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返回上页

 

 

大    事    记  (二)

 

 1958    年

 

    3月24日  郴州专署批准建立八面山、桥头、流源三个国营林场。

    3月  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县内各地开展拆屋取肥,13月,拆掉社员旧房1000余间,牛栏厕所7000余间。

    春  沙田联盟社(江湾)试种烤烟成功。

    5月  县内实现社社通电话,为全省率先实现社社通电话的县之一。

    5月  全县大规模开展宣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秋   桂东县立初级中学改为完全中学,当年招收两个高中班,学生100人。

    9月  县内将21个乡镇并为9个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1月,又扩大公社规模,将9个公社并为5个公社。

    在“工业以钢为纲”的口号下,全县一哄而起建"炼铁"土高炉115座,办厂矿3800个。

    县内大规模开展除“四害”(老鼠、苍蝇、蚊子、麻雀,后将麻雀改为臭虫)、讲卫生运动。

    秋  浮夸风泛起,各地争放“卫星”。四都出现亩产稻谷3万多斤、流源出现夏红薯亩产15万斤的假报道。

    9月  县农机厂试制小型手扶拖拉机成功。

    10月  县内学校普遍停课搞“勤工俭学”,支援农业大跃进。

    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全县先后办食堂664个。

    全县大办民兵师,实行全民皆兵,全面实行军事化。

    11月  桂东县与汝城县合并为汝桂县,县人委设汝城。

    是年  县内对干部职工和城镇居民开始宣传节制生育。县人民医院进行首例男性输精管结扎手术。

 

                   1959    年

 

    1月  各公社对群众盲目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不久废止。

    全县开始整风整社,纠正“共产风”、“平均主义”等“左倾”现象。

    5月  县内将毛泽东《党内通讯》印发至基层,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9月  汝桂县委贯彻中共八届八中全会精神,开始"反右

倾",桂东59名干部受到错误批判。纠“左”中断,使“左倾”错误更加泛滥。

 

                   1960    年

 

    2月2327日  中共汝桂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汝城举行。

    5月  汝桂县开展以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贪污浪费、反对违法乱纪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至7月结束。

    8月  境内普降大雨。桥头、沤城、寨前等公社山洪暴涨,受灾严重。桥头墟倒塌房屋60余间,死40人。

    11月  汝桂县被列为三类县。上级先后派大批工作组分三批在沤城、四都等6个公社开展整风整社。

    12月3日  汝桂县委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和湖南省委《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十大政策》(草案),开始纠正“左倾”现象。

    12月  县、社、大队成立渡荒委员会,领导群众发展生产,渡过难关。

    在三级干部会上,中共汝桂县委负责人就前段工作中存在的失误作出检查。

    是年  由于工作失误加上连年自然灾害,群众生活处于极端困难时期,人们以瓜菜充饥,以致普遍患水肿病,全县农村非正常死亡1000余人。

    人民生活的必需商品,普遍实行计划定量和凭票供应。

 

                   1961    年

 

    1月  县内开始恢复城乡集市贸易。

    3月8日  中共汝桂县委成立桂东工作委员会。

    3月  汝桂县第四届人民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将汝桂县重新分设的决定,桂东分县后设18个公社(镇)。

    6月913日  县内大雨如注,洪水为害,13个公社不同程度受灾。

    6月10日  县拨出6100公斤粮食用于水肿病人补助粮。

    6月22日  县内开始压缩城镇、工矿人口,调整商业体制。至次年5月14日,全县精简干部、职工539人。

    6月  县内解散农村公共食堂,划给社员自留地,鼓励发展家庭副业。

    7月  县成立退赔委员会,给群众退赔平调款37.733万元。

    秋  县委对农村生产队实行“四固定”(劳力、土地、

耕牛、农具)“三包一奖”(包工、包产、包成本、超产奖励)和“三定”(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政策。

    12月  全县贯彻地委关于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搞好年终分配的指示,实行少扣多分。

 

                   1962    年

 

    1月4日   县成立文工团。3月4日,改名为县花鼓戏剧团。

    12月  县委在和平公社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试点。次年,在全县全面铺开。

    贯彻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农村开始整顿党团组织。

    是年  县内实行食油统购“一定五年不变”政策,全县收购茶油20.5吨。

 

                   1963    年

 

    1月  县委开始对1957年以来在“反右”和“反右倾”中受处理的2852人进行甄别平反。

    3月 全县响应毛泽东”向雷峰同志学习“的号召,掀起向雷锋学习的热潮。

    4月29日  县内开展增产节约,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6月底结束。

    8月21日  县节制生育委员会成立。次年7月,改名计划生育委员会。

    秋  县委在城郊公社进行诉”三史“(家史、村史、灾情史)和“三定一核”(定生产计划、定购销、定分配办法,核实产量)试点。

    12月  县委成立发展山区经济委员会,制定山区发展规划。提出“以粮为纲,林牧并举,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和“用材林、经济林并举,油茶、药、棕为骨干,

水果、木本粮食为辅助”的原则。

    是年  夏、秋、冬三季干旱,全县74%的生产队受灾, 粮食减产4成。

 

                   1964    年

 

    1月30日  地、县、社三级组成社会主义教育工作队进驻城郊、城关,开展以“四清”(清理帐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月1726日  县内出现罕见的大冰雪。县委提出保人、保畜、保交通的口号。要求各地做到:抢救生命,防治疾病,安排好群众生活,尽量减少损失。

    4月14日  县委召开全县第一次贫农、下中农代表大会。各公社、大队先后成立贫下中农协会。至1980年,贫下中农协会被撤消。

    7月  县内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全县人口104234人。

    秋  按上级部署,县抽调一批干部组成社教工作分团赴郴县进行高标准社教。次年,又组织分团赴永兴进行社教。

    是年  城关镇引进苹果试种,1969年挂果,连续多年丰收。

                 

                   1965    年

 

    2月1720日  全县分8个会场举行万人大会,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即二十三条)。

    3月18日  县城至桥头公路通车。

    夏  县内首次发现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和稻杆潜蝇病。

    7月  省委常务书记王延春等到县视察,鼓励桂东因地制宜发展茶叶生产。

    8月  县委举办学习毛主席著作巡回展览。参观人数达3.37万。

    冬  沙田公社兴建石磨岭引水工程,主渠道长19.5公里,经多年努力完善配套设施,灌溉面积达4100余亩。

    12月  全县组织劳力植桐10万亩。

    是年  县内大力进行耕作制度改革,实行稻田、旱土“五改”。(稻田五改是:迟熟改早熟、高杆改短杆、一季改双季、劣种改良种、冬泡改冬种;旱土五改是:坡土改梯土、旱地改水浇、小块改大块、粮作改经作、低产改高产)。

    各地兴办林场,其中东洛公社的东山林场面积10万亩,

是全省最大的社办林场。

    同年  为加强战备,县人武部在普乐黄泥塘设立防空哨所,架设省、县联防专用电话线,1975年撤消。

 

                   1966    年

 

    2月  全县掀起向焦裕禄学习的热朝。

     春  县内首次调进“工农七型”手扶拖拉机一台。

    4月  县内首次购进苏产“吉尔164型”4吨货车一辆。

    5月  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下发后,县委召开大会学习文件,声讨“三家村”(邓拓、吴晗、廖沫沙被错误指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三家村),号召全县人民关心国家大事,积极投入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去。

    6月48日  全县160多名干部、职工进行绝育结扎手术。

    6月  县委派出工作组进驻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领导“文化大革命”,8月撤离。

    6月26日  县委举办第一期“抗大”式党校,培训县、

社、大队骨干。8月至12月,相继举办第二期、第三期。

    7月  各学校取消期终考试和升学考试,停课“闹革命”。

    8月下旬  国道106公路工程第三工区数百名民工到桂东串联,点“文化大革命”之火。接着,县内纷纷成立造反组织,“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全县。

    8月31日  县委书记巩扩被造反派纠斗。

    10月初  县一中部分领导和教师及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被打成“黑鬼”,校长黄明刚不幸身亡。

    10月底  教育战线200多名红卫兵和教师代表赴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

    11月1012日  县委召开首次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会。

    12月14日  县文革领导小组成立革命师生步行串联接待委员会。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红卫兵5万余人。

 

                   1967    年

 

    1月  造反派以批“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为名进行夺权,县委、县人委机关工作瘫痪。

    2月  中央文革小组的“二.四”批示下达后,造反组织“湘江风雷”、“红旗军”的头子和骨干7人被逮捕,8月又平反。

    3月5日  县成立生产领导小组,人武部政委、部长任正、副组长。

    3月  县驻军开始“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1973年6月,撤离派驻单位。

    5月  县城造反派成立“革命造反派联络总站”,后改为“工联总部”。10月“农联总站”成立,两派观点形成对立,派性斗争越演越烈。

    7月  省委常务书记王延春被造反派揪至桂东批斗。

    8月19日  造反派冲击县人民武装部,殴打干部,抢走部分枪支弹药。

    11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8316部队奉命至桂东支左。

    是年  县农业机械厂开始生产水轮机,销路很好。1970年,被省、地机械局定点为水轮机生产厂家。

 

                   1968    年

 

    3月18日9月14日  县内各公社、镇先后成立党政合一的革命委员会。

    3月  县内对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实行军事管制。

    8月23日  “毛泽东同志桂东革命活动陈列馆”正式开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题写馆名。1983年12月,更名为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题写馆名。

    8月27日和9月27日  根据全省“南岳会议”精神,县里两次组织部分农民进城,揪斗部分领导干部和抓捕造反派头头。

    秋  省革命委员会授予县农业机械厂红旗单位称号。

    新坊公社新坊大队建立县内第一个合作医疗站。至1970年,全县18个公社、镇的143个大队普遍建立合作医疗站。

    9月10日  由领导干部、军队代表、群众代表组成“三结合”的桂东县革命委员会取代县委、县人委职能。下设办事组、政治工作组、生产指挥组、人民保卫组。

    9月  县农机厂工人胡炳奎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

    由193名工人、农民组成的宣传队进驻县委会、人民医院、第一中学等13个单位,领导“文化大革命”。

    11月3日  县革委会和驻军支左领导小组决定,县属一、二级行政、企事业单位,除保留人民银行、邮电局、陈列馆、招待所外,一律撤销。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站、生产资料服务站、粮油购销服务站、财政收入服务站、农林水技术服务站、医药卫生服务站、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和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等机构。

    11月28日  16名1966、1967届高、初中学毕业的城镇学生被下放到大地公社插队落户。

    11月29日  县革委临时党委成立。次年1月,改名为中共桂东县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

 

                   1969    年

 

    1月  全县进行清理阶级队伍。103名教职员和65名行政干部被清洗回家。1972年后,陆续落实政策,给予平反。

    1月17日  各公社镇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成立。

    3月  全县589名干部、教师被先后下放到农村劳动;181户539名城镇居民也被下放到边远农村落户。

    7月5日  湖南省沤江水电建设工程筹备处成立,10月,三个梯级电站之一的沙田电站开工后,仅建成汝城境内的花木桥电站一处,位于桂东境内的石磨岭、石壁山两处电站均于1972年下马停建。

    12月1日  恢复中共增口公社委员会和普乐公社委员会。至1971年7月,各公社、镇党委会全部恢复。

 

                   1970    年

 

    2月25日  全县统一开展打击现行反革命分子、贪污盗窃分子、投机倒把及其他犯罪分子的统一行动。3月10日,再次统一行动,一些人被以“现行反革命分子”、“贪污盗窃分子”及“投机倒把分子”遭到逮捕或抄家。

    3月  桂东至郴州的客班车开始营运。

    夏  县农科所在袁隆平等人的帮助下,开始杂交水稻研究试验。1973年成功获得完整配套的“三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种子。1974年,进行试种,是当时全国三个试点县之一。1975年,多点试种成功。1976年大面积推广。

    11月  县革命委员会撤销各服务站,陆续恢复办、委、局等机构。

    12月3日  县无线电台联络网络开通。

 

                   1971    年

 

    4月  县内首次利用飞机播种马尾松20.7万亩。次年,又飞播21万亩。

    7月16日  县内遭受暴风雨、冰雹袭击。损毁房屋4291间,2.56万亩稻田受灾。

    12月  桂东至江西遂川县的客班汽车通车。

    是年  县革委组织全县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1.8万亩,同时对耕作制度提出六改要求,即:迟熟改早熟,劣种改良种,单季改双季,稀植改密植,冬泡改冬种,串灌改排灌。

 

                   1972    年

 

    6月29日  县内首次成立民兵师。1981年,撤销民兵师、团建制。

    9月  县城唐家大屋、城隍庙、沙田万寿宫、沙田戏台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3    年

 

    1月2日  县革委办公室改称办事组,人民保卫部改称人民保卫组,撤销生产指挥部。6月,撤销办事组、政治部、人保组,恢复县委办公室(含革委办公室)、组织部、

宣传部、人民法院。

    3月11-14日  县内普降暴雨、冰雹,130个大队,878个生产队受灾。

    4月28日  湖南省药材生产现场会在县城召开。

    夏初  县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发病318例,死亡21人。

    8月  县药材公司经理郭有昆出席全国中药材生产会议,并在会上介绍经验。

    12月7-9日  湘赣边界7县(桂东、汝城、资兴、酃县及遂川、崇义、上犹)灭疟联防会在桂东召开。年底,县内疟疾发病率为零,以后均未发生疟疾流行。桂东成为全省第一个无疟疾的县。1985年,经省卫生厅考核认定为基本消灭疟疾的县。

 

                   1974    年

 

    1月7日  省疟疾防治工作现场会在县城举行。

   6月  东江水泥厂、鲤鱼江煤矿、青洞钨矿、流源锡矿等单位派出工人组成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县属各中学、县人民医院等单位,领导上层建筑领域的斗批改。

    11月  县革委完成《桂东县19751985年+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是年  各社队大办药场,实行以药养医,成为全区率先实行社员免费医疗的县。

    沙田煤矿连续18年安全生产,在燃料化工部召开的南方十省煤矿安全生产会议上受到表彰并介绍经验。

 

                   1975    年

 

    5月  县直属机关开展以“一忆四查”(忆苦思甜,政治上查倒退、思想上查腐蚀。经济上查蚕食、工作上查支农)为中心内容的整风运动。

    7月  县革委成立杂交水稻优势利用指挥部,扩大杂交水稻试验、推广工作。

    9月  全县抽调270多名干部与社员赴海南岛制杂交水稻种。是年共收获杂交稻种8.9万多公斤。

    12月  省革命委员会授予桂东“自力更生办医药先进县”称号。

 

                   1976    年

 

    1月  县内冰冻严重,时间长达19天,是1949年以来冰冻最严重的一年。

    同月 根据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宽大释放原国民党军政人员的指示,县内释放4名在押人员并对他们的工作、生活作了妥善安排。

    3月  县内进行红军长征路线调查和革命文物征集工作。

    5月4日  上海科技电影制片厂至县拍摄杂交水稻影片。

    9月37日  中国农科院在桂东召开南方13个省、市、区参加的杂交水稻生产现场会,与会人员参观了县内高寒山区大水公社的杂交水稻栽培情况。

    9月18日  县城举行毛泽东主席追悼大会。

    10月22日  县城干部群众举行集会游行,庆祝粉碎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反党集团的伟大胜利。

    10月27日11月5日  全省赤脚医生、计划生育工作现场会议在桂东县城举行,推广桂东自力更生办医、办药的经验。

 

                   1977    年

 

    5月  县邮电局局长钟平豪出席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

    6月30日  县革委组织农村大队支部书记到昔阳县大寨大队参观学习。

    8月2日  县委书记雷纯章在全国杂交水稻会议上介绍桂东种植杂交水稻的经验。

    秋  恢复高考制度。是年,县内59名学生分别考取大学本科、专科和中等专业学校。

    11月  桂东县被评为湖南省交通安全县。

    12月5日  全省山区农业气象考察及杂交水稻气象研究成果经验交流会在桂东召开。

    是年  全县狠抓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75年的15.39‰降至8.57‰。

                      
                   1978    年

   

    1月4日  县邮电局240门纵横自动交换电话机正式割接开通,桂东成为郴州地区第一个使用长途电话、市内电话自动化和农村支局(所)拔号半自动化的县。

    4月3日  县党、政、军和群众代表1600余人在沙田隆重集会,纪念毛泽东在沙田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50周年。省地党、政、军负责人董志文、马奇、范志德等出席。

    5月  湖南省革命活动纪念地的民兵工作座谈会在桂东举行。

    6月  桂东县邮电局被省革委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7月27日  县人民检察院恢复设立。

    8月23日  毛泽东至桂东迎还红军大队50周年纪念大会在县城召开。

    8月  县药材公司评为湖南省"双学"(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出席省“双学”经验交流会。

    10月  县气象局评为全国气象系统“双学”先进单位,出席全国气象系统先代会,县委副书记何克池在会上介绍经验。

    是年  气象局陈须清、张支友的《丘陵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利用》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推广奖。

    防疫站毕从周、陈唯一、郭桂生撰写的《基本消灭疟疾成果》获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成果奖。   

    县内开始对科技人员进行技术职称评定,至1990年,全县取得各类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含社会科学)共2369人,其中高级职称36人,中级职称434人,初级职称1899人。

    县公路段被省委、省革委命名为大庆式企业。

 

                   1979    年

 

    2月619日  县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动员全县干部群众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春  郴州地区外贸局在桂东建立菜牛出口基地,当年提供菜牛150余头,次年增至600余头。

    4月  县内农村开始建立生产责任制。至次年春,全县有200多个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

    5月  县委向地委报送《关于复查“和平党”、“工农党”案件情况及处理意见的报告》,否定“工农党”一案,除6名“和平党”成员维持原判外,其余受追究的群众一律平反,因两案致死、致残人员,政治上给予平反昭雪,经济上给予适当补助。

    7月  县公安部门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对全县地主、富农分子给予“摘帽”,使之成为人民公社社员,原有“四类分子”除39名属新生的坏分子不予“摘帽”外,其余全部“摘帽”。其子女的个人成份一律定为社员。

    是年  农业局引进细绿萍获得成功。至1984年,全县发展稻、萍、鱼共生田6万亩,国家农业部在桂东召开全国稻、萍、鱼共生技术现场会。

    畜牧水产局在黄茅洞等地试种牧草获得成功。

    方忠宇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人民日报》以《五岭山下不老松》为题报道他的先进事迹。

 

                   1980    年

 

    春  县内农村部分生产队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一些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地委认为包产到户不符合中央文件规定的精神,派出工作组到桂东“纠偏”,地委与县委工作组到农村后,受到农民的抵制,或采取明纠暗不纠的办法应付。冬,根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精神,取消对包产到户的限制,受到群众欢迎。

    4月5日5月9日  县内大雨不断,降雨量达464毫米,

导致山洪暴发,全县损毁稻田5176亩,倒塌房屋820间,死15人,伤9人,冲走木材5240立方米,冲毁桥梁52座,水圳252条。

    5月6日  青山公社新村大队山体滑坡,倒塌房屋7栋30间,死11人。四都公社宝峰大队4个生产队发生地裂现象,其中井前生产队一华里范围内出现较大裂缝6条,长300-600米,宽15-40厘米,深一米多。

    6月19日  省委第一书记毛致用到县视察。

    11月  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桂东县人民政府;撤销公社、镇革委会,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和镇人民政府。

    是年  大地玲珑茶获省优质名茶奖。次年,成为湖南八大名茶之一。以后连续多年保持优质名茶称号。1986年,获国家农牧渔业部优质茶金奖。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铜牌奖。1991年,获中国食品工业十年科技新成就展示会新产品奖。1994年,获湖南省首届“湘茶杯”和亚太地区第五届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

 

                   1981    年

 

    1月  流源由寨前公社分出,设立流源公社。

    1月13日  酃县中村的山火蔓延至四都、流源、和平3个公社,火线长达50公里。1700余名干部、群众苦战三昼夜,将山火扑灭。

    4月  国家煤炭部、中国煤矿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沙田煤矿“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称号。

    夏  暴雨、冰雹成灾。

    10月1日  猴子岭电视差转台建成试播。

    是年  省茶叶品种资源调查组在县内发现半乔木、半灌木型大叶苦茶,资源较多,是制作红茶的优良品种。

 

                   1982    年

 

    38月  县内开展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有关部门共查处经济案件55起。

    78月  全县集中力量完成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属、划定自留山、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工作。

    8月2日  县成立农业区划委员会,进行农业区划调查工作。

    11月  澳大利亚地质专家查佩尔博士和怀特教授到桂东进行地质考察。

    12月  沙田被批准列为建制镇。

    是年  大地公社的金橘蜜饯厂加工生产的“金桔花蜜饯”获国家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奖。

    省政府批准桂东部分耕地实行退耕还林,并由省粮食厅核减桂东粮食征购任务150万公斤。至1984年,全县退耕还林面积9000余亩。

    第三次人口普查结束,全县人口为145621人。

 

                   1983    年

 

    2月6日  全县冰冻十余日。

    12月13日  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

    12月  县内进行机构改革。党政群系统撤并4个单位,局改公司3个,精减13%的人员。

    12月28-29日  县内普降罕见大雪,积雪达14厘米深。

    是年  县建委完成县城建设总体规划。1985年5月,经省有关部门批准实施。

    青洞钨矿的黑钨在“全国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专厂建设成果展览会”上展出,并获荣誉证书。

 

                   1984    年

 

    3月1220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桂东县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成立政协桂东县委员会。

    3月  县内完成改社建乡工作。19个乡、镇人民政府相继成立。

    4月4日  冰雹、暴风雨袭击全县,直接经济损失160多万元。

    5月  八面山定为省林业系统管理的自然保护区。

    7月  县第一中学、第二中学、教师进修学校、城郊中学、城关小学等9所中小学试行教师招聘制。

    9月  县内开始招聘部分乡镇干部。

    10月21日  省林业厅综合考察队在八面山桃寮发现银杉。次年2月,郴州地区林业局在全区树种普查中,又在桂东与资兴交界的盆寨、小桃寮、丝茅冲三处发现365株,为国内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银杉群落。

    11月27日  桂东县烟草专卖局成立。

    12月  桂东县归侨、侨眷联合会成立。

    冬  勒里水电站开工兴建,投资359万元,装机容量1890千瓦。1988年元月1日竣工投产。

    县进行大面积封山育林。至1990年底,全县封山育林面积73万亩。

 

                   1985    年

 

    1月15日  国家民政部确定桂东为多灾贫困县。

    2月  县内取消粮油统购、征购,实行合同收购和议价收购。

    6月11日  省细绿萍现场会在桂东举行,国家农牧渔业部领导出席指导。

    7月28日  省长熊清泉等到桂东视察,听取桂东关于退耕还林工作汇报后,熊省长当场拍板再核减桂东征购任务250万公斤。

    9月13-25日  黄洞山官山、寒口大坝等地,利用飞机播种牧草3万亩。

    9月上旬  新西兰摄影师布里安 .布菜克到桂东拍摄红军长征纪念地照片。

    9月15-16日  首次香港至北京国际汽车拉力赛经过县境,三里桥至酃县红星桥路段为比赛路段。以后连续几年在此举行。

    是年  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三年解决温饱,五年摆脱贫困,十年绿化桂东”的奋斗目标。

    全县工业企业普遍推行厂长(经理)责任制。

    省人民政府决定,桂东从1985年起全免农业税4年。

 

                   1986    年

 

    1月  全县农村整党工作开始,至次年1月结束。

    3月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焦林义率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到桂东视察。

    4月15日  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龙书金至县检查工作。

    4月  农牧渔业部在桂东召开南方五省稻田养萍生产现场会。

    5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省桂东县人民武装部改为湖南省桂东县人民武装部,由军队建制改为地方建制。

    11月7日  中顾委委员周礼等到桂东视察。

    11月  桂东县被评为全国“双扶先进单位”。

    12月29日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夫生到桂东视察。

    12月  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公布,桂东县列为对外开放地区。

    是年  青洞矿获外贸部钨砂出口产品质量优良荣誉证书,省人民政府批准该矿为产品免检单位和外贸出口基地。次年,定为省首批商品生产专厂(矿)之一。

    县内基督教徒开始恢复活动。

 

                   1987    年

 

    1月  县内开始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

    3月1日  省政协主席刘正到桂东视察。

    4月  县内开始文物普查。在沙田、普乐、大地等处发掘出石斧、石锛、软陶片等历史文物。在龙头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在文昌、普乐大禾丘等地发现商、周时代遗址。

    6月16日  全县党政军民集会纪念桂东武装起义40周年(起义日期为1947年10月27日),原五岭地委和边总负责人黄业、张华、刘建华及省、地负责人陈郁发、陶流贤等,以及来自全国9个省市区的原北上先遣队、其他地方武装代表出席大会。邓力群、周礼、谷子元、李同文、王云等发来贺电贺函。大会前夕省委书记熊清泉会见了参加会议的部分同志。

    11月13日  《桂东县1986-2000年综合发展规划》通过省级鉴定,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11月  1927年曾在桂东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司法部部长李运昌访问桂东。

    县内国营企业开始执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12月30日  台胞郭垂继、何祥麟偕夫人首批回县探亲。

    是年  县水泥厂获国家标准计量局“三级计量合格证”。为县内首家获证企业。

 

                   1988    年

 

    1月  经省经委批准,在沙田新办县复合板厂,次年投产。

    3月 中共桂东县第六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1986-2000年县综合发展模式:以农业为基础,以林业为主体,以能源工业、土特名优产品加工工业和冶金建材工业为支柱,以发展商品经济为目标,建立有桂东特色的经济模式。

    10月8日  《人民日报》以《一对高龄婆媳》为题,报导连续7年被评为“五好家庭”的增口乡郭彩眉尊老敬老的优秀事迹。

    11月  沙田郭远标等研制的XJ型系列微型水轮发电机组在广州首届国际专利及新技术设备展览会上获优秀奖。

    同月  国家计委组织的湘粤赣三省边界地区国土综合开发规划考察团到桂东考察。

    冬  桂东县化工农药厂筹建,次年试产叶婵散、叶马乳油等产品。

    是年  经省民政厅批准,县内蓝姓人口被认定为畲族。

    县农机厂将该厂生产的8016型水泵与地区柴油机厂的165F柴油机配套,销往东北农村。当年生产5936台,产值达98万元。

 

                   1989    年

 

    3月13日  代省长陈邦柱到桂东视察。

    6月27日  省公安厅在桂东召开现场会,县交警队廉政勤政受到表彰。

    10月28-31日  省老龄工作委员会、省民政厅在桂东召开农村五保户供养工作现场会,推广以乡统筹与个人承包相结合的供养办法。

    12月  投资350万元的麻树下110千伏送变电站建成。次年装备就绪,1992年并入华中电网。

    是年  东洛乡东山林场获林业部“质量全面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同年  桂东县教学仪器建设与管理的经验,被全国教学仪器工作会议作为典型材料印发。

 

                   1990    年

 

    3月中旬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在全县铺开,省、地、县派工作组到各乡村驻点,连续三年。

    6月7日  桂东县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成立。

    夏  县政协协助台胞家属募集资金,发起组织教育基金会。至1994年9月,将募集的40余万元人民币转给县教育基金会,支持发展教育事业。

    7月  第四次人口普查。全县39355户163664人,有汉、畲、瑶等10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畲族332人,瑶族142人。

    8月  县人民政府成立减轻农民负担领导小组,清理、纠正乱收费、乱罚款和各种乱摊派(简称“三乱”)现象。

    11月37日  世界生物基金会派专家到桂东考察,发现八面山自然资源保护区内有华南虎的新鲜足迹。

    是年  桂东县获“全国保险先进县”称号。

    县内连续6年无山林火灾,被评为全省护林防火先进单位。

    全县胜利完成第七个五年计划。社会总产值1.049亿元,比“六、五”末年增长88.5%;国民生产总值4623万元,增长37.5%;工农业总产值9327万元,增长98.6%;乡镇企业总产值4687万元,增长276.8%;粮食总产5.9911万吨,增长1.8126万吨。总产和单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

 

                   1991    年

 

    2月下旬  县委召开六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审议和通过《桂东县今后十年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针》。

    3月10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卫生部计划免疫考核专家小组一行10人到桂东,对儿童计划免疫第二个85%工作目标进行为期一周的评审验收。

    3月1619日  国家科委井冈山扶贫团一行5人至桂东考察。

    3月27日4-6时  四都、沙田等8个乡镇遭受10级狂风及暴雨袭击,1.07万户农民受灾,死亡1人,受伤36人,7所学校被迫停课。直接经济损失410多万元。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组织1000多名干部奔赴灾区组织抢险救灾。郴州行署组织农委、教委、民政局、农行、保险等部门的干部到桂东灾区慰问。

    3月  县委、县人民政府针对1990年计划生育年终考核评估桂东被排全省108名的落后状况,动员全县切实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改变落后面貌。通过扎实工作,1991年上升6个名次;1992年由三类进入二类;1993年进入一类,排全省第55位。

    是年  文化部门在县内新搜集中国工农红军标语162条。

    桂东县列入国家科委井冈山科技扶贫开发区。

    桂东县全面消灭海拔1200米以下宜林荒山,经省、地验收达标;封山育林工作评为全省先进单位。

    县城开通2000门史端桥自动电话。

                      
                   1992    年

 

    1月  县内以工代赈项目新坊至江西上犹公路建成通车。

    3月  桂东县与台湾彰基开发实验农场有限公司签订种植反季节蔬菜合同。当年,在黄洞乡沤菜村等地种植成功。6月6日,第一批反季节蔬菜销往香港。

    4月  桥头酱菜厂开发的清水笋罐头出口日本。

    5月  桂东一中学生胡海泉、黄满荣、李志鹏在全国初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竟赛中,分别获湖南赛区第一、第二、第三名。

    6月10日  县投资164万元的大地边境市场破土动工兴建。

    6月1618日  县内普降特大暴雨,损失惨重。

    7月中旬  农业部副部长陈耀帮率国务院扶贫考察组来县考察。

    7月  桂东被纳入世界银行教育发展项目贷款县,贷款95万美元用于改善教育设施。

    8月  县内试种白肋烟成功。

    同月  县气象局在大塘使用人工降雨,缓解旱情。

    9月  县人民政府在深圳举行外国和港澳商人及桂东在深圳人士招商联谊会。

    同月  县高新炉具厂制成新型节煤气化炉,比普通煤炉年省煤500公斤。

    11月4日  县第一家与广东省合资经营的企业湘肇化工厂破土动工。1994年3月17日,试机生产高氯酸钾成功。

    12月3日  原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邓力群与其兄邓建黄捐资5万元为家乡流源乡设立教师奖励基金。

    12月10日  县供销合作联社转换经营机制,所属18个基层供销社实行“四自一包”(职工自由组合或个人承包一个门面、自筹资金、自理工资福利、自负盈亏,包干上交)的责任制。

    12月25日  全县农村对929对纯二女户与独女户结扎的夫妇实行养老保险。

 

                   1993    年

 

    2月  县委常委会议决定,将县直机关单位原办的47份刊物和简报压缩为2份。

    6月2日  桂东县矿产品公司宣告破产。

    10月26日  贝溪乡建成县内首家年产1万平方米的石材厂。

    10月27日  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实现全面绿化,发展高效林业的决定》。从1994年起,用三年时间实现全县绿化达标。

    11月  台胞陈祥乾继捐资1万美元为家乡寨前乡高峰村新建1所小学后,又将珍藏的360件(册)古籍图书、字画捐赠给县图书馆。

    12月  湖南省委派省科协、省农科院、省民革等10个单位组成宣传工作队,深入到县内容乡镇、厂矿、宣传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进行扶贫考察。协助桂东完善20多个扶贫开发计划,并开展“向桂东人民献一份爱心“的募捐活动。

    同年  祖籍福建的印度尼西亚华侨黄宝印捐资2万元人民币奖励桂东优秀教师与学生。1994年,又捐赠人民币2万元慰问山区贫困人民。

    同年  县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万元。

 

                   1994    年

 

    1月13日  省委书记王茂林视察桂东。

    3月  桂东县罗霄矿泉水厂正式投产。

    3月29日31日  国家科委井冈山地区科技扶贫团来县视察,帮助桂东开发出山区资源。

    4月20日 县邮电局开通无线寻呼台。年底开通3000门程控电话。

    56月  县内两次遭受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死2人,伤53人。

    5月  经上级批准,大地乡设立建制镇,并改名清泉镇。

    6月6日  省长陈邦柱到县视察。

    7月 农村社会养老工作开始起步,全县10个乡镇550人投保。

    8月3日  大塘乡扶小彬考取美国印第安那州大学博士生院,成为桂东第一个博士留学生。

    8月17日  国务院扶贫办公室副主任杨泳沂来桂东考察。

    8月27日  县委、县人民政府聘请朱先明等6位专家为桂东县首批经济顾问。

    9月  遗传工程稻一号(GER1)在寨前乡试种成功。

    11月2日  桂东县生态农业课题研究稻萍鱼珍珠蚌共生技术获得成功。

    11月中旬  由中国农科院  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更另等4名专家组成的国家科技扶贫专家顾问组到县考察。

    11月23-24日  郴州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桂东召开,会议提出:力争在2000年前,解决全区23个贫困乡的23.23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12月13日  县东山电站破土动工。该电站投资300万元,设计装机容量1200千瓦。

    12月18日  桂东县3000门程控电话开通。

    同月  县武警中队44年来未出现执勤事故,受到省武警总队表彰。

    是年  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家领导建立分工联系企业的制度。

     

                     1995年

 

    2月20日  县人民政府聘请省化工研究院院长范涤尘为高级科技顾问。该院自1988年以来,为支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先后派出4任科技副县长协助桂东工作。

    3月5日  省委书记王茂林至桂东考察。次日,赴三洞乡竹坑村祥细了解楠竹开发情况。

    是月  县内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第一座变电站沙田变电站启动运行。该变电站第一期工程变量1×3150千伏安,35千伏出线1回,10千伏出线7回,是县内具有技术领先水平的变电站,并在电网中起枢纽作用。

    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沙田万寿宫被确定为郴州地区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月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232名学生与桂东城关小学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5月31日,该校1053名学生向城关小学、寨前中心小学两校学生捐献助学金8418.11元。

    6月4日  在全国第三次少先队代表大会上,桂东县少工委被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先队工作委员会授予“少先队工作全国先进单位”。

    6月5日  沙田镇水庄村经省村民自治示范村检查验收组考察、审定,确认为符合村民自治示范村标准,成为县内第一个村民自治示范村。

    7月2日至3日  城关、黄洞、三洞等地降暴雨,26个村1802户农户受灾,倒塌房屋16间,3000余亩农作物受损。

    7月15日  清华大学等学校12名高级教师组成的讲学团应县教委邀请至县讲学。

    8月26-30日  香港苗圃行动团一行12人由副主席林悦民带领至县考察基础教育状况。

    9月11日  县城关中学新建教学大楼落成,该教学大楼总投资280多万元,建筑面积5830平方米,是一栋综合性现代化教学大楼。

    12月 县直机关近2000名干部利用双休日到寨前乡白竹村丘岗开发基地参加义务劳动,建设丘岗开发示范点。

    是年  县开通移动电话。

    106国道桂东段增口至大塘20公里铺设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