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返回上页

 

桂 东 旅 游 景 点 简 介

桂东县旅游局  桂东县旅游协会  供稿

前  言
 1、三台山公园

2、八面山自然区

3、铁山风景区

4、仙人莳田

5、碧洞飞烟

6、将军石

7、玉树连理

 

8、龙溪瀑布

9、石人仙

10、中国马尾松之王

11、白鹤仙

12、千年香樟(伟人树)

13、仙桥天乐

14、石花仙古堡

15、玉女云鬟

16、聚龙居

17、万寿宫

18、沙田戏台

19、桂东革命纪念馆

20、唐家大屋

21、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旧址和纪念碑
22、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

23、四都凉桥

24、燕岩桥

25、天缘桥

26.文峰塔

27、救婴告示牌

28、方泗高墓

29、万王城

注意:点击小图可观看大图

所有图片,除署名者外,均由记者李纯锋拍摄,桂东旅游局、旅游协会提供。如擅自转载引起版权纠纷概由当事人负责。

前 言


(郭开明拍摄)

 

 


(郭开明拍摄)

    风光秀丽的桂东,地处东经113°37′—114°14′,北纬25°44′—26°13′。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三省交界处,井冈山南麓,西临东江湖,东南连赣州,北接炎帝陵,南近丹霞山。距京广、京九线百余公里,106国道贯穿全境。桂东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5.4℃,县城海拔824m,居全省之冠。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6.6%,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自然空调”、“第二春城”之称。
    桂东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沙田有著名的万寿宫,是毛泽东同志1928年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纪念地,建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经念碑。寨前是红六军军团成立誓师西征拉开红军长征序幕旧址,普乐有红四军军部旧址,八面山的桃寮有“红军村”之称,县城有中国工农红军纪念馆和称为“井冈山第二次会师”毛泽东迎还红军大队的唐家大屋、城隍庙旧址等,这里是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
    桂东境内地貌奇特,景色秀丽,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离天三尺三”的八面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2042m,有“动植物王国”之称,区内共有种子植物146科584属1182种,野生动物136种,稀有珍贵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之多,均为湖南省第一。桂东境内有三台山公园、文峰塔、聚龙居、天缘桥奇巧建筑;中国马尾松之王、伟人树屹立“岭南第一瀑”龙溪瀑布之畔;“天下第一桥”仙桥天乐、“江南一绝”仙人莳田、妙趣盎然碧洞飞烟、石花仙古城堡、三台石棺、玉女云鬟奇特而神秘等景点。
    桂东土特产极多,著名的有玲珑茶、黄菌、巴西菇、花豆、甜玉米、香菇、荞头、玉兰片、白扁豆、红豆、苡米、山珍蕨粉、南瓜子、相思鸟、方竹、观音竹、旅游凳、根雕、竹雕等驰名中外、桂东县是人们集求知、考察、健身、回归大自然于一体的旅游、休闲避暑、购物的理想胜地。
    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人士前来观光旅游、投资开发。
 
三台山公园    公园位于桂东县城南侧,园大、中、小三台而得名。由南街步行入园登山,登上新修的石径拾级而上,层层石阶,首首名言,犹如一副精工雕刻的长诗画卷直铺山顶。遮天蔽日的林荫小道,或曲径幽通,或一线见天。园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著名的县内最高学府濂溪学院(即一中前身),曾造就学子万千。与此遥相呼应的明代文峰塔,历尽沧桑,风姿仍然。临高处,低头俯瞰,那遍山翠竹,漫野桂花充满诗情画意;那四桥连一江、高楼鳞次栉比的小城全貌尽收眼底。四季繁花似锦的植物园、盆景园,形成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景中有景,园中有园,泉水清洌,树木苍翠,游人漫步其中,恍若进入仙境,留连忘返,尽享回归自然之乐。

八面山自然保护区

 

 

    位于桂东县境内的八面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86000多亩,森林覆盖率86%,山中有种子植物146科,584属,1182种,有很多属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树种,如银杉、伯乐树等。最大银杉树径达1.34米,高32米;最密的银杉群落,五亩内达112株。另有国家二、三级保护植物是29种。区内野生动物136种,其中稀有珍贵野生动物,数量为湖南第一,有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华南虎、金猫、云豹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等,共15种,动植物生态浑然天成,至今仍处于原始状态,没有人为改造痕迹。地貌类型是以纵谷脊岭为主的中山地貌,最低海拔860米,最高主峰2043米,以“八面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而闻名。山上,千年铁杉有黄山之秀,千年古道有华山之险。石笋千姿百态,有张家界之景;草原在云雾中时隐时现,与仙境无异。还有杜鹃花漫山遍野,相思鸟情满其间。古迹南天古库存旧址、八面山碑刻,传说郭法主镇妖火烧山、百合神仙耕种。这里是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基地。1934年——1949年,八面山(西边山地区)革命斗争连续不断,是三五九旅南征北返宿营地。境内桃寮村有“红军村”之称。1928年,该村17户60多人中有17名青年参加了红军。1934年在此建立了红军长征后湖南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蔡会文、方维夏、王震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村内先后有46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抗日战争时期,美国空军飞虎队飞机在与敌机战斗中坠毁在桃寮。
    八面山是游客进行生态旅游、回归大自然的最好选择,也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场所。

铁山风景区     铁山风景区位于桂东县增口乡金兰村,距县城15公里,海拔1250米,东与江西相连,可一脚踏两省,系古时桂东与江西通道必经之地,由于铁矿资源丰富,早在清代有人在此挖矿筑炉炼铁,故名铁山。从自然环境看,这里淙淙小溪弁地而过,冲积而成一块2.5平方公里的小盆地,肥沃的土壤和冬暖夏凉的气候,适应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故野生动植物极多,又为候鸟南飞之道。每当秋末季节,南飞度冬的鸟群于铁山的树木上栖息,成了鸟的世界。一到夜晚,人们在坳口烧起篝火,空中百鸟望光而聚,遮天蔽地,鸟鸣声组成一支奇特的乐曲,煞是有趣。现此处已建起石蛙和水产养殖场,形成集旅游、观鸟、避暑、科研于一体的理想场所。

仙人莳田

   位于桂东县四都乡溪塘村,又名龙崖洞。洞有上下两门,深约三公里,宽数百亩,洞口崖石千姿百态,如柱如阙,如狮如龙,有的覆钟而且扣之铿然,有龛八座,传说为八仙团坐弈棋之处。洞顶钟乳,形成各种景观,生动形象,令人叹为观止。洞内小溪,水流不竭,溪中有时还偶尔看到白虾游戏,溪两岸有石田数百丘,高低不一,酷似真正梯田,田边有仙人赶仙牛耕田,青蛙出于旁观看,形象逼真。相传,贫苦农民每到青黄不接之际,可于石田向仙人借米度日。但每次不能超过十升。后被一豪富得知,装穷叫苦,装米10袋回家,仙人震怒,从此,无人能借到石田神米了。历代文人将此看作世外桃源。明李化鲤曾题诗云:“认得桃源路,风引入洞深”。清代举人郭立盛则作过更为细致的描述,其诗曰:“硗田十亩蓬瀛,惟道仙人杏花村。试问玉山禾熟否?年年天上种星星。” 

碧洞飞烟

    位于桂东县四都乡角塘村,离仙人莳田三华里。四周积石嵯峨,清涧环绕,洞口云气似炊烟涌出。入口为石屋,宽334米,高65米,石壁峻峭。明县令崔世召游此,曾于石壁篆书“石窗生白”四字,字径25厘米,阴刻,字体秀美,刻工精细。由石壁右石罅侧身蛇行而入,中多洞府,高低起伏,燃炬方可前行。左环右转,穷究无涯,洞皆黝暗,惟石洞左侧一天窗有光射入。空明爽朗,若斜月入石,洞深几何,至今无人知晓。洞中冬暖夏凉,亦无虫蝎。

将军石     位于桂东县四都乡新龙村一丘稻田中央,石高约20米,底部直径约5米,其形酷似一戴头盔的将军,故名。相传,在新龙村上龙潭被玉帝锁着一条恶龙,责成三位将军成“品”字形而立,威风凛凛,看守恶龙,可惜另两石已被损坏。如今,稻田一片,年年丰收,好景面前,人们认为神话得到印证
 
玉树连理     位于桂东县四都圩南面,双溪交汇,溪水清澈见底,溪旁古木参天,其中有两株不同的树枝桠交错而生,合而为一,不分彼此,酷似一对恋人相拥而立,故名。相传,有一对年轻恋人,十分恩爱,姑娘漂亮贤淑,小伙为人忠厚勤恳,两人恰似比翼鸟。当地一恶棍看中了姑娘,欲霸占为妻,姑娘无力抗争,一气之下缢死于树上,小伙闻讯后悲愤不已,闯进恶霸家中,手执屠刀砍死了恶棍,随后寻至林间,为告慰姑娘阴灵,亦自缢于旁边一树上。在他们二人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下,两树迅即合拢,成了连理树。
 
龙溪瀑布     位于新坊乡龙溪村,沿清澈的小溪而上,有上、下两潭,称为白龙潭和黑龙潭,传说有蛇龙蜷卧于潭底,每当电闪雷鸣,一声霹雳,蛟龙跃水而上,腾云而去。小溪两岸,群山耸翠,傍水逶迤,袅袅雾气,宛然龙的灵气。溯流而上两里左右,便可闻瀑布下坠声,震天巨响,瀑布高126米,涨水时宽达36米,水从陡峻处飞泻而下,遥望若银河倒泻。水坠深潭,溅起的水珠如玉屑纷飞,水气蒸腾弥漫。三伏酷暑,赤日当天,置身其间,暑气顿消,如入仙境。瀑布的右边镶嵌着一幅天然的浮雕人像,两位长者拱手做揖,步履趋前。顶部有一股暗色的锈水渗下,远看似蒙文,村民称为“雷公镌字”,传说雷神不时在上面留言,预示吉凶祸福。

石人仙     又名石人寨,位于桂东县流源乡沙坑村。相传明英宗正统九年(公元1444年),叶宗留发动闽浙山区流民起义,失败后,猛将石三子被官兵追打于寨,其头颅滚至山下,惊起一天鹅老鹰,各自飞向南北两山头。几声哀啼,顿时风雨交加,电闪雷鸣。似见一群石三子,手执长矛,冲向山头,刽子手顷刻毙命。雨过天晴后,山头便立起了几个大石人。石三子的头滚落山下田中,化成巨石。农民耕田每当耕牛靠近石岩,总要低声哀鸣。因此,又将田中的巨石名之为“牛哀石”。清初,有两位道人用此巨石雕成两个菩萨,取名为“天鹅仙”和“鹰峰仙”,分别放入神鸟飞去的两个山头庙中,从此两庙香火不断。1986年,原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邓力群回故里时,站在流源桥上,久久凝视石人仙,沉吟:“梦牵三十载,弹指一瞬间。近尝故乡水,遥望石人仙”。
 
中国马尾松之王

    位于桂东县新坊乡龙溪村。1995年发现。树高45米,下细中宽,上部分叉。树干最大处,离地面4.5米,直径2.8米,平均胸径2.6米,下细部分最小胸径1.52米。上部主干分叉成两株直径1.4米以上的大树,真是半空鳞界舞蛟龙。据考证,该树已愈千年,被誉为中国马尾松之王,并已载入《中国风景名胜游记》。
 
白鹤仙    白鹤仙位于新坊乡青洞村与溪源村交界高山之巅,境内峰峦重叠,群山环抱,苍松翠竹,古木参天,因百鸟戏栖在枝头,有鹤鸟青松之美称,白鹤仙由此而得名。白鹤仙始建于清朝嘉靖四十二年,是我县境内的远近闻名古刹,整个建筑全以古砖构造而成,造型精巧,雄伟壮观。寺中设有灵光宝殿,长年灯烛辉煌、佛象琳琅满目。

千年香樟(伟人树)

 

    位于桂东县新坊乡龙溪村,1928年8月,毛泽东来桂东迎还红军大队时,与朱德在龙溪村汇集回师井冈山。1967年,当地群众于原址兴建回师亭,亭右一棵樟树,已有千年,树形象一尊雄踞的狮子,高20米,树干需八人合抱,中心有直径2米的空洞,直通树顶,可见蓝天。据当地老人介绍,这棵香樟,是一棵感情树。1928年毛泽东在此开展革命活动,遭到民团追击,敌强我寡,情急智生,遂藏入树洞中,避过了敌人,转危为安。大革命时期,毛遭王明、张国焘打击,树曾一度枯黄;1935年,毛复出,又翠绿如初;1976年,毛泽东去世,叶子全落,后逐年长出新叶;1993年,毛诞生百年之际,当地村民于树下祭祀,不慎起火,树并未烧焦,不久返老还青,更加苍翠。故此,当地人们称之为“感情树”,又称“伟人树”
 
仙桥天乐     又名仙女桥,位于桂东县普乐乡新庄村青石洞的白马山。两山夹峙,下视深百丈,凌空巨石横卧,隐见于云雾间。中有架空桥相通,全长28米,宽约2.5米,厚4.5米,幽怪奇险,穹窿如卧蛇,非人力所创,实天公所造。相传,深夜桥下有奏乐声,如钧天之乐。两岸古树浓荫,涧中泉流潺潺,令人心旷神怡。清代湖南桂东邑庠生黄由恭题联云:“天堑可填,一桥架通南北;地陇不断,两岸连成任往还。”
 
石花仙古堡     石花仙古堡位于大塘乡船塘村石花坳,距县城30公里,紧挨106国道 ,这里青山叠翠,峰奇峦秀,云缠雾绕,树盛林茂,无限风光相辉映的独特风韵。景内始建于清朝咸丰庚申年古堡,又叫“石花仙书院”,古堡由一门进入,四周由1012米高,3~3米宽花岗岩城墙转围绕。登上石筑高墙,如同登上万里长城“八达岭”,万山众景,一览无余,令人爽心悦目,古堡内原设有灵光宝殿,灯烛辉煌,各种佛像琳琅满目,别具一格,现正在恢复本来面目。城堡内有一口山泉,长年流水不断,但是,不管晴雨,不枯不丰,只能够给一人喝,总是饮之不尽,当地人们称之为“仙泉”。相传,此山泉喝了百病可除,老人喝了可延年益寿、返老还童;夫妻喝了恩爱有加、白头到老;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喝了更加漂亮、潇洒、健壮。在离古堡360米处有一尊12米高的“送子观音”,又叫“观音坐莲”。传说,久婚未孕的人祭祀后来年必生贵子,离送子观音200米处又有一对“卵子石”,形象逼真。相传如果想生男孩,祭祀后,可以如愿以偿。石花仙景点是人们休闲、健身、避暑的好去处。
 
玉女云鬟     玉女云鬟是座山名,距桂东县城仅3公里。这座山在外不大为人所知,许多桂东人也不知其所在,然古时颇有名气,故称桂东八景之一。翻开桂东县志,清代桂东李明廷曾作过这样的描述:“玉女云间翠竹屯,三丫簇簇锁云根;山迥巧作盘龙势,崖勒真成坠马痕;傍倚孤峰描眉笔,俯临双涧洗脸盆。秋空无数惊鸿影,疑是飘来心上人。”记载着山上有翠屯、三丫石、盘龙仙、坠马崖、描眉笔、洗脸盆等景点。
    所有的景点都因一个玉女的故事而得名。相传,万王城部落首领万王的女儿万玉兰,自幼聪慧过人,人称玉女。万玉兰18岁生日那天,到山上采摘山花,碰上了一赶马的小伙子,两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玉兰用自己的发钗赠给小伙子,小伙子把一条赶马的用的竹鞭赠与玉兰,相约每年三月三共叙衷肠。万玉兰与人私订终身的事传到万王耳中,万王认为门不当户不对,坚决不准万玉兰再轻易步出万王城。饱受相思之苦的小伙子在一年的三月三日夜晚,骑着他的白马闯进万王城去见自己的心上人。恼羞成怒的万王命令手下的士兵追杀,想以此斩断女儿的情思。当追至山上的一悬崖处,刚烈的小伙子呼唤着玉兰的名字纵马跳下悬崖。肝肠欲断的万玉兰漫山遍野寻找心上人,只寻见死去的白马。白马旁一闪闪发亮的东西正是她送给心上人的金钗,上刻了“三丰”两字。万玉兰晕倒下去,金钗掉在山南,竹鞭掉在山北。说来奇怪,掉在山南的金钗化成了巨石,也就是现在的三丫石,宛若云鬟,玉女云鬟因此而得名。三丫石如今还有寸许深斗大的“三丰”两字。后来,山下的少男少女送金钗成了表达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定情物。玉女掉在山北的竹鞭因滋润了玉女的眼泪而生根发芽,长出了一大片的竹子。据说这竹子怕挡住玉女寻夫的目光,只长得筷子般粗。仅1米多高。玉女曾住的地方当地人称为翠竹屯。小伙子跳崖的地方人称坠马崖。在坠马崖旁有一近20米高的巨石,恰似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期盼远眺。当地人说这是玉女所化,人称望夫岩。望夫岩旁边有两条小溪,水清见底,其中有一瀑一潭,传说是玉女眼泪所化。那潭当地叫洗脸盆,而潭中飞出一条巨龙盘在玉女不远处为其挡风避寒。那龙盘踞的地方人称为盘龙仙。有人在此建了一庙,现在仍保存完好。常有些善男信女至此烧香许愿。那山上的竹笋尽管烟熏火烤,加工成的笋干却仍然洁白如玉,所以叫做玉兰片,成了桂东有名的土特产。
    当人们历尽艰辛爬到了山顶,那一刻仿佛来到一个没有世俗的清幽世界,平素积压在胸中的一切苦闷与烦恼随风而去。下得山来,回味玉女云鬟的迷人之处是它一种含蓄的美。它没有张家界那种怪石嶙峋,没有丹霞山地貌的粗野,它只有柔弱中蕴藏着坚强的生命力。那又矮又小的相思竹,任凭风霜雪剑,照样青翠欲滴;那随处可装盆入景的千年古松,虽断云盖,伤痕斑斑,却把生的渴望直逼蓝天。人生也如此,假如有一天你失意了、下岗了,你是否去看看去想想玉女云鬟上的翠竹青松?
 
聚龙居     聚龙居位于桂东县贝溪乡。俗名戏台背。居占地30亩,悬山式土木结构,风火同墙,二进厅,大小居百余间,中厅藻井彩绘,后为花厅格扇,司厅内原有慈禧太后的题联一副,照壁浮雕人物故事。正厅、司厅、书房、卧室、厨房、储藏室、杂役庄厅住室、马厩、厕所俱全。住室保暖、避风、防尘、排水、防火等设施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民间建筑之大城,典雅舒适。

万寿宫

    位于桂东县沙田圩北端,建于清代。宫为悬山式砖木结构,三进厅,牌坊门面。殿宇中轴线上依次为戏台、中殿、石殿。戏台系木架结构,座镇门内,面向中庭,两巽游廊一层。中殿依次递高。圆柱支持大厅,宝盖悬空,两侧为厢房。宫内存有前人楹联两副,其一曰“门空宜入座,院静好念经。”其二曰:“且把尘凡抛碧汉,还将苦海入香花”。1928年,毛泽东率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至沙田,师部、团部驻万寿宫,毛居后殿左厢房,桂东苏维埃政府设于此地,同年八月,红四军主力进驻沙田,军委书记陈毅曾寓于此,抗日期间,新四军留守处,亦设于此地。

沙田戏台

 
    位于桂东县沙田圩万寿宫前坪。建于清代。平面成“品”字形,建筑面积98平方米,前为台,后为房,前后连接一体。戏台为歇山式土木结构,青瓦覆顶,雕塑压背。侧春云龙导前,中狮子滚球尾后;中脊,去鹊瓶塔;脊端,鱼龙戏水。台前黑漆木柱一对,题联为:“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新世界建设灿烂光明。”联语虽为两句口号,其中却深深地打上大革命时期的历史烙印。
 
桂东革命纪念馆


(郭开明拍摄)

    桂东革命纪念馆位于桂东县县城西门。建于1986年,原名“毛泽东同志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镌汉金字匾额,系郭沫若手书。1982年,易为“工农红军桂东活动纪念馆”,由王震题名。门内为宽敞序厅,右为展览厅,主馆座南朝北,平房组合,梯形开展,平面呈曲尺形,硬山式群体建筑,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共分三个展览厅。前二厅,展出1928年毛泽东在桂东革命活动的资料;后厅,展出工农红军在桂东游击斗争史。资料陈列面积65.1平方米,有大小牌面109个,低平柜15个,共展出资料及照片173件,馆藏文字资料555卷,1000多万字,革命文物63件。院坪矗立毛泽东塑像,高8.32米,身背斗笠,风尘仆仆,巍然挺立成深思远望状,神态逼真,造型雄伟,栩栩如生。塑像前方为广场,后为雪松,两侧有桂树、红梅、翠柏掩映,像座周围,绿茵铺地,四季长青。
 
唐家大屋

    唐家大屋在桂东县城西屏山下。屋始建于清末,泥木结构,庄雅古朴,面积360平方米,是典型的湘南山区民房。1928年,毛泽东率部来桂东迎回打郴州失败后转移的红军大队时,曾寓于此。暗藏在此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与会者有当地前委书记陈毅,红四军军长朱德,参谋兼二十八团团长王尔琢,二十八团党代表何长工,湖南省委代表杜修权等。会议决定,部队回师井冈山。原屋于五十年代坍塌。1966年,省人民政府拨款照原样修复。1972年列为省重建文物保护单位。毛泽东、朱德等住过的厢房,现陈列有复制的床、被褥、蚊帐、木椅、书及文具用品等。

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旧址
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念碑

 

    1928年4月3日,毛泽东在沙田圩“三十六石丘”田边的土台上,向工农革命军和地方赤卫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建军宗旨教育,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些纪律,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人民军队的建设起了重大作用,1972年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建有肖克将军题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纪念碑”一座,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     1933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和军委开始准备撤出根据地。1934年7月23日,军委令红六团(当时叫红十七、十八师)撤出,向湖南转移,8月7日下午,红六军团部9758人,以从桂东调来的独立第四团为前导,由遂川的横石和新江口地区出发,开始突围。主力部队经新坑铺于11日中午抵达寨前,次日上午,在寨前圩的河滩上,召开了连以上的干部誓师大会,并庆祝突围胜利。会议由肖克主持,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在会上正式宣布红六军团成立。湘赣省委书记任弼时宣布了中央命令,他为中央代表,随军行动。肖克为军团长,王震为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张子意任政治部主任,并宣布以任弼时为主席,肖克、王震为委员组成军政委员会,作为红六军团长征的最高领导机关。同时宣布了转移任务与行军纪律,对全军行动作了进一步战斗动员。
    寨前誓师大会,是红六军团长征史上重大历史事件,使部队更加生气勃勃,更富有战斗力。大会使广大指战员明确了这次突围远征,不单纯是从外线牵制敌人,而是为了保存自己,挽救革命,实现战略大转移的行动。
四都凉桥     位于桂东四都圩南部,始建于明代,横跨淇江,全长30余米,宽3米,四墩三孔,以巨木为梁,面铺厚实木板。古色古香的长廊,藻井彩绘。两翼栏板安有坐凳,可挡风雨,供行人休息乘凉,故曰“凉桥”。赶集时,桥面又是当地群众集市贸易的场所。桥之两端均刻有桥联。一曰:凉桥架东西,方便旅游;清溪流昼夜,润泽田畴。一曰:逝者如斯,长宜大干争朝夕;行人到此,何防小憩养精神。
 
燕岩桥     燕岩桥位于桂东县沙田圩,东侧沤江中游,清嘉庆卒已岁(公元1821年)修。因该处岩穴甚多,燕子栖息之所,地称燕子岩,故桥为燕岩桥。邑庠郭云龙捐资200于文,郭南英捐资100于文为倡,募义者争先聚金巨万,于是花石工2.9万个,木工6000个,历一年零五个月建成。桥五孔、青石条结构,高7.65米,宽6.8米,长75.5米,含引桥长达141.6米,横跨沤江,连接106国道。

天缘桥

 

    普乐油箩口,沤江径流其地,两岸高山耸立,傍山建屋,庐舍栉比,门前架设凉桥,桥栏外有倒虹吸管涉桥而渡,匍匐北上,宛若游龙。明代这里设简易木桥,宣统二年(1909),改建凉桥。桥墩高至7.35米,五墩四孔,桥上龙木排比,木板蝉联,上构筑4.7米,高瓦亭19个,由二十个排榫联成一气,组成52.3米长亭,两翼置栏板,中亭覆宝盖,彩绘藻井,桥上亭柱林立,似宫殿长廊。数十年来,村民在桥上买卖,摩肩接踵,热闹非凡。溯江而上百米处,有石拱桥,二桥横跨沤水,故曰:二虹卧波。
 
文峰塔


(郭开明拍摄)

    文峰塔位于桂东县城南门处三台山,现在的“三台山公园”内。始建于明代,后毁。清康熙年间,发现原塔旧址,谋建未成。乾隆年间,黄体端捐款购地三台山易地重建。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坍塌。道光丁酉年(公元1827年),县人胡锡宦、黄由经倡议重修而成。塔由条石砌成,层八角,高19.5米,塔底径7.15米,顶压葫芦。基层七方为假门,仅西门可入。门高1.75米,宽0.78米。门额青石镌刻“秀峙南离”,“道光西孟酉孟夏吉日合邑公立”字样。塔内有台阶39阶,可登至四层,东西南北,可以极目远眺。全城风貌尽收眼底。

救婴告示牌     救婴告示牌位于桂东县贝溪乡龙泉寺坳凉亭内,今移至桂东县纪念馆收藏。清道光庚子年(公元1840年),县正堂为了禁止当地的溺女行为,树此碑昭示。碑为青石,高105厘米,宽30厘米,正楷阴文,凡500余字。告示针对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扭转乡村恶俗—重男轻女有积极的影响。
 
方泗高墓     方泗高(1835——1904),原名家耀,桂东县普乐乡老因里人。清末的一名爱国将领。诰命头号品顶戴,建威将军,闽浙提督,赐齐拉巴图鲁,原随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后在福建抗击入侵法军有功。
    光绪三十年(1904)年病逝于漳州军营享年69岁,原葬于普乐上黄盘龙丘,今迁葬因里屋背
 
万王城     在万洋山中的一个小村庄里,名叫“烟竹堡”。东接江西遂川,北衔炎陵,四周群山环抱。
    村有古城,龙盘虎踞。城南、城西各筑一寨 ,势成犄角。城北半公里地方还有马道,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旌旗蔽日。颇有“一城高踞万洋山,豺虎遥惊丧胆寒”气概。
    古城占地十二亩,呈椭圆形,年代悠久,已辟为田畴,昔日金城汤池,仍历历在目。绕城墙垣,全部为条方石砌就,高3米,底宽3米,顶宽2米;墙外掘池,还能清楚看见的有一里多,宽7米,深3米;城门石阶十余级,阶长1.15米,宽30公分,高20公分。1954年,在这里发现一些青砖、青瓦、陶片、铜钱二枚、石臼米规、砚池一方,刻云纹异兽图案。古城内外,处处都是条方石。
    相传这里有几株高高的竹子,每当太阳下山时,便自动弯下来打扫地面,而后复立。又传:这里有片桃李长得很茂盛,当果实成熟时,当地人去采摘,果味鲜美,但只能在这里食,不能带走或偷摘,否则就会迷路。古称“万王桃李”,为古代桂东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