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古今郴州 > > 详细内容

郴州旅游资源特色文化

 
郴州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自秦代劈五岭、建驰道、置郡县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这里有相传义帝、苏仙、王仙等几路仙人造福人民;有韩愈、秦少游、柳宗元、周敦颐,陶渊明等文人墨客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更有朱德、陈毅率湘南起义大军奔井冈山与毛泽东胜利会师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还有中国女排九年厉兵秣马争夺五连冠的神奇和辉煌等。正可谓是福城福地,人杰地灵。
 
1  以炎帝神农为代表的神农文化。公元前26世纪,炎帝神农率领部落联盟离开中原南迁到郴州,在郴州耒山发明了重要的耕作农具耒耜。在现今的嘉禾县,神农意外的发现了可种可食的稻谷,并试种成功。耒耜和稻谷种植的发明,揭开了中国农耕史的大幕,奠定了中国农耕文化的基础。为纪念神农的伟大发明,在郴州城南新区的五岭广场上立了一座“神农作耒耜”的雕塑,神农文化代表着我们祖先的勤劳与智慧,对于神农文化的合理开发与规划,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郴州的旅游文化品位,将郴州的旅游品牌推向世界舞台。
 
2 以苏仙岭道家福地为代表的福地文化。苏仙岭位于郴州苏仙区境内,距市中心1.5千米,主峰海拔526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西汉文帝时,仙医苏耽出世,并救济当地民众,后跨鹤成仙,故名苏仙岭。唐朝道教名家杜光庭把神仙所属的山分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苏仙岭被他列为“第十八福地”。位于顶峰的苏仙观的建筑外观现已成为郴州的象征。除此之外,苏仙岭景区还有许多著名景点,如桃花居、白鹿洞、三绝碑、景星观、望母松、沉香石等。其自然山水风光非常秀美,久负盛名。由秦少游作词、苏东坡作跋、米芾书写的《踏莎行.郴州旅舍》被篆刻在苏仙岭岩壁上,史称“三绝碑”。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曾幽禁于苏仙岭峰顶的屈将室并写下了“恨天低,大鹏有翅愁难展”的名句。屈将室包括将军生前的起居室与展览室,展览室内容分为张学良将军青少年时期、西安事变、幽禁岁月三部分,总计166件文字图片资料。
 
3 以湘昆曲为代表的地方戏曲文化。昆曲自明末清初从苏州传到湖南,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和历代湘昆艺人的不断创新,已形成了“唯有湘味”的一大昆曲流派。它剧目丰富多彩、文辞华丽典雅、曲调清逸婉转、表演细腻优美。位于郴州的湖南省昆剧团成立于1964年,是全国六大昆剧团之一,建团以来,湖南省昆剧团发掘整理、创作演出大戏60多曲,折子戏200多折,曾到全国各地及海外等地进行演出,荣获多种奖项。以湘昆剧为代表的地方戏曲文化是郴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又一大亮点。
 
4 以湘南起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郴州是国内战争时期“湘南起义”策源地的革命老区。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进入湘南在郴州宜章发动湘南起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工农武装向井冈山地区转移,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湘南起义这一历史事件为井冈山的胜利会师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除此之外,郴州的红色旅游资源还包括邓中夏故居、黄克诚故居等一批老革命家的故居旧址。郴州是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红色旅游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发展以湘南起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旅游,既可以全面提高郴州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又能够将中国革命文化发扬传承,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5 以中国女排“五连冠”为代表的体育文化。1979年,袁伟民带领中国女排到郴州集训,当时郴州集训基地提供的是一座1,392平方米的竹木训练馆,中国女排发扬百折不挠、矢志不渝、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竹棚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1981年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捧得冠军奖杯,实现了中国大球项目零的突破,为国家和人民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在随后几年里,中国女排连续4次获得世锦赛、奥运会、世界杯冠军,实现了“五连冠”的辉煌业绩。2001年后,中国女排连续4年在郴州集训,并在2004年再次夺得雅典奥运会冠军。
 
除上述特色旅游资源外,郴州还具有“国家地质公园”之称的飞天山、“国家森林公园”之称的莽山、“湘南洞庭”东江湖、“世界洞穴奇观”万华岩、南方牧场的仰天湖草原,还有我国南方唯一对外开放的国际狩猎场五盖山、“灵泉胜水”汝城热水温泉等旅游资源,无不令海内外游客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郴州旅游的发展的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基础。郴州旅游项目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2009年5月,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郴州非禁即行,先行先试。旅游业可望成为推动郴州产业结构调整的切入口和着力点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