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刘方至一宝山积雪等十三首
宝 山 积 雪
清·刘方至
积雪孤峰峭,流辉入晓襟。冻凝山树重,光散竹窗深。
疑月浮残水,如梅落半林。携筇惬清赏,留此助寒吟。
作者刘方至,清康熙时桂阳人,恩贡。
此诗载清乾隆《直隶桂阳州志》。康熙版第一句作“雪从孤峰霁”;“流辉”作“连云”;三四句作“冻消摇目远,光散晃櫺深”;第七句作“众山方黯淡”。
雨中游能仁寺
清·刘方至
一片空蒙影,微痕洒槛前。浓云和雨织,远岫隔江悬。
绿净江村树,青铺原野田。桥南见暝色,细逐水潺湲。
此诗载清乾隆《直隶桂阳州志》。康熙版三四句作“写来谁得似,移就岂堪悬”;“绿净”作“丝碎”;第六句作“练飞幕野田”;“见暝色”作“暝色外”。能仁寺在桂阳城南,寺内有烟雨井,井气如烟,蒸凝而为雨。
东 峰 晚 照
清·刘方至
塔势崚嶒起,流曛带影回。红拖绿树底,紫映碧山隈。
落景人樵牧,斜晖鸟去来。峰巅明灭处,珠火积崔嵬。
此诗载清乾隆《直隶桂阳州志》。康熙版“崚嶒起”作“从东拥”;“流曛”作“夕曛”;“红拖”句作“红飞青壁杪”;“落景”两句作“再旦疑口卸映,重晖似挽来”。第七句作“不愁峰顶暗。”
古 刹 朝 霞
清·刘方至
一片裁清绮,漫天晓色融。远晖连复断,余彩满还空。
烟抹山山碧,云开树树红。相看意轩举,飘忽趁长风。
此诗载清乾隆《直隶桂阳州志》。清同治版“一片”作“一月”;“清绮”作“文绮”;五六两句作“动海扶桑碧,飞云琪树红。”
锦 湖 秋 水
清·刘方至
十里芙蓉烂,嫣红入翠流。傍崖沙作磴,夹岸石成楼。
清澈尘襟涤,芳菲宿雨收。秋光正澹宕,汗漫与天游。
此诗载清乾隆《直隶桂阳州志》。
神 田 占 岁
清·刘方至
盂蹄归欲暮,共道赛神来。细雨催青稼,轻烟长绿苔。
千村欢乐岁,八月醉新醅。不假泥牛卜,丰年此际开。
此诗载清乾隆《直隶桂阳州志》。康熙版“细雨”作“水溢”;“轻烟”作“虫僵”。
坛 山 异 迹
清·刘方至
疑是五丁削,仙灵实异哉。群鸟争杂沓,瘦马独徘徊。
梵呗声声彻,岩花细细开。红云天际起,何处是天台。
此诗载清乾隆《直隶桂阳州志》。
驿 路 香 风
清·刘方至
劳劳尘蕴气,是鼻不堪闻。何处花来袭,径从日里曛。
冷然携蕙友,飘矣入兰群。焉得途千里,馨同此际云。
此诗载清乾隆《桂阳州志》。
方 舟 斗 下
清·刘方至
旅次行方倦,江千水迅流。傍涯沙作蹬,夹壁石成楼。
艇向悬波系,帆先硖错收。从来湖海客,凄断此扁舟。
此诗载清乾隆《桂阳州志》。斗下渡,在钟水桂阳境内,明知州罗大奎建桥,石梁七拱,俗称七拱桥。
岩 柱 空 悬
清·刘方至
悬柱闻名胜,穿林特一过。古今垂幻相,中外倚非佗。
怒免康回觸,巧经造化磨。深岩如不恋,藉以障狂波。
此诗载清乾隆《桂阳州志》。神女岩在桂阳境内上汾渡对岸,岩内有石柱如悬。
龙 渡 奇 云
清·刘方至
龙渡飞千尺,为云更复奇。蒸山晴异候,觸石雨非时。
火却才人赋,庆来圣主诗。甘霖虽有待,缥缈讵相欺。
此诗载清康熙《桂阳州志》。
石 林 怀 古
清·刘方至
书崖犹在目,已历几春秋。曾记桥和梓,转怜草与丘。
当年声价异,今日事情幽。叹息前贤往,白云一片浮。
此诗载清康熙《桂阳州志》。
灵 泉 幻 潮
清·刘方至
庙貌森然古,灵泉回且翔。涛惊山鸟起,浪卷海鳅藏。
喷壑窥难测,撼涯突若狂。凭依知有物,心目慑幽光。
此诗载清康熙《桂阳州志》。灵泉,在桂阳县城南潭湾,其泉一日三潮,故又名“潮泉”,遇旱恒满,将雨水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