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公文写作资料   详目点击"导航"

华人资本投资华南地区的现状及前景


[内容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资一直都是我国外资利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由于先行开放的优惠政策、优越的地理位置、加上侨乡的特殊背景,华南地区一直都是广大华商投资的热土。20多年来,华人资本对华投资经历了几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其投资来源地、投资领域和行业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以详实的资料,考察了海外华商投资华南地区的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华南地区引进华资新一轮热潮提供参考。

[关键词]:华人资本 华南地区 投资 现状 前景
一、引言
  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海外华人(含港澳台)大约有6000多万人。祖籍以广东、福建和浙江为最多。东南亚一带仍为华侨华人密集地区,人数超过2500万,占亚洲华侨华人的九成五以上,占海外华侨华人总人数的85%。他们拥有海外华人总资产的2/3左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近几十年来华人资本异军突起,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资本之一。我国由于地缘、人缘、神缘、业缘等优势,在引进华资方面魅力独特。改革开放后,华资成为我国引进的第一批外资;在随后的二十多年中,华资更是其中最为重要、比重最大的部分。从表1可以看到,港澳台、东南亚资本合计占中国实际利用外资的一半以上,而港资又独占鳌头。截止到今年,香港实际投资占全国外资比重的44.43%,仍居第一位;台资所占比重为7.28%,排第三位;维尔京群岛所占比重6.02%,紧随台资之后;新加坡比重为4.7%,排在第五位;澳门只占比重的1.04%,排名第十;另外,许多东南亚国家华人资本和台湾资本受政府干扰而通过维尔京群岛和开曼群岛等自由港及第三国或地区实行转移。众所周知,来自港澳台、东南亚的资本基本上为华人资本,由此可见华人资本在我国外资中的地位。


注:东南亚资本为新加坡、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老挝、柬埔寨合计。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3版、2001版)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2000版、2002版)计算得出。

从表2可以看到,截止到1999年,整个华南地区利用外资的比重相当大,实际利用外资达1292.06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的42.01%。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广东,其所占比重为28.25%,远远高出其他省份。而福建省外资也达300.78亿美元,所占比重9.78%,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仅次于江苏省,排第三位。另外,广西、海南省利用外资也位居全国前列。但从表3我们却发现,近几年华南四省利用外资无论是数额,还是所占比重都有显著下降。


数据来源:同上
  因此,实现华资的重大突破和增长成为当前华南地区引进外资的重要课题。鉴于我国外资统计中无单独的华资项目,而华资在外资中的又占相当重要的比重,大约80%左右的华资来自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本文以各省的港澳台、东南亚资本作为华资依据,并以外资的现状和发展作为分析华资的重要参考。

二、海外华商投资华南地区的现状
(1)投资地域分布

  由于华侨华人祖籍以广东、福建为最多,广东俗称第一大侨乡,福建位居第二,因此广东、福建具有利用华资的特殊优势;另外,广东、福建东临港澳台,南接东南亚,又有海上出口,具有极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历史上广东、福建对外经济联系频繁;1979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决定首先在广东和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地设立经济特区。特殊的侨乡优势、区位优势、历史优势加上政策优势使得广东、福建成为利用华资最早的地区,也是利用华资最多,所占比重最大的地区。据统计,改革开放初期,深圳、广州80%以上的投资来自港澳商人。从表3可以看到,广东省历年利用外资占全国利用外资比重的20%以上,远远超过其他省市。福建省利用外也有8%左右,居全国利用外资第三位。


  广西、海南与广东、福建相比优势就少得多:海外华人少;与港澳台距离远;虽濒临东南亚,但与港澳台相比,东南亚资金有限;历史上发展缓慢;直到1984年,广西、海南才成为对外开放省市。但与内地省市相比还是有一定优势。从表4可知,尽管广西、海南利用外资比重不高,在1%~2%之间,但也居全国前列。


  从区域内看,由于广东省在利用华资中的独特地位,华南地区七成以上的华资位于广东。而珠三角凭借毗邻港澳、交通便利、政策优惠等优势,又成为广东省引资的主要地区。1999年该区引资占全省的80%,今年珠三角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37.41亿美元,占全省直接投资的88.2%。近年来广东山区及东西两翼招商引资成效也很显著。


数据来源:同上

(2)投资来源地分布

  近年来,随着美日欧韩财团的大举挺进,华人资本所占我国外资比重有所下降。其中港澳资本投资金额虽有上升,仍是最大来源地,但所占比重下降迅速;东南亚华人资本投资比重上涨;台资地位得到提高,比重较大。从华南各省看:


  福建投资者来自港澳台、东南亚和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今年来自香港758项,合同外资金额22.46亿美元;台湾省451项,22.00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77项,7.01亿美元;菲律宾77项,2.10亿美元;开曼群岛6项,1.90亿美元;新加坡64项,8814万美元;马来西亚21项,7974万美元;澳门37项,7277万美元。


  广东省外商直接投资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来源广泛。其中今年来自香港3847项,合同外资金额790401万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492项,322836万美元;萨摩亚149个,47877万美元;澳门376项,46394万美元;新加坡104项,37936万美元;开曼群岛21项,19589万美元;马来西亚49项,6315万美元。今年上半年来自香港、新加坡直接投资实际到资分别增长53.5%和2.2倍。近年来台湾成为广东省外资的一大来源,增长迅猛,今年上半年其合同金额及实际投资均有3成多的增长。到今年7月止,台湾已成为广东外资来源地的第三位,累计实际吸收台商直接投资73亿美元。


  港澳台地区仍是广西吸收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今年共吸收项目数186项,合同外资金额4800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7070万美元,分别占全区总量的66.6%、65.1%、55.8%。广西实际利用外资排前五位的国家和地区是:香港21610万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7884万美元、台湾省4318万美元、美国3211万美元、日本2895万美元。


  海南投资的主要来源地为亚洲国家和地区。今年共投资设立企业200家,占全部新批企业的85.84%;合同外资额13003万美元,占总数的56.36%;外商实际投资34498万美元,占67.41%。


(3)投资行业分布

  投资行业中,制造业依然为华商投资重点,其次为服务业和房地产业,再次是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项目数也较多。当今华商投资规模大型化、集团化,投资行业多元化趋势已十分明显,高科技产业成为投资主流;物流、金融、保险、证券、电信、医疗等领域,逐渐成为新的投资热点。以台商为例,至今年6月止,在广东投资超千万美元以上的台资企业共148家。经过多年发展,台资企业逐渐成为继国企、民企、港资、外资之后,大陆经济领域的第五大资本实力。其投资行业多元化表现在,过去台商投资集中在基本金属等一般制造业,但现在高科技领域和服务贸易领域投资增长很快。具体从华南各省看:


  福建利用华资以制造业、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为主。今年福建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中,制造业1350项,社会服务业121项,房地产业117项,农林牧渔业97项,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50项,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7项,采掘业15项,建筑业14项,交通运输仓储业14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7项,卫生体育3项,其他行业20项。


  广东省制造业依然为华商投资重点,其次为社会服务业,再次是农林牧渔,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项目数也较大。在今年新批准的6613个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中,制造业5241个,社会服务业668个,农林牧渔业108个,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168个,房地产业122个,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97个,建筑业28个,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36个,其他行业98个。广东实际利用外资方面,制造业、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增长幅度较大,其中金融、保险业填补了1999年的空白,2000年实现引资1500多万美元。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都很大。


  广西华商投资以制造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和建筑业为主。今年该四项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21362万美元,5045万美元,4349万美元,2064万美元,所占比重分别为55.6%、15.7%、11.3%和5.4%。今年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24599万美元,房地产业9982万美元,社会服务业6272万美元,建筑业1708万美元,所占比例分别为50.7%、20.6%、12.9%、3.5%。


  海南利用华资行业主要为社会服务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管理业、制造业、农林牧渔等。其中今年实际利用外资社会服务业11024万美元,房地产业11024万美元,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6549万美元制造业5679万美元,农林牧渔业4022万美元。按项目数排序依次为制造业41项,农林牧渔业40项,其他29项,社会服务业26项,房地产业18项。
(4)投资产业分布

  总体上说,华商投资第一产业水平较低,但有所发展;第二产业仍是投资重点产业,所占比重达六成以上;由于大批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领域的华商扩大对华投资,华人资本的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电子通讯设备制造、能源、电信等技术与资本密集产业以及科研与综合技术服务、传媒等第三产业利用的华人资本增长迅速,投资的规模继续扩大。如台湾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上非常迅猛,台湾宏基、广达、大众、神通等各大电脑厂商基本上都在广东设厂,形成了以IT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带。另外台商为加强产业间的配套和协调,往往将整个产业的上下游企业整体向内地转移,企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越来越多地从当地采购,逐渐形成产业配套群体。这种特点直接提升了投资地区的产业结构。当然各省具体情况又有所不同。


  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产业结构日趋合理,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多,特别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合同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今年,广东省第一、二、三产业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分别为1.79亿美元、111.32亿美元和42.67亿美元,占外商直接投资总额1.1%、71.5%和27.4%。第二产业吸收外资仍是主角,第三产业成为外商投资热点。全年第三产业新批外商直接投资合同外资金额43.10亿美元,实际到资42.6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1.9%和41.8%,所占比重分别达19.7%和27.4%。


  福建省的华商投资结构与广东省的极为相似。因为福建与广东都为重点侨乡;吸收外资额位居全国第三,且外资几乎为华资;福建与广东同为最先开放的省份;经济发展结构上与广东也有相似之处;同时福建与广东都在地理位置上毗邻港澳台和东南亚。因而,福建省的产业结构也以第二产业居主导地位,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为第一产业。


  广西省华商投资集中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所用外资较少。今年广西外商直接投资第一产业企业29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929万美元;投资第二产业企业152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5534万美元;投资第三产业企业98家,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0009万美元。今年广西(香港)西部大开发项目推介会共签订合同、协议项目188个,总投资额71亿美元,外资额63亿美元。


  海南省的外商投资结构极为不同。其中第一产业企业47家,占20.17%,合同外资金额2530万美元;第二产业企业75家,占32.19%,合同外资金额7784万美元;第三产业企业111家,占47.64%,合同外资金额12759万美元。结合前面的外商投资行业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海南省的这种产业结构主要与海南制造业少,重点发展旅游业等服务性行业有关。


(5)投资方式情况

  近年来,华商独资企业成为投资主力。从表4可知,无论项目数,合同外资额,还是实际利用外资额,外资企业都居主导地位;其次为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所占份额最少。就各省而言,今年福建省外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额所占外商直接投资比重分别为74.41%;福建省中外合资企业19.92%;中外合作企业2.73%。广东省外资企业所占实际利用外资额55.80%;而中外合资企业所占比重22.06%;合作企业比重为18.11%。广西外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额所占比重为40.22%;中外合资企业30.89%;中外合作企业17.11%;海南省外资企业合同外资额所占比重为65.49%;中外合资企业该比重为17.59%;中外合作企业所占比重16.80%。另外,今年广东省外商独资其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占外商直接投资的比重分别为65.5%和52.8%,绝对数大大超过合资、合作及股份制企业的总和。对比以上数据可以看到,华南地区外商独资企业占六成以上。而中外合资企业所占比重在10%~30%之间,而中外合作企业所占比重除广西省外都在10%以下。另外除海南外,福建、广东和广西省直接投资还包括股份有限公司,但目前所占份额极少。

表4 今年华南四省利用外资情况一览表 金额:万美元

资料来源:同上
三、海外华商投资华南地区的发展前景

  自1979年以来,华本投资华南地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1979~1991年为起步和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华南地区充分利用“特殊政策”和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优势,首先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成为华商以及外商投资的热点。1984年中国对外开放扩大至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华南地区的优势得到加强,开放地区和城市增多。2、1992~1997年为高速增长阶段。1992年春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深圳、珠海的发展受到充分肯定。自此,中国对外开放速度加快,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经济蓬勃发展,对外开放走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海外华商和港澳台商投资达到高潮。3、1998~今年为增长停滞阶段,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华人聚居国家和地区经济严重衰退,并引发一些国家针对华人的社会动乱。此外,1999年的9·11事件,使美国经济严重受挫,造成全球经济衰退,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大幅缩减。4、从今年起,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回升,并在今年首次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今年吸收外资实现重大突破。因此,华人资本投资华南地区前景广阔。


(1)中国加入WTO后发展的良好形势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持续增长,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国际资本加速向亚洲发展中国家回流;与此同时,我国加入WTO谈判取得重大成功,投资方式和投资领域进一步拓宽,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法制法规得到健全,对外资企业将提供国民待遇,关税大幅度降低,进出口更为便利,除了廉价的劳动力外,中国还有广阔的市场;“十五”时期中国服务业、特别是金融保险、电信服务、商业、运输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陆续取消。所有这些有利因素都增强了外商对我国投资的信心,也为华南地区利用外资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因此,华人资本能充分享受这些优惠条件,加速自身的发展。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美好前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睦邻友好关系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双方经贸合作持续快速发展,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今年11月《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标志着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合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十多年来中国和东盟加强政治上的相互信任和支持、不断努力开拓经济合作的一个重大突破。根据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等内容。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自由贸易区。华南地区与东盟地理上毗邻,经贸上广泛往来,必然成为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前沿基地。东南亚华人将不再受政治的困挠,自由往来中国和东盟,投资更为便利,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一定大有作为。


(2)良好的国内投资环境

  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继续大幅缩减的背景下,今年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仍然保持快速增长,并首次排名世界第一。截至今年,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24196个,合同外资金额8280.6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79.66亿美元。今年外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排序中,中国为1.99,首次成为世界最有吸引力的外商直接投资目的国。今年,跨国公司加快进入我国市场,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家进入中国,许多企业把研发中心设在中国,到今年8月底,大型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独立研发机构已经超过150家。较早在中国有较大投资、在中国市场上占有较高的跨国公司,也纷纷追加大额投资。可见我国国内投资环境极为优越。而华南地区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无论是基础设施、政策制度、市场环境还是信息交流方面,都走在国内其他省市前列,并已与国际接轨。因此,投资华南地区不愧是最佳的选择。


(3)CEPA签订后的优越环境

  随着今年7月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区“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协议的达成,对外贸易和吸收境外投资领域的进一步扩大将吸引更多港澳服务业对华南地区的投资,华南地区与港澳经贸合作面临新的发展空间;同时,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的逐步落实,也有助于提升华南地区与港澳地区经贸合作的层次。相信通过华南地区及港澳特区政府的共同努力,华南地区与港澳地区的经贸交流将继续健康稳定地发展。近些年来,华南地区的投资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珠三角拥有产业集群的优势,外资流入前景较好,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将带动进出口贸易增长,进一步扩大华南地区的进出口贸易规模。CEPA的实施,使粤港澳合作进一步加强,促进“大珠三角”的融合,有利于广东以至整个华南地区外经贸的发展。


(4)泛珠三角广阔的发展腹地

  去年,“泛珠三角”概念的提出,受到我国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今年6月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港、澳、穗顺利召开,并取得圆满成功。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内地9省区的区域面积为全国的1/5,人口占1/3,经济总量占1/3。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泛珠三角在全国的地位十分突出。这一区域所要建立的共生共赢型经济体系,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极。泛珠三角区内的充分合作,将有利资源整合,推动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营造区域经济的多赢局面,形成更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因此,构筑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已成为“9+2”地区的发展目标。而华南四省都在“9+2”地区之内,与其他省地有着紧密地联系。“9+2”模式的发展,将为华南四省提供广阔的发展腹地,有利于开拓市场和实现产业转移,提升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内地省市的资源、科技优势。可以确信,港澳台商在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


(5)粤港澳经济整合后的自由发展空间

  2000年,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断向好,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出台,广东利用外资形势日益好转,外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外经济呈现出向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趋势,成为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粤港澳的经济早已连为一片,经济整合也在不断深化,粤港澳的资金流动更为方便、快捷。当前,三地已开始实行以银行体系为主的跨境货币流通,建立支付结算网络,推进金融机构的跨境互设于资本合作。可以想象,粤港澳经济将逐渐融为一体。港澳资本将以广东为制造基地,以香港、澳门为金融、物流、贸易、研发前沿重地。大珠三角经济圈可望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经济圈之一。


参考文献:

[1] 古国耀、朱权荪.海外华商对华投资的演变及前景展望[J].东南亚研究,今年第4期.

[2] 杨苏、杨晓宇.90年代港澳台和东南亚华人对粤投资分析[J].亚太经济,今年第1期.

[3] 李凯.两岸经贸发展大势所趋[EB/OL].中国外资网. //www.chinafiw.com.2004-8-4. ;

[4] 段煜第.台商投资广东呈现六大趋势[EB/OL].中国外资网.//www.chinafiw.com..
2004-7-11.

[5]
广东省统计局.上半年我省协议外资大幅回升实际利用外资降幅明显收窄[EB/OL].广东统计信息网.//www.gdstats.gov.cn/tjfx/default.htm.2004-04-06.
;

[6] 商务部台港澳司港澳处.今年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经济贸易关系[Z]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3版.//www.yearbook.org.cn/index.htm.. ;

[7]
商务部亚洲司二处.今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关系[Z].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3版.//www.yearbook.org.cn/index.htm.
;

[8]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局.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2000版[Z].中国统计出版社.

[9]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局.中国对外经济统计年鉴2002版[Z].中国统计出版社.

[10]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编委会.华人经济年鉴2000~2001版[Z]. 朝华出版社.

[11]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编委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3版
[12].//www.yearbook.org.cn/index.htm. ;
[13]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编委会.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2001版[Z].



上一篇文章:坚持以人为本,永葆企业生机
下一篇文章:小企业的风险及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