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筑平安和谐社会
一、致力发展,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目标,转变发展观念,调整发展思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抓好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增长质量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狠抓粮食生产,做强茶业产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乡镇企业。牢固树立项目是经济增长的观念,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做强做大**茶业产业,资源工业和社会事业项目,优化社会环境,强化社会联动网服务建设,社会效益成效明显。今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比预期好,全乡工农为业总产值7084万元,比增7.1%;工农业总产值4268万元,比增9.3%;农业总产值2816万元,比增5.1%;农民人均纯收入2965元,比增5.0%。实现了全乡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群众增收和政治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二)坚持社会稳定为抓手,谋划大调解工作的新思路。
始终坚持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把化解社会矛盾、减少利益冲突为任务,建立坚持从领导抓起,制定工作制度为保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抓住**乡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集中力量重点加以解决,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重点解决了土地征用,山地纠纷等突出问题的调解工作。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衔接起来、结合起来,发挥最大效益。同时完善村一级治保会、调委会的基层组织,成立由村支书为组长,组成团、妇、兵、村贤能人为组员的矛盾调处领导小组。乡党委、政府平常多给予指导,完善基层矛盾纠纷调处防控体系,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实行矛盾纠纷不过夜的督办机制,使各类突发事件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线,避免了群访和越级上访的事件发生,维护了全乡的社会政治稳定。
(三)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关心群众的冷暖安危,着力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保障,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启动新一轮同富裕工程,重点帮助部分困难家庭解决生活问题,今年全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6万元。对发展滞后的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投入,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推进市场秩序整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取得新进展。加强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协调处理,完善应急机制,成立全乡应急分队,不断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四)大力推进文化强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
加强舆论宣传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巩固全乡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实施科教兴乡、人才治乡和文化强乡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得到加强。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文化体制改革有所突破,群众文化与精品文化同步发展。成功举办了剪纸文化艺术竞赛。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民兵预备役工作取得新成绩,征兵工作连续五年超额完成任务,计生工作稳定前进。
(五)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切实加强构建和谐社会。
认真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引向深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认真落实干部培训教育工作,举办了多期“科学发展观”专题讲座,促进干部知识的更新和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增强维护和谐社会的能力。一是加强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建设,特别是抓好“一把手”工程,是扎实开展固本强基工程,组建下派村干和科技特派员队伍扶持基点村,取得较好效果。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反腐保廉的惩治预防体系和机制进一步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认真落实。不断加大纠风工作力度,严刹公职人员打麻将等赌博歪风,群众反映强烈的机关作风散漫等问题得到较好纠治。三是坚持加强党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以落实领导责任制为龙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加强了维护稳定工作的领导力量,切实把发展与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抓,辩证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治久安。
二、经济发展与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几点启示
(一) 创新是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基础。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这是每个公民的光荣使命,每一个干部群众都要牢记于心。
首先,创新工作机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各项工作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工作机制,推动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一是完善领导机制。要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单位守土有责的构建平安和谐社会领导体制和工作体系。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促进发展是政绩、创建平安也是政绩的观念,将创建平安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摆上重要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真正担负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二是完善协作机制。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各有关部门都要增强大局意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地解决本部门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参与,形成平安建设的工作合力。三是完善责任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和落实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责任制,将其纳入任期目标和政绩考核,与晋级晋职、奖惩使用结合起来。要大力表彰抓创建平安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部门。对因失职渎职而发生影响平安建设重大问题的单位和部门,要坚决给予追究领导责任。
其次,创新工作方法。只有方法的创新,才能工作创新。要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发展市场经济、建设法治社会重要依据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工作新方法、新思路。一是进一步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充分运用服务的方法做好平安建设工作。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水平。二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充分运用民主的方法做好平安建设工作。要充分相信、坚定依靠人民群众,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本领。要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调委会、治保会等自治组织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作用。三是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充分运用法治的方法做好平安建设工作。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依法管理各项社会事业。要加强法制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法制观念,教育引导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二)稳定是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保证
只有不断提升社会稳定的水平才能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结合综治工作职能,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一是加强执法监督,实行错案责任追究制,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切实维护法律尊严,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二是认真贯彻“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健全严打斗争经常性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坚决遏制违法犯罪的高发势头,切实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等多种手段,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推进平安和谐社会建设。
(三)发展是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关键。
社会要稳定,农民要增收是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和方向,因此,地方的发展环境就尤显重要。如何落实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就必须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引资的关系。一个地方要发展,就必须要靠招商引资,带动地方经济,会带来社会出现这样那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促进平安和谐社会的建设。首先是树立服务意识。做好当地群众的思想工作,抓住广大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进行宣传教育。只有群众满意了,才能使他们自觉参与到建设平安和谐社会中来;其次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经济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就必须要求政府推行体制改革,放宽盘活发展思路,打破宽框,简化手续,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理顺各种环节,为投资者提供一切便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是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稳定的治安环境是加快发展的第一环境。“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说明治安环境是加快发展的最大品牌。没有稳定的环境是什么事也干不成,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在平安和谐社会中推进。党政领导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就必须按照“保一方平安,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工作要求,践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过程中,能不能妥善解决处理好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创建一个有利于发展的平安和谐社会。
上一篇文章:保平安促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与体会
下一篇文章:乡镇构建和谐社会与农村党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