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摄影摄像资料 > 摄影器材评测 > > 详细内容

白日裸拍—无ND慢门效果

  所谓白日裸拍,就是在明亮环境中,不用滤镜来实现长时间的慢门效果。简单得很,关键词:无ND、上脚架、多张连拍、后期叠加合成。至此已经明白的话,就不用往下看了


丝状的白云,雾化的海浪、溪水...无一不是利用ND实现的长时曝光效果,使用ND2、ND4...甚至于ND400这种中灰密度镜,来将快门减个一档两档,或者十档八档,也有玩家不借助ND玩长曝的,那肯定是天文坛的那些昼伏夜出的家伙们在拍星轨,而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星轨拍法就是:成百上千张连拍,后期叠加形成星轨,至此,又有人明白了的话,也不用往下看了(后面极其啰嗦)


对"无ND、上脚架、多张连拍、后期叠加合成"一一进行说明

一.无ND


  就是不用在镜头前套一个或者多个中灰密度镜,正常测光,快门是多少就用多少放心拍吧!剩下的交给连拍和合成

二.上脚架


  其作用不必多说,但我想说的是,有时不用脚架也可以完成长曝效果,晕了吗?这就是白日裸拍的亮点之一:因为可以用后期图层对齐啊。当然这是个无奈之举,图像质量一定会有影响,对齐运算太耗时,而且未必成功


三.多张连拍(重点)


M档锁定光圈和快门,对焦也是M档,然后,用你的遥控/线控开始连拍吧!这步之所以是重点,在于两次连拍之间的时间间隔的选择,根据拍摄的对象,分两种情况,移动的对象和同一位置多次出现的对象,对于重复出现的对象,比如海浪,要想雾化的话,其实间隔多长时间都可以,甚至可以手动控制间隔时间,专门选择浪拍上来和退下去两个时间点,积累到一定张数即可。对于移动的对象,比如要做拉丝白云这道菜,那么就要根据云朵移动的速度来选择间隔时间。移动较快的话需要较小的间隔(比如一两秒或者更小),反之就间隔长点儿(比如十几秒),这样多张合成后能看出运动的"平滑轨迹"而察觉不到运动的"停顿脚步"

 某种情况下我们确实需要一个最小的时间间隔,那么可以将单次快门设长点,比如1秒(或以上),然后启用连拍模式,用遥控锁定快门按钮,让机器一张张拍下去好了这样,拍个60张基本就相当于连续曝光60秒了考虑到机器处理时间,这个最小间隔应该是大于0,但不会大多少

 连拍最好用遥控,有定时功能的可以进行间隔均匀的延时拍摄,省劲儿。没有定时的,也可以手动按快门,自己掌握间隔,机动性强也可以锁定快门按钮,进行"无间隔"连拍,效果好。

四.后期叠加合成


  我想大家一定不会像我当初那样去手动修改每个图层的透明度,怎么着也得录个批处理啊!是的,但是幸运的是,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那就是"堆栈模式"Photoshop的Extended版本提供了这个功能

1.用ACR一次性打开你的所有连拍照片
2.对其中一张进行必要的润饰校正等,然后选中所有打开的照片,点击"同步",这样刚才的所有调整就应用到了所有的照片上
3.ACR中调整完应该先保存所有文件然后用PS的"脚本"->"将文件载入堆栈",勾选"载入图层后创建智能对象",然后才是第4步
4.打开"图层"菜单,选择"智能对象"->"堆栈模式"->"平均值",OK!大功告成!我们完成了空间换时间的过程,别忘了存盘哦

  注意:图片过多的话可以对照片分批,多次执行以上步骤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进行"自动对齐图层"处理,也可以省去1/2/3,直接使用PS的"脚本"->"载入堆栈",转换为智能对象后再执行4,JPG用这个比较方便


为了省个滤镜,费了一二三四这么大的劲,这不是偏蛋痛吗?呵呵!是有点儿哈...光码字有点累眼睛,改天说说白日裸拍的优缺点,供各位朋友参考

 上个图,机位不太好,主要想说明下应用效果。细心看的话能发现云层有细微的断续,但海浪还是看不出合成痕迹的,而这不过是一分钟内18张叠加而已,如果两分钟50张的话我想效果能更好,遗憾的是当时没多拍,因为完全没想到要这样处理。此片拍于日出后约一小时,单张快门1/2500 

 

 前面一直拿ND开涮,貌似没GND啥事儿。别急,GND也可以摘掉的。ND带来的问题,GND几乎全部继承,而且,还多一个致命的缺陷:无论是软边还是硬边的滤镜,都无法处理场景中不规则的分界线。妥协的办法类似于对动态范围的妥协:舍弃一端。于是就有了一些山头、屋顶、树梢是黑的,而下面曝光是正常的阴阳图


代替方案:


a.包围曝光+后期合成,一点都不麻烦,大多数场合可代替中灰渐变
b.光比小的话,可以直接用后期进行局部的压暗/提亮(画质会有一定损失)
 

 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不是说明的重点,这里想说的是:上面两种方案同样可以用在裸拍中,值得一提的是方案b,对单张照片进行暗部提亮导致的噪点,经过多张叠加后,不是累积增加,而是减少,好玩不?

 顺便提一点,提供给后期使用的中灰渐变滤镜我常用两种:ACR和CEP,ACR里面的渐变滤镜,操作直观形象,效果很好,但跟物理滤镜一样:直来直去,不会变通,无法处理不规则分界线。CEP因为可以结合U点技术,所以能够对局部进行处理,但操作性不好,而且就算在NX2中直接对RAW处理,感觉效果也不如ACR。猜想ACR中的渐变是基于对曝光的调整,而CEP是对亮度的调整?不知道ACR中为什么不能加一个自定义边界线形状的渐变滤镜,应该很简单的,Photoship有N种现成的边界识别方法,直接移植到ACR中与已有的渐变滤镜结合不就可以实现了吗?也许是担心ACR的功能过于发散?不管怎样,Adobe加油!

 下面这张,天空和船只的光比不太大,后期稍微压下天空就OK了持续5分钟左右,50张叠加,单张1/125
 

 接下来要说黑卡吗?哦!还是算了吧!
如果有游人问你在做什么,可以告诉他:设备太热了,我在给它扇风降温。至于UV,替代它的就是镜头盖儿,或者,也可以反过来说。那是不是该轮到CPL了?拜托!CPL还没有被替代的手段好不好,后期用CPL插件还原蓝天白云层次还是不错的,画质也可接受,而处理反光的话只能说勉强算有效果,而且对画质损伤很大。这种物理滤镜早晚得备一个,除非你从来不想消除物体的反光

 裸拍的感觉是自由自在,但并非万能。使用滤镜则比较严谨,但存在限制和不便。两者不能完全互替,倒是可以结合起来使用,取长补短,物尽其用

 下面这张,我认为能很好地表现裸拍法的优点和缺点。飞机轨迹是从其中的6、7张中单独抽出的,图像堆栈的参数是最大值。似一条光带的大桥护栏也用的是最大值(用平均值会减弱最终的亮度)。月亮和比较实的那个人影是从单张中抽出。整体5分钟内40张叠加,使用平均值,单张快门5秒


优点是其强大的灵活性,后期虽费点事但不管怎样ND做不到
缺点就是一部分画面元素不连续,如飞机轨迹

 这样折腾出来的片子国家地理能收吗?——胡凯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