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医学 > > 详细内容

高职药学专业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探讨


  高职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社会对药学人员培养要求,根据药学专业就业技术岗位的职责、任务,培养适应我国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与岗位相适应的业务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卫生医疗保健事业服务的人才,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具有相关基础医学、药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体地说是在生产服务第一线,具有药品生产及药品质量检验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药品销售队伍的营销人才、医院临床药学的药剂师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才。为了培养合格的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体现知识的应用、药学技术的更新。根据药学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制定培养方案,基本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应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重点理论教学。应特别强调实践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药学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技能,毕业后能很快适应药品的生产、检验、流通等工作岗位[1]。

 为避免或减少教学与使用脱节现象,我们对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进行探讨,就是将理论教学搬进实训室,在实训室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是指学习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在同一时间段、同一场地,由同一名教师来完成。这名教师既要讲理论,又要讲实际操作,还要依据本次课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应的实际操作方法和操作手段与课堂化教学相结合,而且还要对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详尽地分析和讲解,然后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执行和完成技能训练计划所提出的各项要求,把理论和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一体化”;教学的合理性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完整和统一,是职业教育领域中一项重大的教学改革成果,它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职业能力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2]。

 1坚持以技能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一体化”;教学中,操作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部分的合理配置,是以技能为主,以操作理论知识为导向,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的统一实训模式。坚持以技能为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执行专业操作理论与实际操作交融并进的实训课“一体化”;模式。“一体化”;模式的首要环节是实现课堂化。作为实习教学载体的课堂化和教学现场之间既可以先理论后实践,又可以先实践再理论。这种随时的机动性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枯燥的课堂教学注人了新的活力。“一体化”;实习教学的实施,不但促进了专业知识能力的提高,而且促进了实习教学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以药物制剂工为例:首先要求教师对GMP各个工序及压片机、(软)胶囊剂、制丸机、滴丸剂、注射剂、铝箔包装机、沸腾干燥器、干燥制粒机等剂型和设备的要求进行说明,对其各要素的特点及注意事项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然后对操作进行深入的流程分析,特别对各个要素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巧要有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将自己学到的技能、技巧有效地利用到操作过程中去,最终达到本次课的教学要求,学会药物不同剂型、设备生产操作及GMP的运作流程。“一体化”;教学就是要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

 教师要针对实际操作出现的问题,再用课堂上集中指导的方法,运用理论知识,解释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时聘请医药销售人员、药检所、药厂高级技术人员参与,以完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教学改革,在实训室进行直观讲授、处方讨论、工艺流程的探讨,随后让学生做,教师总结。同时在实训室利用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开展教学改革,教与学互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中,教师结合生产实际及用药情况等开展现场教学,分析用药的道理、用药注意的事项及药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2“一体化”;实习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3]“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对教师的授课能力界定了新的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要具有娴熟的操作能力。无论从知识到专业,还是从操作到方法,都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尽快地成为具有双师型的合格实习指导教师。要教好学生,教师首先要提高技能水平,强化实践活动,为避免和减少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任课教师每年应有一定的专业实践,学习相关的药学实际经验。双师型教师及对教师双师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育改革中的一项新的重要课题,对其基本要求是:专业教师要接受专业教育,有相当的专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实习教师要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具备专业实践能力和实习操作能力;双师型教师要具备专业知识、理论业务能力和社会能力;要同时具备专业教师能力与实习教师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