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公文写作资料   详目点击"导航"

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

发展畜产品加工业 壮大县域经济

  国家农业部决定从今年起,开展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其中,畜产品加工业列入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和发展的重点。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各县(市、区)及重点乡镇建立了一批初具规模的畜产品加工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畜产品加工企业76家。(其中羽绒加工企业71家、牛皮加工企业1家、乳品加工企业2家,肉类加工企业2家),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有9家(其中:羽绒加工企业8家、牛皮加工企业1家),今年全市畜产品加工产值12.7亿元。我市畜产品加工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发达国家和地区畜产品加工量占畜产品生产总量的50—70%,而我市仅占9%。我市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加工设备落后,加工精深度不够,高档加工产品少,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等问题比较突出。我市是畜牧业生产大市,畜牧基础好,畜牧优势多,省里已明确把我市作为畜牧业强市来规划和扶持。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畜产品加工业越来越突显其重要地位。畜产品加工业既联系畜牧业生产,又联系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是一个发展潜力大、附加值高的行业。它对延伸畜牧产业链、壮大县域经济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突破畜产品加工的“瓶颈”,加快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要将畜产品加工业列入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和发展的重点。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发展畜产品加工业的有关指示和政策,运用工业理念谋划发展畜产品加工业,将畜产品加工业纳入各县(市、区)经济发展计划,作为当前农村农业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切入点来抓,加强规划、指导、扶持和服务,促进畜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
  二、壮大畜产品加工龙头群。一是扶持“现龙头”。扶持我市现有的龙头企业,如:“金年”、“安康”、“湖光”、“广海”、“罗氏”、“鸿基”,“永祥”等企业,落实贷款贴息、土地使用、税收减免等政策,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二是培育“新龙头”。利用城资、民资兴办新的企业,积极培育产品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深加工企业。三是引进“外龙头”。以建设项目入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和管理,兴办畜产品加工“外龙头”企业。
  三、各畜产品加工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提高加工品的质量安全水平,打造名牌产品。实行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畜产品及其加工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实施产品全程质量检验检测监控。推进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品档次,打造畜产品加工产品的品牌。市、县政府对获得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的企业给予奖励,给予重点扶持,并引导其开设和完善名牌产品专卖店,继续打造名牌产品。
 。各县(市、区)结合当地的条件和特色,选择1—2个基础较好的乡镇创办示范基地。引入龙头企业、科研院校参与建设,把其建设成为产加销一条龙、科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基地。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养殖户”的发展模式,与农户签订委托育畜(禽)合同,实行提供畜(禽)苗,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回收、统一保险的办法。建立畜产品加工企业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求取得共同高效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上一篇文章:加强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文章:营销研究与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