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文化 > > 详细内容

全球化背景下的伊朗电影突围之路


  伊朗导演阿斯加尔·法尔哈迪导演的电影《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在第84届奥斯卡获得最佳外语片奖。这虽然是伊朗电影首次夺得奥斯卡奖,但是并没有让人感到更多的惊奇,似乎这一切结果都是在预料之中。伊朗电影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大电影节的座上宾,代表的有著名的导演阿巴斯·基阿鲁斯达米,并多次获得电影节大奖,在国际影坛上名声远扬。

  一、伊朗电影的国内政治背景

  在伊朗这个由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神权政治统治的国家,电影一直遭到伊斯兰宗教人士的公然诋毁和排斥,发展速度相当低缓。他们认为电影院是西方国家无神论的象征,电影亵渎神灵,是清真寺的劲敌,甚至直接威胁到他们的权力,颠覆了他们长期以来信奉的价值理念。半个世纪之后,伴随着当代世界范围内大众娱乐文化的兴起,伊朗本土电影工业也以较为温和的方式,以不触犯伊斯兰宗教道德戒律为前提,渐进式地发展起来。但因受题材狭窄和本土语言的限制以及缺少可供外销的明星和电影类型,在世界电影格局中伊朗电影一向处于弱势地位而默默无闻。直到1979年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前后,伊朗电影曾出现了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出现在革命前的20世纪70年代,以达鲁什·默赫朱为代表,开拓了伊朗乡土写实电影的先河。第二次浪潮发生在伊斯兰革命之后,引领风潮的是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他继承前辈的乡土写实风格,放弃诠释宗教或道德戒律为题旨的“伊斯兰电影”模式,采取一种温和的疏离政治的叙述方法,他把镜头对准儿童的纯真世界,透过孩子的艺术形象来折射人类的良心和社会的苦难,并最终将伊朗电影推上国际影坛。进入20世纪90年代,伊朗的文化政策进一步开放,伊朗电影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发展时期,涌现出一批富于创新锐气的青年导演和女性导演,使伊朗电影在触及现实的深度以及电影美学的多元化探索上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1997年,穆罕默德·哈塔米当选为伊朗总统后,执行了较为开明、宽松的文化政策,为伊朗电影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较好的环境。在此后的15年时间里,成为伊朗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伊朗电影频频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伊朗电影的国际影坛之旅的真正序曲是从1987年戛纳电影节阿巴斯·基阿罗斯塔米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的获奖揭开帷幕的。从此,伊朗的很多影片相继在国际上获奖,产生了巨大影响。1997年,在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来自伊朗的导演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凭借影片《樱桃的滋味》获得了最佳影片“金棕榈”大奖;2000年,在法国戛纳电影节上,年仅20岁年轻女导演萨米拉·马克马巴夫凭借电影《黑板》一举夺得了电影节评委会大奖;贾法·帕纳赫凭借影片《生命的圆圈》夺得了第57届威尼斯电影节的最高奖——金狮奖;马吉德·马吉迪凭借影片《天堂的孩子》得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同时荣获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其他如《天堂的颜色》《苹果》《生命的圆圈》《黑板》等十几部伊朗电影也都前前后后在世界各地获得了各种各样的奖项,伊朗新电影的崛起已经成为世界电影的一个重要现象。

  2005年,艾哈迈迪·内贾德当选总统之后,伊朗强硬派宗教人士掌管的国家政权,国家当局对电影业的审查制度再度收紧。特别是2009年内贾德获得连任之后,政府对电影业的审查加大力度。逮捕了一些电影制片人和导演,其中伊朗著名导演贾法尔·帕纳希因准备拍摄反映伊朗总统大选骚乱的纪录片而遭到政府当局的软禁,并被判罚20年内不得在电影业内从事工作。2012年1月,伊朗政府还以未经许可擅自更改电影协会创办时制定的条例以及一些制片人发表批评现政权言论为由,下令解散了伊朗著名电影行业“电影之家协会”。

  二、突破电影审查制度

  在严格审查制度之下,伊朗电影仍能够突出重围,取得了令国际影坛瞩目的地位,当代伊朗电影以其独特的影像风格而独树一帜。在世风喧嚣浮躁,在我们的感官被充满暴力、色情的电影刺激得迟钝麻木的今天,伊朗电影却返璞归真,以清新质朴、恬淡、温暖又充满哲理的影像风格,以友谊、宽容、爱、和睦相处这些久违的主题重新拨动我们的心弦。它的兴起印证了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奇特的现象不仅引起了电影界内的极大兴趣,而且引起了电影外广大人士的关注。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伊朗电影近年来多次获得国际大奖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伊朗电影远离政治,这是影片能够顺利通过审查并最终进入国际影坛的基础。由于能够获得政府审查通过的电影题材极其有限,因此伊朗盛产以儿童片为主的纯艺术电影。儿童电影是当代伊朗电影的一个黄金品牌,在国际上取得很大反响的《白气球》和《小鞋子》都属于此类影片。这些影片故事情节简单,往往从儿童的视野来窥探、审视成人的世界,以接近纪录片的方法进行拍摄,从最平凡的事件中挖掘人类最深切的情感,填补了世界儿童电影单调乏味的缺点,因而深受广大观众欢迎。

  2伊朗电影的题材、风格和文化内涵新颖、独特,写实性强,从而使伊朗电影在国际影坛独树一帜。伊朗成功的影片有很多共同之处,如电影语言简洁、细腻、朴实,通常通过普通人尤其是贫困阶层的“小故事”反映伊朗的社会现实,这与西方充满暴力、色情的电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艺术上,伊朗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实,影片往往大量起用非职业演员,没有大牌明星,不造作,不雕琢,不掩饰。拍摄手法更贴近生活本身,通常采用手工作坊式制作,这也给世界影坛注入了一股清新之风。

  3伊朗社会相对封闭,外界渴望了解伊朗国内的真实现状。2005年内贾德当选伊朗总统以后,围绕有争议的核问题,伊朗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展开激烈交锋,导致伊朗与西方关系日益恶化。与此相对应的是伊朗社会逐渐走向封闭。在这种情况下,电影作为外界了解伊朗社会真实现状的一个窗口,备受各界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