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千 里 江 山”见 闻 录
周 萍
1993年,我们郴州地区“优秀专家、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赴朝考察团”一行9人,对兄弟邻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进行了参观访问,所见所闻,感受很深,特录如下:
高瞻远瞩绘新图 朝鲜战争期间,平壤几乎被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炮火夷为平地。 战后四十年来, 朝鲜人民在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用“千里马”的精神,重新安排山河,已把平壤建设成为一座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城市。战争留下的痕迹早已荡然无存。宽阔的街道上,电车、公共汽车川流不息地运行;街道两旁,绿树成荫,一幢幢十几层、二十层的大楼,耸入云霄。地面看不到垃圾,空中望不见黑烟。大同江清澈见底,穿城而过。市民和机关、学校的庭院里,处处鸟语花香,绿茵铺地。走进这个城市,没有噪音、杂乱、拥挤的骚扰,我们沉浸在美的享受新的生活的欢乐中。朝鲜翻译自豪地向我们介绍说:“人们常说城市里有公园,我们这里是公园中有城市。战后,我们的工厂都办到离城镇10公里之外。”在这里,我们还注意到他们搞建设十分注意质量,兴建一个项目,不仅立足当前,更放眼于长远。如兴建的主体塔、烈士陵园等,都是用巨石为基,大理石镶嵌,既雄伟壮观,又结实耐用。平壤的地下铁道,深入到地下百余米深;柳京大厦,高达105层,远远望去,宛如一座金字塔。沿途,一幢幢两层或三层的新建小楼不断映入眼帘,那是农民的住房,全修在山坡上,我们没有发现占用耕地的现象。多好的规划,多远的眼光!
轻歌曼舞在开城 豪华的大型客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两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开城市。这是古高丽国的首都。我们重点参观了“成军馆”。这是朝鲜当年培训文官武将的场所,如今却陈列着各个时期的文物,参观者大开了眼界,对这个古老民族有了更深的了解。这里,离“三八线”只有四、五公里远。在朝鲜人民军的几位军官导引下,我们来到了这个久已向往的神秘地方。 “三八线”,就是在相隔大约20多米的南北双方,各画有一条黄色的警戒线。这是条双方人员绝对不可逾越的界线,距黄线后10余米处,双方都设有哨所,站在北方的黄线外,看得到南方哨兵的行动。两条黄线中间,有三间平房,双方各拥有一间,居中的一间是共用的,南北各有一门,北朝鲜有活动时,关上通往南方的门;南韩有活动时,就关上北边的门。房内照当年停战谈判的原样,陈列着大台桌和数十张椅子,台上插着朝鲜、中国的国旗和所谓“联合国”参战国的国旗。我们进入这间小房,仿佛仍有一股硝烟的气味,耳朵里似乎隐约响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战歌,啊!当年不可一世的美帝野心狼,不就是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打得焦头烂额,被逼到这张谈判桌上来的么!最后不就是在这张桌上无可奈何地签了停战协定的么!我们考察团的成员争分抢秒,抓住这一难逢之机,拍下了一些珍贵的镜头。 当晚,我们就住在开城宾馆。夜幕降临时,农舍中炊烟四起,一幅幅异国农村晚景的美画呈现在眼前。晚上八时许,月白风清,悠扬的笛声、宛转的琴声,徐徐飘来。我们不顾一天的疲劳,信步向乐声响起的地方走去,才知这是一个生产队的活动场所。这里的男女青年、中年人、老年人,在一天劳作之余,换上干净的服装,三三两两,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此。一会儿,不论是美丽的少女、英俊的小伙,还是健壮的中年和潇洒的老人,都风度翩翩,笑语甜甜地在唱、在舞,热闹非凡。我们驻足而观,欣赏着这邻邦的艺术。当他们发现我们这群不速之客的到来,虽然毫无准备,却也不显得陌生,个个微笑着,伸出热情的双手来邀请客人们一起共舞。盛情难却,连我也只好滥竽充数了。剑拔弩张的“三八线”近在咫尺,这里的人们却在此处轻歌曼舞,充分表现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信心。志愿军老战士们回来都说,朝鲜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近日又获悉,朝鲜的小学里有一条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学会演奏一种乐器。这是一种手、脑、眼、脚同时并用的活动,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智能,提高孩子的素质。朝鲜人民始终把歌舞作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手段。一个基层生产单位竟有那么多歌舞人才,也就不足为怪了。
一支毛笔写文明 我们所到之处,无论在城市、在乡村,尽管语言不通,大多数人都向我们颔首微笑,彬彬有礼,以示欢迎。清晨,停车点上聚集着一群群上班的职工和上学的学生,当电车或汽车开过来时,人们自动排成单行,依次上车,没有一个插队者。平壤是一个没有警察的城市,公共场所秩序井然,公共设施保持完好,真令人叹为观止。翻译对我们说,朝鲜不实行计划生育,但一对夫妻能自觉地只生两到三个小孩。我们体会到,高度的精神文明,来源于较高的文化素质。朝鲜劳动党的党徽,有一个独特之处,即铁锤与镰刀交叉处,竖起一支毛笔。可见教育在朝鲜摆上了何等重要的位置。据了解,1945年抗日胜利后,政府就奋力扫盲,仅3年功夫,230万人摆脱了不识字的痛苦。此后,再未产生新文盲。即使在极为残酷的朝鲜战争期间,他们也没有完全停止中小学教育。从1972年起,还先后实行了全面免费教育、9年义务教育和11年义务教育。他们的义务教育是强制性的。有特殊困难,不能上学者,必须由有关部门调查、核实、批准。 朝鲜政府还规定,机关、工厂和合作农场有义务从物质上支援学校、 如拨款、修缮校舍、制作教具等。 每年的8月为“支援学校月”。战后恢复时期,金日成主席曾断然决定停建办公楼,先建学校。国家对教育投入经费,跃居全国各项预算的首位。我们参观了一所9年制学校,不仅仪器设备完善,而且有微机实验室,每个学生都能上机操作。 致天下之治在人才,成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业在教师。在这里,教师受到全社会的尊敬。 一支毛笔扫除了文盲,破除了封建迷信,消灭了愚昧,提高了全民族的文化科学水平和工作效率,带来了精神文明,还将创造更多的物质文明。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腾飞了!这是我参观后留下的一个总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