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返回上页

我 的 简 历

 

  刘 彬

 

    我于一九一一年出生于桂东第三区东水乡的一个地主家庭。兄弟三人排行第二。

  一九二一年正式进入小学读书,在这以前曾读过几年私塾。一九二七年,农民运动的风暴席卷全县,我当时少年气盛,凭着“匹夫之勇”,参加了农民运动,与农友一起打土豪。“马日事变”后我被开除学籍,逃亡他乡。一九三零年赴衡阳求学,在省立五中肄业期间,曾发起组织桂东旅衡同乡会,印发会刊多期。出刊的动机:原本在练习写作,并借以揭露故乡的一些黑暗,文章内容着重报导故乡的民情,指责地方当权者的昏庸无能。但同乡会成员都是青年学生,政治思想还很幼稚,不可能喊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只有小资产阶级的某种激情。

   一九三六年夏,赴长沙投考大学未遂,乃于是年冬返乡筹办沙田群众书店,在以销售教科书为主的同时,积极推销《新华日报》、《全民抗战》等进步书刊,试图发展乡村文化教育,开发民智,宣传抗日,振奋民心。

   一九三八年,在党的培养教育下,由资汝桂中心县委书记,新四军驻沙田留守处主任顾星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沙田群众书店党支部书记。

   一九三八年秋,在桂东县教育科任文教科员。一月后,以地方案乱,辞职返家,征得顾星奎的同意,在普乐东水地区以抗日保家相号召,组织抗日自卫联保队,兜剿土匪李运钧部。我的这些活动引起国民党桂东县党部书记长黄陵等人的仇视和迫害,群众书店被迫改名为群育书店,我亦被迫加入三青团。随后被委为三青团湖南分团训练委员、桂东县党团统一委员会委员。

   一九三九年冬,资汝桂中心县委书记顾星奎撤离桂东,群众书店支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一九四一年春,追随王有智赴江西安远,任县政府教育科长。一九四四年夏,日本侵略军节节逼近赣南,我离赣返里。是年冬,出任桂东抗日自卫大队队长,到抗日胜利离职。

  一九四七年秋,由选民提名,参加国大代表竞选。冬,递补湖南省参议员,出席省参议会大会。因不愤当局无理取消我的民选代表资格,于一九四八年春赴南京,联络全国各地“民选代表”成立民选代表办事处,向国民党中央争席位,参与抬棺大闹“国大”会堂进行绝食斗争。结果,领得一个宪政督导员、戡乱委员的头衔而返。

   是年秋,友人周易由香港来省晤我,谈及全国即将解放,敦促我尽早归队。后又来信说中共华南局同意我前去香港与有关领导晤谈。在港接受组织所交任务后,旋至衡阳与谢晋、胡济石等商讨策动解放湘南等问题。一九四九年五月,与胡济石同赴香港。向华南局请示报告,得指示后返回途中在汝城延寿会见刘亚球,经请示,衔命到汝城县城,策动汝城县长王有诗起义,未果。

  回桂东后,即与湘边队负责人李同文、李康寿、郭垂炎等商讨解放桂东城等事宜,当即遵照李同文指示,即日正式成立直属第五大队,以谷绕佳、郭有麟分别担任正副大队长,并将所有前来参加工作的知识青年,组织为一个直属五大队的政工队, 配合第一、二、三大队攻城,同时发动和平攻势。六月十六日,桂东县城遂和平解放。

  桂东解放后,成立了军事管制委员会,郭名善任主任委员,我任副主任委员,待正式成立桂东县人民政府,我被聘为县人民政府顾问。后在汝城见到刘亚球,请示回来,即与扶屏共商,推郭有麟等随带部分武装,前往遂川、上犹、崇义一带边境发动民众,扩展力量,打击敌人。八月,配合二野大军解放崇义,并将所发展的武装全部移交崇义县大队,从此结束戎马生涯。

  湘粤赣各省全部解放后,交通次第恢复,我到衡阳晤会谢晋,原本想随同他到北京争取学习,以行装不济,没有同去,而留衡阳工作。一九五零年,重新走上教育岗位,在私立建德中学任政治教员,被选为衡阳市人民代表,两次出席衡阳市人民代表大会。一九五一年二月,奉派为衡阳市立广德中学副校长,负责接收该校,直到一九五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