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写作知识 > 最新写作资料 > 日用范文 > > 详细内容

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实施方案 - 方案预案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关文件精神,推动**和谐发展,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开展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创新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原则

 按照“党政领导、村级(单位)统管、网格覆盖、重心下移、信息管理”原则,在村(社区)大格局不变的基础上,将乡镇作为一级网络,把村(社区)作为二级网络,并在村(社区)内按照10-15户划分为若干基础网络,构建“乡镇—村(社区)—基础网络”三级网络体系,将镇辖区内的市场、学校、医院等驻地单位以及楼栋、院落等归类于基础网格,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把村(社区)管理、村(社区)服务和村(居)自治纳入到网格中来,使每一个网格真正成为社会管理服务的基本单元和组织节点,使社会服务管理精细化、信息化、实效化,努力实现“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夯实基础基层,建设和谐**”的目标。

 二、组织领导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下设办公室(设综治办),由全体镇中层骨干和各村(社区)支部书记、村主任组成,**同志兼办公室主任。

 二、网格的建立及范围

    (一)一级网格(1个):将整个**镇作为一级网格,管辖总面积112.2平方公里,辖9个村、4个社区、32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6.2万人。

    责任主体:**镇人民政府。

 (二)二级网格(13个):将一级网格按照13个村(社区)管辖范围划分为13个二级网格,即每个村(社区)管辖的范围为二级网格。

 责任主体:村(社区)工作站。

 (三)三级网格:将二级网格中的单位、企业、公共服务场所、民间组织、屋场、庭院、市场、学校等划分成若干个社区责任网格。社区责任网格的划分,依据便于管理的原则,结合地理位置、居民人数、单位、企业等实际情况进行,原则上每个三级网格管理约10-15户、人口30-50人左右。网格内责任人以村(社区)原有已选举产生的村民代表、老协会长、理财工作小组成员、党员、党小组长和支村委成员为主,全镇共计发展1000名左右威望较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为三级网格负责人(中心户长)。工作职责为网格内的农户纠纷调处、刑释帮教、两保收缴、政策宣传等相关工作,其工作经费由村级解决,镇适当补助。每个村(社区)原则上要建立1个平安幸福小区,全镇打造“十佳”和谐幸福小区。要求每个小区由1-3网点组成,选举出3-5人的理事会,制定出管理章程。通过自主管理、自主宣传、自主服务的模式,提高群众的公益意识,创造和谐的邻里关系,发挥和谐稳定第一线的作用。镇政府将制定相应的工作规划和考核细则,给予每个小区一定工作奖励。

    三、具体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年5月下旬)

    1、村(社区)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2、召集工作站负责人座谈、讨论。

    3、制定《村(社区)建立网格化社会管理实施方案》。

    4、组织召开动员部署大会,明确活动开展的意义、步骤、措施。

      (二)划分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年6月25日前)

    1、各村(社区)根据本区域的特点,按照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划分社区管理网格、原则上按10-15户为三级网点。

    2、对每一网点确定一名责任人。

    3、责任划分,做到社区网格化管理“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

    4、制定网点划分的网络图,各网格制作公示牌。

    (三)业务培训。(**年7月10日前)

    1、制定培训计划,对网格责任人应知应会业务进行系统、全面培训。

    2、各责任单位组织好专项培训。

    3、对网格责任人进行考评、考核。

    (四)全面推进。(**年7月10日—9月20日)

    1、各网格责任人到岗到位,由“双岗双责”逐步向“一岗多责”推进。

 2、建立网格信息台帐。网格责任人到位后,对网格内单位、居民等基本信息进行分类登记整合,做到各类信息清、各种情况明。

 3、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细化、量化考核办法,定期进行检查考核。

    (五)考核验收。(**年9月20日前)

    1、镇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自查。

 2、总结经验,完善制度。

 四、工作要求

    1、尽快适应岗位。各单位的管理职能、工作方式等应与之相适应,要改进方法、跟进服务。开展经常性培训指导,精简合并会议、文件和检查评比活动;网格责任人对内要加强横向交流沟通,对上要加强联系协调。在工作方式、时间上适应新要求。实行网格责任人“双岗双责”(网格责任和分管责任),要尽快熟悉业务、独挡一面,过渡到“一岗多责”。

    2、强化岗位责任。网格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意识,作到脑勤、腿勤、手勤、嘴勤、笔勤,成为发现、受理、处置、协调、报告第一人。熟悉相关政策和工作流程,能够发现问题,善于处置问题,及时报告问题;推行“错时工作制”,坚持每天至少到网格巡查一次;主动与村(社区)村(居)民交流沟通、增进感情,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认真填写网格责任人工作日志,做到工作日清周结、动态信息及时录入;注重自身形象,严格保守服务管理对象的个人隐私和不便公开的个人信息。

 3、操作程序规范。一般工作可现场处理,登记备案;需协调处理的工作,现场受理,带回村(社区)商处,反馈给服务对象,并将结果报镇相关办公室;突发性工作,立即上报镇村紧急处理,网格责任人现场跟踪;需要审批的工作,带回村(社区)受理界定,镇审核后上报。处理好承办与协办关系,网格责任人重点承办社会服务事务,同时协办简易现场处理。在执法资格等受限制的情况下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转告。

 4、建立考评机制。坚持“分级考核、分类考核、定量考核”并行,量化、细化、实化考核指标,明确项目、责任、时效,自查、互查、抽查、检查相结合,年终考评,奖惩兑现。对长期不能适应工作要求的网格责任人,按镇村管理体制改革有关规定予以转岗、辞退。自觉接受上级监督、内部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对以权谋私、玩忽职守等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