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立根治公款消费问题长效机制
从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党和国家及有关部门公开出台的涉及治理公款消费问题的文件达18份之多。1我国的公款消费包括由财政负担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公款消费,还包括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等单位的公款消费。
人们十分欣喜地看到,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采取的治理公款消费问题的措施收到了十分可喜的效果,广大人民群众对此拍手称快。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也不无担心:这就是会不会像过去一样,中央有精神,公款消费暂时收敛,但严禁之风一过,一切又死灰复燃,甚至变本加厉。这种担心不是没有依据。资料显示,我国公款消费问题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严重性。多年以来,我国仅习惯所说的“三公”经费即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在党的十八大之前每年高达八九千亿元。党的十八大后,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浪费达2000多亿元人民币。2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在2012年的全国两会上指出,政府稍微节俭一点,每年可省几千亿元。不少地方的一桌公款宴席花费高达十几甚至几十万元。不少人海吃豪喝,使得我国成为了世界上酒量消费最大的国家。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曾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指出,中国每年的公务用酒量每年要喝掉一个“西湖”。1
二是普遍性。长期以来,我国无论从南到北,还是从东到西,无论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普遍存在严重的公款浪费行为。就从公款吃喝来看,上自国家机关,下到城市街道居委会和农村村民小组,凡有权支配公款者,一年到头吃喝不断,尤其是节假日,酒店饭馆全都爆满。其他各种与公款有关的消费问题,如公车私用、公费国内和出国旅游、公款购物和送礼、公款读书买文凭、领导干部公款出书、公款购书私用,甚至公款用于违法消费等,在多少地方和单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三是顽固性。我们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强调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新中国成立后也一直反对浪费,20世纪50年代初开展的“三反”、“五反”运动也包括了反对浪费。以后开展的各项运动都强调要节约。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对节约问题更是高度重视,每年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强调节约。节约方面的文件也不少。资料显示,我国过去几十年里,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文件就达上百个之多。2可谓文件经常下,号召经常发,要求经常提,措施经常出。但是,浪费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党的十八大之前还有愈演愈烈之势。足见我国公款浪费问题多么顽固。
我国浪费具有的上述特征表明,这一问题的存在具有深刻的体制和制度原因。过去之所以禁令一过就死灰复燃,原因在于过去每次都是扬汤止沸,没有采取釜底抽薪的措施。这次的惩治必须从改革体制和制度上狠下功夫,决不能让其死灰复燃。要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我们看到,尽管目前仍处在中央政策的高压时期,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应对中央政策,不少党政干部开动脑筋,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方面,显示出了他们特有的“智慧”。如有的到农家院洗桑拿,用矿泉水瓶装茅台酒,用文件袋装名烟,用各种补贴的名义侵吞公款,以培训学习为名公款旅游,等等。这些表明,我国解决公款消费问题,既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场持久战。
我国学术界对公款消费高度关注,不少学者在遏制公款消费问题上做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制度上遏制公款消费问题,关键要重视制度建设,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3二是从财政预算等方面遏制公款消费问题,公款消费问题严重的关键是有资金来源,致使一些人用纳税人的钱进行非合理性消费,治理公款消费问题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管好钱。4三是从法律层面解决公款消费问题的途径,面对泛滥的公款消费行为,司法应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5以上学者从不同角度就治理公款消费问题进行的有益探讨,对笔者的研究很有启示和帮助;但治理公款消费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对其治理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因此,本文将从所有制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公务员的思想教育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
一、我国公款消费问题根源的理论透析
我国存在严重的、普遍的、顽固的、长期的公款消费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遏制公款消费高压态势下出现的公款消费新动向,都表明,我国的公款消费问题存在诸多体制和制度原因。深入分析我们会看到,这种体制制度原因,既有经济的,也有政治的,还有法制的,等等。由于经济是基础,对政治、法律等上屋建筑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下面主要分析经济方面的原因。经济的内容也十分广泛,从其对我国长期存在的公款消费等浪费问题的影响来看,主要在于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
众所周知,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照搬苏联模式,从新中国成立开始,经过对资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公有制具体采取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形式,形成了当年的“大锅饭”形式。改革开放后,公有制经济经过几番改革后,采取了现在的国有经济形式。大量事实表明,从计划经济时期到现在,我国的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始终没有解决产权不明晰问题,即表现出公共资产名曰劳动群众共同所有,实则无人负责的形式。这种无人负责的产权制度使掌管公共资产的人员可以不负责任地随意使用公共资产,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公款消费、盲目投资等严重浪费问题。
- 上一篇:新形势下党性修养的有关问题
- 下一篇: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