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公文写作资料   详目点击"导航"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推进政府建设初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而提出的反映社会发展趋势的新的社会治理方针。它反映了党和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执政眼光与治理理念的与时俱进,具有先进性、战略性、针对性和普适性的特征。XX县作为一个县级行政区域,又是一个“沿海”欠发达县份,加快发展从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始终是XX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主题,而政府在这方面恰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探讨政府建设的途径和对策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新的社会治理理念和治理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而提出的反映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新的社会治理方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所做的新贡献,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发展路径的整合拓展。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不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党对社会治理理论的重要创新。

  1、 与时俱进的社会治理理念

  从社会治理理论的创新来说,构建和谐社会首先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治理理念。它反映了党和政府在全球化背景下执政眼光的更加远大开阔和治理理念的与时俱进。从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到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显然是发展观的进步,是社会治理理念的升华。这一先进的治理理念是与科学的发展观、与增强执政能力的意识相策应,与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相呼应的;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治理方针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作为党和政府在新世纪新阶段的社会治理理念,具有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执政眼光的战略性、控制策略的针对性和价值判断的普适性特征。

  2、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治理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既是一种治理理念,又是一个社会治理的目标。和谐社会,无疑是一个待实现的社会目标,是未来我国社会走向大治的理想状态。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已采取的一系列重大发展举措,无论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还是推行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战略,都是在体现和实践一种全面协调的发展思想。譬如,西部开发、东部加快、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宏观发展战略,目的就在使四大区域板块之间成为互动互补、相辅相成、彼此合作、协调发展的关系;再譬如,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走一体化发展道路,通过“两个反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是通过对不和谐社会因素的治理来实现制度创新和社会公平的治理目标。

  二、 XX发展的新路径

  XX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贫困县,又是一个开发潜力较大的资源县。XX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人文资源以及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等等。但资源的开发利用率较低,综合开发的能力不强,限制了XX的发展。在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增长极建设中,XX再次面临重大机遇,因此必须结合自身的基础、特点和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加快发展。像XX这样一个发展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县,确立经济社会的发展路径时,更要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把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建设和谐XX的战略重点。

  1、“五大战略”的发展路径

  一是围绕生态立县战略目标,努力实施“绿色工程”。科学制定和完善生态示范县区域规划,努力构建永续利用的资源环境、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良性循环的农村生态环境三大体系,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奠定坚实基础。实施塔山公园和狮浦大道以及风景区等重点区域绿化计划。开展环境整治行动,重点防治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实施XX母亲河——东洋溪流域的综合治理、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城区污水处理等一批生态整治项目,推进绿色城镇建设。

  二是围绕农业稳县战略目标,努力实施“富民工程”。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好农村税费改革、免征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等一系列惠农政策。扎实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壮大茶叶、反季节蔬菜、畜牧养殖业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努力建设高山有机茶、反季节蔬菜和冷水性淡水鱼网箱养殖三大基地。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机制,加大农业投入,发动农民兴修水利,认真实施国家土地整理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以及低产田改造项目,不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防灾抗灾体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是围绕工业富县战略目标,努力实施“实力工程”。继续扶强扶大现有21家规模企业,努力把嘉源冶金公司培育发展成XX首家产值超亿元的规模企业。力争今年新增3家以上规模企业或省级龙头企业。筹建融资担保公司和电机产品配送中心,着力做大做强龙潭工业园区,延长闽东电机产业链,发展民营经济。

  四是围绕旅游兴县战略目标,努力实施“品牌工程”。抓好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鲤鱼溪、九龙漈等品牌景区的详细规划。组织精干力量,开展“九龙漈瀑布·鲤鱼溪”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申报工作。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出版《中华奇观鲤鱼溪》一书,积极参与太姥山、白水洋等周边著名景区的市场开拓。多方面筹措资金,完善九龙漈 瀑布等主要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并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和保护的成果,努力构建以“九龙漈 瀑布·鲤鱼溪”为龙头,包括滴水岩、蝙蝠洞、后垄大峡谷等景点在内的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五是围绕劳务强县战略目标,努力实施“回归工程”。一方面,继续组织好城乡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做好培训及服务工作,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素质,支持“走出去”谋发展。同时,根据XX在外企业的需求,主动穿针引线,在今年正月初五长乐·XX两县冶金行业发展研讨会基础上,搭建长乐·XX对口贸易平台,促进“双赢”。另一方面,挖掘和储备互动发展项目,为回乡投资的企业家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积极实施“回归样板”项目,示范和带动更多在外能人回乡创业或参与家乡的招商引资活动。

  2、优化环境的工作举措

  交通环境建设方面,组建XX县高速公路筹建指挥部,全力以赴配合省市做好宁上高速公路建设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将XX到李墩互通口连接线一并捆绑规划建设;加强302省道XX境内路段的管理和改造,着手犁外线拓改规划工作;加快村级道路硬化建设步伐,抓好旅游公路拓改建设。电力能源环境建设方面,继续整合水电资源,加大电力储备量;尽快完成甘棠至东关变11万伏双回线路建设和东关变改造工程,全力配合后垄、黄旗岭及前坪等中小电站的电网建设工作,加强供电管理,确保生产生活供电质量。人居环境建设方面,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加大城市功能设施和城市景观建设投入,拓展新区,完善老区;加强城市环境治理,争创省级文明县城。软环境建设方面,营造公平、公正、合法、有序的市场环境,营造干事创业、奖优罚劣的政务环境,营造便捷透明的政策环境,使企业安心放开发展,努力做强做大。文化环境建设方面,以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为抓手,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弘扬生态文化,加强传统文化的研究,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致力打造一批“农村文化精品村”;加大黑网吧和电子游戏厅文打击力度,净化和活跃文化市场。平安环境建设方面,以创建“平安XX”为载体,加大“六合彩”、赌博、盗窃等突出问题的专项整治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三、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推进政府职能

  市场机制的缺陷决定了完全的市场化运作不可能造就和谐的社会;完全的社会自治和自由发展也不可能自发发展出和谐的社会。和谐社会之所以要“构建”,正是因为它的实现不能没有社会引导机制、社会控制机制和社会协调机制。而这些社会机制只能由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公共组织来建立和发挥。这就要求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作用,构建和谐社会;同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不断推进政府建设。

  (一)构建和谐社会与政府建设的关系

  1、 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导作用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思想主导、政治主导、政策主导和制度主导。思想主导即由政府解决发展思路问题;政治主导即始终把握好改革、稳定和发展的关系问题;政策主导指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执行、改进诸环节中的决定性影响作用;制度主导指发挥政府作为制度供给主体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要是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发挥其主导作用。在XX的发展中,政府至少在几个领域要发挥主导作用。

  其一是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城镇化作为工业化的结果和依托,离不开市场的推动;但作为一项发展战略,更离不开政府的设计和规划。譬如,城镇的类型、分布、规模、数量,城镇化的模式、方式、目标、重点等等,都需要政府的规划、决策、推动和引导。再譬如,XX这样一个小城镇极不发达的县份,是重点发展县城还是以县城为中心兼顾重点乡镇的发展,政府的不同选择可能对XX的城镇化进程乃至XX的整体发展效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其二是在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是XX落实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关键环节,是建设和谐XX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政府应当作为且能大有作为的领域。如果政府忽视了在这个领域的主导作用,或者没有充分发挥政府应有的主导作用,或者因过多地投入微观经济生活而削弱了这种主导作用,都是政府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的表现。

  此外,政府还应该在支柱产业的确定与发展、劳务经济与县域经济互动发展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2、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的新要求

  与曾经风行的经济建设型和规制审批型政府相比,构建和谐社会对政府提出了许多全新的要求。其中最集中最迫切的是,要求政府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努力实现两个转变:

  其一是要求政府转变治理理念。面对和谐发展的社会诉求,政府必须变自上而下推行政令的传统公共行政型治理理念为上下互动平等合作的现代公共管理型治理理念;必须从单向规制审批的资源配置型治理理念转变为双向协同回应的公共服务型治理理念;必须要少一些官僚作风,多一点民主精神;少一些人治习气,多一点法治意识。

  其二是要求政府转变社会角色。建设和谐社会,要求政府的社会角色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由过去的理性经济人转变为市场监督员;由经济调控主体和利益主体集于一身的双重角色转变为单纯的调控主体;由地方利益的代表者和保护者转变为发展规划的制定者和执行协调者;由项目投资者和项目谈判者转变为环境创造者和环境守护者;由资源审批者和行政处罚者转变为行政执法者和公共服务者;由事故善后者和经验总结者转变为麦田守望者和责任承担者。

  (二)推进XX县政府建设的方向与途径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政府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XX县政府必须在构建和谐生活的过程中,形成行为规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勤政为民的行政管理体制。

  一是坚持民本,关注民生。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群众的利益牢牢记在心上,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想问题、办事情。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多了解人民群众在想什么,需要解决什么;多考虑政府应该怎么做,做些什么;多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实在在地抓好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好事。更加关注农民收入、贫困人口生活保障、农村劳动力转移、群众就医受教育、食品卫生安全、居民生活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努力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二是转变职能,提高效率。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和环节,建立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规范审批行为。政府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不该管的事坚决不管,该由市场调节的就坚决放开,切实把政府工作重心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增强企业和整个社会的活力与效率。加强政府机关效能建设,推行政务公开,强化行政监督,推进绩效考评,不断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进一步强化服务观念,促进政府工作公开透明、高效便民。

  三是民主决策,依法行政。把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作为推进政府自身建设的关键环节,不断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十分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进一步健全重大决策向人大、政协报备和通报制度。坚持依法行政,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提高政府法治能力。严格行政责任,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严格依法办事,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拓宽人民监督渠道,高度重视人民群众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渠道,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加强行政专项监督和政府系统内部监督,确保政令畅通。

  四是勤政廉政,从严治政。牢记“两个务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大力提倡务实作风,深入基层,了解民意,特别要多到困难大、工作条件艰苦的地方,促进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处各类违法乱纪案件,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重点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和财政性资金的监管,完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在公务员队伍中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增强自警自律意识,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努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拒腐防变的能力。





上一篇文章:充分利用水资源促进人水和谐
下一篇文章:优化经济结构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