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公文写作资料   详目点击"导航"

培强做大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

培强做大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

  ×市地处××半岛东南部,总面积2183平方公里,23处乡镇(街道),1337个行政村,105万人,1987年撤县建市,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市和乡村城市化试点市。
  ×历史悠久,西汉初年置东武县,隋代改称×。据考证,上古名君、“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就出生于城北的诸冯村,×因此而得名。宋代称密州,是密州州治所在地,宋代大词人苏东坡曾任密州太守两年,在这里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名人辈出,孔子的学生、女婿公冶长,宋代《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北宋金石学家赵明诚,清代东阁大学士、书法家、宰相刘墉,《续金瓶梅》作者丁耀亢,《四库全书》总裁窦光鼐等都是×人。在现代文学史上,涌现出了王统照、臧克家、陶钝、王愿坚等一批文化名人和崔嵬、李仁堂等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党的“一大”代表、××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王尽美,也诞生在×。×又称龙城,龙文化特色鲜明,有“恐龙之乡”的美誉,是全国少有的恐龙化石宝库,陈列于中国自然博物馆的“巨型××龙”就出土于×,93年又发掘装架了世界上最大的鸭嘴龙化石——巨大×龙,现陈列于×恐龙博物馆。
  ×是在改革开放中迅速崛起的新兴城市。改革开放之前,×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真抓实干,经济快速发展。从1980年到1991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翻两番,到1994年又实现了第三个翻番。近几年来,我们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加快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发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探索和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了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今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财政总收入82亿元,其中地方收入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4%和316%;农村经济总收入3203亿元,增长69%;农民人均纯收入3858元,增加120元。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
  ×是个农业大市,9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事关全市大局。因此,历届党委、政府始终把农业和农村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来抓,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把发展中的难点作为改革的主攻点,围绕生产力出题目,围绕生产关系做文章,使农村改革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年到1984年,全面推行“大包干”,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农民的自主权逐步扩大,农业生产要素开始进行重新组合,农民开始分工分业,各种专业户大量涌现,农业产业化开始萌芽。第二阶段,1985年到1987年,组织开展商品生产“大合唱”。这个阶段的突出特点是,随着生产的扩大和剩余农副产品的增加,生产资料的“买难”和农产品的“卖难”问题开始暴露,传统经济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急需各行各业各部门广泛参与。为解决这些问题,突出发展了商品流通,产业化开始发育。第三阶段,1988年到1992年,推行贸工农一体化。这一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业主导产业逐步形成,流通已不再限于“调节余缺,互通有无”,而是参与国际流通大循环,产业化开始形成。但这时的国际贸易是国家外贸部门的“专利”,无论生产者还是加工企业仍然被阻于大市场门外。第四阶段,1993年到现在,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方向,全面推行农业产业化。基本做法是:树立大农业观念,改变传统的农村经济领导方式,象抓现代工业那样抓农村经济,依据市场导向,立足当地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划分经济布局,狠抓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种养加、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经营的格局,把传统农业纳入系列化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轨道。全市初步形成了肉鸡、生猪、烤烟、蔬菜、桑蚕、果品、矿产、淡水养殖、食用菌、万寿菊等14大主导产业。目前,全市14大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全市70%的农户参与了产业化经营,70%的农产品得到就地加工,增值率在50%以上。
  二、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的主要措施
  (一)创新龙头企业运行机制,驾起通向农业国际化的桥梁
  龙头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农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为此,我们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实施农业产业化的首要环节来抓,采取优先立项、优先规划、优先批地、优先配套基础设施的“四优先”政策,使农业产业化的龙头高扬,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不断向深层次、高水平迈进,加快了农业国际化进程。在龙头企业建设上,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三点:
  1、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近年来,坚持"大、高、外、强、多"五字方针,加快龙头企业建设步伐。〖CX1〗大,就是大规模。〖CX〗坚持上就上个大项目,建就建个大龙头,抓就抓个大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我市外贸公司、得利斯公司已进入全国重点扶持的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得利斯公司2000年投资15亿元新上了百万头生猪宰杀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后,该公司年消化生猪能力达到400万头,新增销售收入7亿元,利税5300万元,创汇2亿美元,主导产品冷却肉可直接出口欧美市场;今年又投资3亿元,新建肉制品厂一处,到11月份建成投产后,年可加工肉制品15万吨,将进一步带动全市及周边县市区生猪产业的发展。外贸集团公司前几年抓住全国资产重组的有利时机,采取各种方式,先后收编了省内及吉林、江西等地的12家企业,盘活国有资产3亿元,扩大了淀粉、色素等主导产品的加工能力,使企业发展成为拥有35亿元资产、25万名职工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成为全市最大的龙头企业和全国最大的肉鸡、玉米淀粉、天然色素加工出口基地。去年实现销售收入426亿元,利税18亿元,出口创汇12亿美元。〖CX1〗高,就是高起点、高质量、高档次。〖CX〗不管是新上项目,还是老企业改造,都坚持高标准,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近几年全市引进的肉食加工、色素提炼、蔬菜冷脱、种鸡孵化和饲料加工设备等,都是美、日、德、意等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得利斯公司百万头生猪加工设备,全部从德国引进,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猪成套加工设备,生产的冷却肉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CX1〗外,就是龙头外向,产品外销。〖CX〗从一开始就把产品销路瞄准国际市场,提高农业外向度,带动县域经济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我市农业局与日商合资兴办的中康农业开发公司,去年出口蔬菜2万吨,创汇580万美元。林家村镇发挥工艺品加工基础好的优势,引进青岛、上海两家客户,合资兴办爱玲工艺品有限公司,目前已带动2万名妇女搞工艺品加工,去年完成出口交货值5000万元,利税460万元。到去年底,全市农业领域累计利用外资1亿多美元,建起60多家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出口产品达到100多个品种。〖CX1〗强,就是强带动、强辐射力。〖CX〗一个龙头企业,既是一个生产中心、加工中心,又是一个信息中心、服务中心、科研中心,对农民实施全方位地带动。如外贸公司为扶持农户养鸡,实行"四到门、三赊销、两公开、一结算"(鸡雏、饲料、技术、收购到门,鸡雏、饲料、药物赊销,收购价格、各环节利益公开,售后统一结算)服务方式,调动了农民养鸡的积极性,该公司带起了7000多个饲养场、万户农民养鸡,户均年收入1万元。〖CX1〗多,就是多形式、多层次、多成分。〖CX〗采取市乡村一齐上,国有、集体、个体一齐上,独资、合资、合作一齐上的方法,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发展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各类加工龙头发展到900家,其中规模较大的422家,从业人员5万多人,固定资产50亿元,年加工能力500万吨。去年实现销售收入765亿元,出口创汇14亿美元,实现利税47亿元。全市有100多种农产品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些大宗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占据一定份额。如肉鸡,年加工出口4万吨,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2%,对日出口的三分之一;淀粉,年加工11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色素,年加工出口25亿克,其中饲料级黄色素产销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二分之一;烤烟,年加工出口1万吨,占全国出口量的六分之一;得利斯低温肉制品,年生产能力5万吨,产销量列全国第一。
  2、深化企业改革,增强发展活力。近年来,我们在对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推进“四扩一调”(四扩:内部职工增资扩股,转让银行贷款扩股,明晰量化新增资产扩股,吸收社会法人资金扩股;一调:调整股权设置,优化股本比例结构)改革的基础上,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全力推进企业组织形式升级,靠深化完善改革,激发龙头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一是对部分规模大、实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骨干龙头企业,通过吸收社会法人参股,组建成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并促其向上市公司、跨国公司过渡。1999年,外贸公司进行了整体改制,组建为规范的有限责任公司,规范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实现了国有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同时,该公司在企业内部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造,吸引职工入股,建立起联股联利又联心的经营机制,为企业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得利斯公司吸纳市电缆厂等企业共同投资入股,组建了总股本850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后,依法直接变更为××得利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经通过了上市辅导期,今年可望上市。烟草公司复烤厂吸引资金6000万元,与北京卷烟厂合资建立了××京鲁烟叶有限责任公司,投产后,年可加工烟叶90万担,将进一步拉动全市烤烟生产的快速发展。二是对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募股重组,由领导班子和优秀管理者持股,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石桥子镇贸发罐头厂原是一家村办龙头企业,已停产两年之久,后来该企业通过募股重组,5人买断产权,新组建成为有限责任公司,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去年加工农产品4000吨,出口创汇3614万美元。到去年底,全市现有的龙头企业都已完成公司制改造,真正成为了市场主体。
  3、多元化开拓市场,增强产品竞争能力。〖CX1〗一是坚持内贸外贸一起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块打。〖CX〗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大趋势,我们教育引导外贸企业也要开拓国内市场,内贸企业也要开拓国际市场,使两个市场相互融合,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象外贸公司,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在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建立了200多处直销点,并与肯德基公司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每年内销冻鸡10万多吨。近年来,我国禽肉产品屡遭封关,但外贸公司依托遍布全国的直销点扩大内销,弥补了闭关造成的损失。和生公司是搞内贸的粮食企业,近年来,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去年出口肉鸡2100吨,创汇460万美元。〖CX1〗二是坚持市场多元化,站在全球搞营销。〖CX〗过去,我市的农副产品主要依赖日本、韩国、港澳台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市场相对单一,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产品出口就受影响。为化解单一市场,我们大力调整优化市场结构,积极开辟多元化市场,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南北美、欧共体、非洲和东欧等新兴市场,构筑多元化、多口岸的营销格局。〖CX1〗三是抓好市场龙头建设。〖CX〗市场也是龙头,建起一个市场就能带起一个产业,活跃一方经济。几年来,我们注意狠抓了批发市场建设,在继续培育完善已有的瓜干、蔬菜、果品等专业市场的同时,在交通要道和传统商品集散地,兴建新的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和带动区域性主导产业的发展。林家村镇皂户辣椒市场,年交易量10万吨,交易额8亿多元,带起20万亩辣椒基地和1100多个贩运加工户。目前,全市各类市场发展到175处,其中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到20多处。〖CX1〗四是狠抓了产品开发,提高市场占有率附加值。〖CX〗农产品加工层次越深,附加值就越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就越强,龙头企业发展的就越快。为此,我们引导龙头企业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坚持一上一个系列,实行由粗到精、从主产品到副产品、从正品到下脚料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外贸公司在玉米淀粉的基础上,先后开发了淀粉糖、保健油、葡萄糖、玉米蛋白粉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新产品,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肉鸡,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个规格品种,平均价格比胴体鸡提高了一倍多。近年来,还根据国外技术壁垒提高,出口难度加大的新形势,与美国泰森、日本普利玛等外商合作,将熟食品年产能力扩大到5万吨,实现了由原料产品向最终产品转换,较好地避免了市场风险。今年5月日本封关后,在全国冻鸡市场普遍萧条的情况下,外贸公司依靠熟食品稳住了脚跟。1—9月份,完成销售收入346亿元,利税11亿元,出口创汇1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61%、36%。仁木公司在已有四大类200多个品种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开发了60多个新产品,使面食产品在日本进口面食产品中占的市场份额由原来的第二位跃居现在第一。中康公司过去主要对日本出口生姜,近年来他们针对国际市场变化的新特点,开发了圆葱、芋头等保鲜蔬菜,姜片、姜丝等腌渍蔬菜,葫萝卜泥、蒜泥等冷冻蔬菜三大系列30多个品种,在日本市场上很受欢迎。开发和加工层次的延伸,不仅大大提高了龙头企业的效益,同时还创出了一批名牌,象“得利斯”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尽美”牌冻鸡和×烤烟成为国际市场上的抢手货,有力地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
  (二)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水平
  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近几年,我们把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升级,加快农村经济国际化的首要措施来抓,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调整优化农产品产业结构,推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规模化是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围绕发展“两高两创”农业,我们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重点,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种植业,以培育特色为重点,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发展起优质专用粮食30万亩、瓜菜40万亩(其中保护地栽培面积25万亩)、烤烟85万亩、果品20万亩、苗木5万亩、大桑4万亩的种植基地。畜牧业,以建设畜牧业强市为目标,按照“稳定食粮型、扩大节粮型、拉长食草型”的指导思想,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状况,在稳定生猪、肉鸡生产的同时,发展蛋鸡、肉牛、肉羊和家兔等节粮食草型畜禽以及特种动物养殖,优化畜禽结构。目前,全市已建起了9000万只肉鸡、100万头生猪、20万头大家畜、60万只羊、330万只兔、550万只蛋鸡、100万只特种动物的畜产品基地。在种养方式上,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引导组织农民由分散种养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由兼业为主向专业化生产转变,重点抓好种养专业村、专业镇建设,努力培植大户。目前,全市共有养殖小区1000多个,规模饲养专业户7000多家,30亩以上的植烟大户55个,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系列化服务、合同化产销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2、制定完善标准化体系,加快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步伐。近几年来,在坚持国家标准的同时,借鉴国际先进技术标准,由农业、技术监督、畜牧等部门制订了肉鸡、烤烟、大蒜、椒干等产品的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其中《肉鸡生产综合系列标准体系》,从原料生产到加工都制定了明确标准,被国家和有关部门采用;烤烟四十级分级标准,通过了国家烟草专卖局验收,在全国推广。在制定完善标准化体系的基础上,我们加大了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力度,积极搞好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98年,我市承担了国家级肉鸡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和烟草栽培烘烤标准化示范区两个项目后,在良种引进、繁育、田间管理、饲养防疫、加工全过程,严格按规定的标准组织生产。今年9月,这两个项目都顺利通过了国家级验收。
  同时,围绕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CX1〗一是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合同基地。〖CX〗龙头企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产品质量要求高,我们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这一优势,让企业与农户签定合同,参与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标准化生产。为提高肉鸡标准化生产水平,去年以来,我们大力推行肉鸡标准化养殖技术,农户每新建一处批次出栏量5000只以上的标准化养鸡场,由外贸公司提供3万元无息借款。和生公司采取按存养量,每只鸡补贴一元钱的办法,扶持农户进行鸡舍改造很受群众欢迎。目前,全市畜禽标准化饲养场建设已完成投资7000万元,建成畜禽标准化饲养场舍4200余栋。生猪生产,依托得利斯这个龙头,今年计划投资5000万元,新上存栏500头以上的商品猪场100处,借鉴肉鸡一体化生产的做法,得利斯公司与英国PIC公司合作,引进瘦肉型猪新良种,建起了从曾祖代核心猪场到商品猪饲养的良种猪繁育基地,提高了生猪良种化水平,养猪效益大大提高。〖CX1〗二是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自属基地。〖CX〗我市传统的“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生产方式,对调动农民积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时农产品相对短缺的情况下,解决了加工原料不足的问题。但是,由于这种方式实行的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管理难度大,药残肥残超标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一户出问题,整个生产链条受影响。今年以来,我们下决心改革这种不利于标准化生产的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建立自属基地,把生产基地变成第一车间,让农民进来打工,变为产业工人,完全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生产,真正建立起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标准化生产新格局。这样做,可以把企业的资金、技术与农村的劳力、土地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可以就地招收产业工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同时便于管理,基地内部全部实行标准化生产,从根本上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目前,外贸公司已建立起自属养鸡场53个,年饲养规模可达3000万只。万洋公司建立了1000亩的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实行农场化管理,并按国际标准组织加工,产品全部出口国外。
  3、强化检测监督,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对农药、兽药残留进行有效的监控,主要抓了以几个方面的工作:〖CX1〗一是全面推行出口企业饲养场认证制度。〖CX〗近年来,我们按照上级畜牧部门的有关规定,对出口企业饲养场进行了考核认证,对饲养场的隔离带、门口消毒池、饲料用药、动物防疫合格证、饲养规模等各项指标进行全面考核,不合格的限期整改,从而促进了标准化饲养工作的开展。〖CX1〗二是加强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CX〗近几年来,我们结合无规定动物疫病区项目建设,强化了检测体系建设,市里投资500多万元,在市畜牧局和外贸公司建立了动物病理实验室和畜产品检测中心,配齐了疫病、病毒检测设备。投资300万元,在市农技中心建立了综合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已获得省级资质认证。各出口企业也初步形成了机制完善、设施齐全的检测体系。〖CX1〗三是加强了农药兽药市场管理。〖CX〗为从源头上把住药残关,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药、兽药和饲料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每年组织农业、畜牧、工商、公安、技术监督等执法部门,对农药、兽药市场进行集中治理整顿,去年共查处各类违法生产经营农药、兽药、饲料案件55起,对不合格、违禁农药、兽药依法予以没收,并对违法人员依法处罚,有效地净化了标准化生产的环境。
  (三)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产业化发展活力
  1、协调利益关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主要协调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CX1〗一是龙头与基地、农户的关系。〖CX〗为完善产业化组织形式,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有效对接,我们对龙头企业与农户全面推行了契约化经营、合同化管理,组织双方签订产销合同,并经过公证机关公证,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产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强化对龙头和基地的双向约束,使双方真正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近几年,在肉鸡、蔬菜遭受自然灾害和出口受挫的情况下,龙头企业把加工经营环节的部分利润让给农民,给农民适当补助和扶持,仅外贸集团公司近年就拿出1亿多元补助给农民养鸡。烟草公司针对近年来烤烟生产面临的新形势,创新管理理念,全面推行户籍化服务管理,将所有烟农的资料建档立案,按要求逐户录入“烟农信息资源档案卡”,由技术人员负责包靠服务,把技术员与烟农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而全面提高了公司的服务水平,实现了烟草公司与烟农的双赢,促进了烤烟生产的大发展。今年,全市烤烟种植面积8万亩,收购量可达23万担,农民总收入近亿元。〖CX1〗二是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CX〗坚持谁建基地、谁提供服务、谁收购产品的原则,通过适当划分“势力范围”,防止了少了抢、多了撒手不管的现象发生。〖CX1〗三是龙头企业与配套服务单位的关系。〖CX〗总的原则是,分工协作,有偿服务,由龙头企业向有关单位支付服务费,近几年,外贸公司、烟草公司等单位每年支付给乡镇、村的指导费达100多万元,从而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保证了产业化健康发展。
  2、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是解决分散的社会化生产和大市场之间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的同时,也存在生产规模小、分散化,与国际国内大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围绕农产品加工、流通、贮藏、销售、生产资料供应、技术信息服务等环节,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合作社,可以把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提高开拓市场的能力,起到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近几年,我们在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原则的前提下,引导组织农民与龙头企业、科研单位联合,大力发展多种协会、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促进了农村合作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抓好规范完善,对现有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制度性改造,帮助其建立健全规章、优化内部机制,走上正常运行的轨道,组织农民按照统一的产品标准、统一的生产规程进行生产,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形成了千家万户联手闯市场,共同抵御市场大浪的农业生产新格局。目前,全市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发展到7200多个,覆盖农户近10万户,在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业国际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搞好配套服务,促进产业化升级。我们把搞好配套服务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的重要一环,结合实施为民服务联动工程,在农口部门开设了服务热线,为种养户提供及时有效地服务。围绕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健全了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不断充实乡镇农口部门的技术力量,配齐了村级技术员,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展科技培训。全市各类职业学校全部开设了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科技专业。农口部门每年面向种养户举办各类培训班5—6期,提高了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前段时间,我们还举办了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训班,把以组合式温室生态大棚为主的标准化生产推向了高潮。积极探索土地流转制渡改革,采取有偿转让、转包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促进了基地建设和规模经营。在信贷资金上,对“公司+农户”的龙头企业,组织金融部门采取专项贷款的办法进行资金扶持;对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采取星火支持型贷款发放,有效解决了农民发展资金问题。我们还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税收、土地、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促进了龙头企业和基地的快速健康发展,加快了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的步伐。
  三、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的效果和体会
  一是实现了产销对接,克服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通过兴办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实施产业化经营,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使农民和农产品通过产业化这座桥梁,成建制、大批量地进入国内外市场,形成了“龙头围着市场转、农民跟着龙头干”的新格局。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00余家,其中外向型加工出口企业70多家,龙头企业连接了近20万个农户。通过这些龙头企业,把农产品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卖难”的矛盾。
  二是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增值,提高了农业比较效益。农业产业化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密切了工农业之间的关联度,为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加工企业的发展转化了农业初级产品,实现了加工增值,二者互相促进,实现了良性循环。由于加工转化搞得好,近年来,我市农产品产出量每年增加5万吨左右,不但没有出现“卖难”,而且提升了价格,粮食、肉鸡、生猪、辣椒等农产品价格高出周围县市5—10%,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是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促进了各业协调发展。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加快了工业发展,搞活了商品流通,推动了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去年我市一二三产业比例调到212:484:304。加工出口企业的发展壮大,还带起了一批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促进了种植业乃至整个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优化。
  四是拓宽了就业渠道,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实施产业化经营,市乡村户四级联动,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优化农村就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了条件。大批农民“离土离乡”,加入了二三产业大军。目前,全市40万名农村劳力,有10万人搞加工,10万人搞流通,14万人搞种养,6万人搞劳务输出,形成了多元化的就业结构。
  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我们体会较深的有以下几点:
  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是关系农村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措施,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必须保持政策和工作的连续性。这些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作为事关全市改革发展大局的大事来抓,跑的是“接力赛”,唱的是一台戏,不搞“一个将军一道令”。这是×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常胜不衰的根本保证。 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培养造就一支懂经营、会管理,与农民感情深厚的企业家队伍。龙头企业一头连市场,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农民,这就要求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不仅要具有一般意义上的企业家的基本素质,而且要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有感情,特别是在遇到市场风险时,能够兼顾农民的利益,甚至暂时牺牲企业利益保护农民利益。只有这样,产业化才能“化”起来。为此,我们注重加强对龙头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教育培养,每年都举办厂长经理培训班,在研究经营管理的同时,引导他们认清龙头企业的性质和特点,真正把基地和农户作为自己的第一车间、第一道工序来对待。从×情况看,绝大部分龙头企业都能正确处理与基地和农户的关系,保证了产业化机制的健康运行。
  三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培育市场主体,让农民进入市场搞加工、流通。发展市场农业,农民是市场的主体。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农民的市场意识和闯市场能力不强,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把农民带进市场是十分必要的。但从长远看,单靠龙头企业开拓市场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让农民自主进入市场,搞加工搞流通,这与局限在单一生产环节上相比,既开辟了新的就业领域,增加了收入,又能让农民“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因此,我们在继续提高龙头企业开拓市场能力的同时,着重从舆论上、政策上积极引导和扶持广大农民发展二三产业。
  四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践证明,无论龙头企业还是基地和农户,要增强竞争力、提高效益,都离不开科技。近几年来,我们一手抓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一手抓基地和农户的科技推广,大大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水平。



上一篇文章:强化监督服务打造“黄金”环境
下一篇文章:新形势下增加农民收入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