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浅论
国有企业开展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特色国有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国有企业最大的政治优势。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已成为我国保持社会主义性质的主要保障,也成为我党执政兴国的主要基石。随着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社会上各种思潮不断涌动,社会总体的理想信念意识日趋单薄,国有企业职工作为社会的一部分群体,也没能摆脱社会总体环境的影响。笔者就国有企业如何更好地开展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某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出资企业范围内进行了调研,了解了这部分国有企业开展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形成了对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认识。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别是如何在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国有企业,开展好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确保整个国有经济不走错方向、不走弯路的重要保障,也是需要理论界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
从笔者调研的某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出资的10户国有企业看,有的企业领导班子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片面地强调国有企业是经济组织,对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足、支持不够;有的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不能或者没有正确理解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在企业中分工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冷落了自己、毁了前程,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还有部分企业的党组织只是就党的工作研究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与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发展规划工作融入的不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教育工作和经济工作保持平行线、无交叉的问题。应该说,现在国有企业面对的外部环境,无论是宏观环境还是微观环境都是极其复杂的,面临的任务和挑战都极其艰巨,迫切地需要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企业中发挥出政治核心作用,教育和引导企业职工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国企又好又快发展。我们一直在讲国有企业竞争力,笔者看来,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国有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的一个重要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化对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理解,克服各种错误认识,切实解决好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不断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证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主要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着力加强国有企业党委班子的建设。国有企业党委班子在推进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负有重要责任。加强国有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就要加强企业党委班子的建设,准确把握政治核心的角色定位。要进一步推进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深度融合,脱离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稳定发展,企业教育工作就是无从谈起,就将失去意义。企业开展教育工作,必须贴近企业实际,贴近生产经营,贴近职工需求,使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相协调,做到两促进、两提高。要加强企业教育工作者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对科学技术、相关法律和现代管理知识的学习,使教育工作者靠自身的能力在企业中树立威望,推动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要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在刚刚开过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对国资国企改革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了系统全面的部署,其中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我们党执政以来进行的最为系统也是最重要的一次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推动各级国有企业结合自身实际,立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深入搞好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一个大的系统,是统摄企业行为和职工思想的灵魂。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精神指引、制度规范和道德约束,对企业竞争力形成和长远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企业文化生成于民族国家的土壤,必然体现民族国家的特色,但作为企业文化必须有企业的特点。要推动各级国有企业在更深层次上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的特点和不同企业的发展阶段,从实际出发,进一步提炼好企业精神,形成具有强烈危机意识、契约精神、诚信理念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国有企业文化,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三是要推动各级企业处理好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国有企业与国企职工实质上说是一种供养关系和共生关系,企业职工创造价值,国有企业支付薪酬。其中,劳动关系是职工与企业的基本纽带。劳动关系一旦出了问题,不仅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影响,还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冲击。协调劳动关系重点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深入贯彻落实《公司法》、《劳动法》、《工会法》和国家有关劳动用工政策,这是规范劳动用工的前提,也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根本遵循。二是要高度重视职工群众诉求,切实保障职工群众的经济利益,做到职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职工收入增长与企业利润增长同步。三是坚持用企业发展的愿景引导职工群众,树立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企业、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做到不因眼前得失做不利于企业和国家的事情。要把协调劳动关系、构建和谐企业作为加强和创新企业群众工作的重点,建立完善对特困职工和家庭的长效帮扶机制,努力做到不使一名职工因生活困难吃不上饭、住不起房、看不起病、子女上不起学。
- 上一篇:基层社区治理创新
- 下一篇:新时期企业党建工作如何“务实、创新、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