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试徕卡R19毫米的一代和二代镜
要玩R广角镜,第一好像就数R19/f2.8。徕卡在1975年推出加拿大设计的I型,硕大的前镜片,看上去十分威武,连续生产了15年,才被II型代替。
在I型出了整整15年后,即1991年,徕卡在索罗姆设计生产、推出了二代镜,血统更加纯正。显著地改变是:
- 用了比较小的前镜片,因而使得前镜筒直径减小了17毫米。
- 镜片从9片7组变成12片10组。
- 内置4片滤镜,可以用手方便地转动选择。
- 靠内部镜尾处的几片镜片聚焦,聚焦时实际移动距离仅0.7毫米,但是据说对一米内近摄成像质量极有帮助。
- 失真从4%降低到3%。
- II型的暗角也较I型改善,不过在DMR上用并不显著,因为DMR是非全幅机,只用中间、不用四角。
- 不能像I型一样,通过徕卡22228附件装在M机身上用。
- 和I型相比虽有进步,但真正要取得好成绩,还得像I型一样,把光圈收到f5.6才行。
其实,除了整个画面锐度的均匀度、对比度外,我觉得I型和II型的最明显差别之一还是镀膜。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不同的镀膜,这点一定会对色彩带来影响。
要玩R广角镜,第一好像就数R19/f2.8。徕卡在1975年推出加拿大设计的I型,硕大的前镜片,看上去十分威武,连续生产了15年,才被II型代替。
在I型出了整整15年后,即1991年,徕卡在索罗姆设计生产、推出了二代镜,血统更加纯正。显著地改变是:
- 用了比较小的前镜片,因而使得前镜筒直径减小了17毫米。
- 镜片从9片7组变成12片10组。
- 内置4片滤镜,可以用手方便地转动选择。
- 靠内部镜尾处的几片镜片聚焦,聚焦时实际移动距离仅0.7毫米,但是据说对一米内近摄成像质量极有帮助。
- 失真从4%降低到3%。
- II型的暗角也较I型改善,不过在DMR上用并不显著,因为DMR是非全幅机,只用中间、不用四角。
- 不能像I型一样,通过徕卡22228附件装在M机身上用。
- 和I型相比虽有进步,但真正要取得好成绩,还得像I型一样,把光圈收到f5.6才行。
其实,除了整个画面锐度的均匀度、对比度外,我觉得I型和II型的最明显差别之一还是镀膜。从这张照片可以看出不同的镀膜,这点一定会对色彩带来影响。
过去有不少人喜欢I型,原因估计是有暗角、色彩古典,价格也比II型讨人喜欢。近来这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好像只买II型,只用II型。导致I型默默无闻,其实我觉得看问题要看两个方面:
- II型在失真、暗角和整个画面清晰度的均匀等方面有所改进,但是重量也重了60克。
- I型的前镜片大如牛眼,有型有款,显得远比I型威武。
- II型较I型改进,这也说明I型出片更有特色。就好像一个女孩,五官身材样样标准,也就没有了特点。
我当时想要II型,但是一天李炜发错对象,把给另一个色友的I型镜发给我了,而把II型镜发给他了。在我把I型镜送去给那个色友时,有幸在他的机身上试了一下I型镜,觉得远比II型威武。于是就立刻请李炜再发个I型镜给我,我就可以把它改口后用于D3X。这样大马三和D3X都可以有R19玩玩,岂不快哉!
哪里知道,好友人兄知道后大为不快,大家都知道他是徕卡痴迷,真正的痴迷,苦口婆心地劝我不要改口,不要再对R镜下毒手。我被人兄对徕卡的一片爱心感动,答应不改I型镜。既然原计划更改,已有大家说好的II型镜,这支I型镜就一直在防潮箱睡觉。
I型和II型都有一个圆形的遮光罩,区别在于I型遮光罩有缺口,可以嵌在镜筒前端的两个小销子上;II型没有缺口,但是套上后也很紧不会松动。
R19的I型和II型,除了都有圆形遮光罩外,还配备了有型有款的方形遮光罩。顺便说一句,徕卡的方形遮光罩和它的可乐标是一样吸引人的。
一代的方形遮光罩在装上时只要把白点对准卡口推入,再旋转一下即可。它里面有个弹簧,不会松的;拿下来时要往外拉,再旋转,就可以取出。
二代的遮光罩用起来很方便,在两端装有两个按钮,按下去后推进去装好,放开手就卡住了,不会掉下来。要取下来时,按住按钮往外拿就是。
二代的方形遮光罩上面最外端里面左右有两个小凸缘,因此还有个盖子可以盖上。一代是没有这个盖子的。
好了,要实地拍着玩了:
- 轮流装在DMR上,这样同一个机身,比较容易看出差别。
- 全部用手持拍摄,不用三脚架,也就是平时自己的拍摄习惯。优点是容易反映出镜头是否容易手控,缺点是自己的水平会对成像质量(主要是对焦)有影响。
- 部分用最大光圈,收缩光圈后,都会在照片上注明。
- 全部是拍RAW(DNG),然后转成JPEG,期间不做任何处理。
先拍墙,看看变形程度。好像是一代的大一点哦。不过如果仅仅看一个镜头拍的照片,我眼拙是看不出这个1%的差异的。
再把两张照片的中间各挖一块出来,放在一起看看锐度 - 一代好像也不像想象的哪样差噢。
再看一张,一代的变形是大一点。
再来一张,II型的透光度比一代的高?!
再来一张对比图,借用香港音响发烧杂志惯用语,颜色“的而且确”不同。
再来一张远处的景色。
再来一张近处的小红花。
再来一张中景。
拍天空,看看两者的暗角。虽然用DMR还真看不出所以然来,因为边角都切掉了。但是还是了可以发现II是有改善。
拍个近景 - 墙上的石块。
再来个远景。
再来张近拍,聚焦对象是木栏杆前的枯树干。不知道为什么,两支镜头此时对焦都很难。
把R19I和II型试到现在,我发现I型不赖哦,至少比我PK前的预想要好的多。其他不说,成色差不多时,I型价格价格就只是II型的60%不到。或者说不买II型的话,就能买个I型再加个R50哦。
想进一步看看两者的差异,继续试验下去:
- 上脚架,用自拍。
- 全部用最近距离拍。
- 光圈全部收到f5.6。
- 对着一张自己打印的纸拍。因为天气潮湿,纸邹巴巴的,凹凸不平。不去管它了,反正条件相同,就像考试一样,大家容易大家难啦。
- 看全画面变形度。
- 看中间、左上、右上、左下和右下的清晰度。
这就是试验现场。
我们现在再看看两个镜头在最近拍摄距离的变形情况。
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都有明显的变形情况。
现在把中间部分挖出来看看,两者清晰度就肉眼看差别并不像PK前意料的大哦。
再在左上角挖一块出来看看,差别就很明显。
右上角。
左下角。
右下角。
这张照片是这次胡乱试验的最后一张,谢谢观看。
- 上一篇:细节定高下 D7000 D5100 D3100试用
- 下一篇:“S5”的色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