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党建 > > 详细内容

试论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关系

 在西方,近代以前的哲学偏重于本体论的研讨,近代以后的哲学偏重于认识论的研讨。而19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社会迅猛开展的科学技术和日益繁荣的商品经济,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史无前例的变化的同时,也形成了史无前例的社会矛盾和肉体危机,于是“价值”问题逐步突出出来,西方哲学研讨也随之呈现了认识论的价值论转向。我国哲学界对价值问题的普遍研讨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端的。其深层背景是变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给人们思想价值观念带来的宏大冲击,其直接缘由谬误规范大讨论引发的理论检验机制的研讨,其主要标志是1980年第10期《学术月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马克思主义论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及其联络》。该文从哲学层面上对价值问题作了深化讨论,惹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这以后,《光明日报》、《哲学研讨》、《社会科学辑刊》等报刊相继发表一些关于价值问题的讨论和研讨的文章,在国内逐步兴起了价值论研讨热潮。 

   谬误尺度和价值尺度的关系问题不断是价值论研讨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并且不断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历来有两种主要的观念:一种观念重在强调二者的对立,另一种观念重在强调二者的统一。本文以为,这两种观念都有失偏颇。事实上,谬误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人类活动的两大根本尺度,二者既互相区别、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络、互相统一的。在理论根底上完成谬误尺度和价值尺度详细的历史的统一,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内在条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根本准绳。全面精确地把握二者的辩证关系,关于人们的认识和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发表

   一方面,谬误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互相区别、互相对立的。谬误尺度,是外在的物的尺度,它请求人们必需服从客观事物的实质和规律,依照客观世界的原本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就是说人们必需永不停息地追求谬误和服从谬误。价值尺度,是内在的人的尺度,它请求人们必需依照主体本身的目的和需求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使客观世界合适于人的生存和开展,也就是说,人们必需最大限度地追求价值和发明价值。谬误尺度坚持从客体动身,阐明“是什么”,维护事物或认识的客观性,价值尺度坚持从主体动身,阐明“应如何”,维护主体的中心位置。谬误尺度的轴心在客体,价值尺度的轴心在主体,因而,在主客体互相作用的认识和理论过程中,追求谬误与发明价值有可能发作矛盾和抵触。这些矛盾和抵触的存在,一方面,给人类的生活和活动形成了许多艰难;另一方面,又恰恰是这些矛盾的不时呈现与不时处理中推进着人类社会不时向前开展。可见,谬误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两个完整不同的概念,两者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和功用,不能够彼此替代或消解。它们各自的分工和作用正是保证人类进步开展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谬误尺度和价值尺度又是互相联络、互相统一的。谬误和价值在人类理论和认识开展的总体过程中,不只仅是彼此对立的,更是辩证统一的。马克思说:“动物只是依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求来建造,而人却懂得依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停止消费,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而,人也依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在这里,“种的尺度”和“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是客观的尺度,是事物的客观规律;“内在尺度”是人的尺度,是人的客观目的性,这二者的统一即谬误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结果便是美、是调和、是自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