天文钟那张四角成像不好之类,本来就没东西,空空的蓝天和墙,有什么细节不好的,无病呻吟了。
以网上观图的尺寸看精度,SD1和DP1没有什么区别,甚至DP1的片子更好处理、更好携带、更加讨巧一些,不过,好在我还有EPSON 3800,SD1和DP1的区别就明显显现了。
镜头主要是细节、虚化、色彩、质感等区别,SD1如果要追到在镜头细节上的的区别,恐怕要用大幅面输出到A2+后,对比才看得出来,色彩要看SPP了,而质感,那是X3F的强项,所以我说,主要还是在后期处理上下功夫,怎么能把SD1(或其它S机身)的优势发挥出来,而不是追究镜头的功过。
再上几张图吧,好像比前面处理得好一点了吧。
圣加伦,瑞士四大名镇之一,极为精美内装饰的修道院教堂,是巴洛克风格的扛鼎作之一,为了看这个教堂和更华美的修道院图书馆,我们宁可在这里多留宿一天,仍然感觉非常值得。
少女峰下的瀑布镇里,这几只冠军牛正在游行, 有幸在路边又看到它,巨大的牛铃和头上的花束代表着本年度产奶冠军的尊贵地位。
tyler:
这么大的牛铃不影响牛的进食?
说实话,真想看看猪猪的SD9和SD1的同一景物对比片?
SD1机身可否调整成SD9的相同尺寸?
我也是奇怪呢,这种“奖励”要我是牛,我宁可不要,多难受呀,呵,但是对主人来说,这可以非常光荣的,它在路前面游街,后面排着几十辆车,都是“牛速”跟着,没人敢按喇叭,要知道在欧洲,瑞士人爱按喇叭,就好像在中国,上海人爱按喇叭一样的,呵呵。
SD9和SD1的片子中,放大的100%,取一小块相同像素,区别不大,SD9的色彩更好些。
SD9和SD1的片子中,相同取景的,放大的100%,区别非常大,SD1清晰很多很多。
相同取景、相同像素的片子中,即D3和DP1的接片与同像素的SD1相比,SD1质感取胜,细节也更多,因为接片后质量难免下降一下。
3000万以上的接片,DP1优于D3,再优于SD1原片放大输出,SD1胜在方便(不用接片嘛),D3胜在拍摄快,DP1胜在质量好。
这次没有带SD9,只带了DP1和SD1做对比,上一张DP1的,可以先和D3比比。
独色:
这是国王湖那张图右边大概是1.7X以外区域的色散情况,原图左边旗杆部分似乎更严重。
猪猪检查一下原图,看是不是压缩的原因。
这是要解决的众多问题之一,即X3F常见的蓝边和紫边,不完全是镜头的事(当然镜头也有关系)但是尤其在X3F的片子上特别明显,尤其是对比度一高就出来了,SD9中经常出现,我在早前的SD圣经中,有发布一个去紫边蓝边的ACTION,用过即可消除。
更加让人烦恼的是,这种现象不光出现在边角,照片中心也会出现,只不过是红色更明显,如果将对比度调得很低则可以大幅度的避免,却不是我的风格。
johnyj:
像素尺寸还是硬道理,半导体技术看来近十年没啥进展,只要单位像素面积一降低,像质一定会下降,虽说增加像素可提供更多的后期处理余地,但如果每一个像素的成像质量都下降了,那再多的像素也弥补不了图片整体通透感的丧失
补充说一句,如果拼片时直接用原图拼,不采用PS默认的视角变化,DP1/SD9拼片的清晰度肯定是超SD1的
“像素尺寸还是硬道理”我非常赞同,最后两句我是不赞同的。
首先我是作过了无数次实验的,只要拼片,不论用任何方式,单位像素的清晰度一定是不如D3的,更别说和SD1比了,尽管在拼片前,SD1和DP1的单位像素的清晰度要高于D3不少,但拼完就不能比了,所以只能用像素总数来弥补,比如说SD1图中100个像素的内容,DP1的拼片用1000个像素来完成,这样输出的清晰度会更高,但100%看,还是SD1的更清晰度感觉好。
其次,拼片的内容远远高于广角直拍,1个像素的内容用拼片用10个像素来完善,没可能不更好,“通透感”的区别在后期,和单位像素质量的关系不大。这个你可以参考我的众多拼片。
最后,拼片主要是解决内容的多少,而不是视角的大小,这个可以在我的拼片贴中讨论。
我之所以不写SD1,SD1的图是处理几千张了,就是不满意,比如这张,色彩比D3感觉更好,但小物件过曝,就是有微小的红边(见图上部屋檐),我以前SD9圣经中是写过除紫边的批处理教程,但这种处理太过麻烦,是不是有更方便的办法呢,我还没找到。
cxcg70:
最近的几张图,这么个尺寸估计是看不出SD1的像素优势的
还有就是色调看上去有点怪怪的,还真说不出啥味道。
色调我也不是很满意,可又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或许我对偏品的特性太敏感了?在论坛上贴图,确实是看不出SD1的像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