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服饰资料 > 穿衣戴帽 各有所好-04 > 详细内容

金融危机 时尚界该何去何从

最近几个月,随便翻开一本商业周刊,经常看见这样的照片:一对中年夫妇带着两三个孩子,愁容满面,身后是崭新的两层独立房,却因付不起按揭,即将被银行收回。次级房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萧条,自去年夏天,在美国全面展开。汽油突破四美元一加仑,据统计,美国公路上的车流量,比去年同期少了百分之十。汽油一贵,物价就跟着涨,支撑美国经济的中产阶级不得不捂着钱包,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在这场金融海啸中,全球各大奢侈品集团也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然而有趣的是,奢侈品的销量却不减反增,当然也有一些盛极一时的老牌奢侈品牌濒临倒闭。一些与房市联系紧密的零售商,包括窗帘经销商罗斯比,以及在商场营销的品牌Miss Sixty都遭遇不同程度的困境。经济不景,时尚品牌受累,这种情形似乎又回来了。

趋势观点

时尚界的经济演义

你以为时尚只是T台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履漫步?其实细心的人早已发现:景气好,迷你裙,亮口红;景气差,修女裙,裸雾唇……时尚与经济,如影随行。

衣服款式向来受到经济发展的牵制,从所谓的“迷你裙指数”,到二战后兴起的“新风貌”,不仅是一场时尚革命,也是一场经济革命。光Chritine Dior的一款全衬花冠褶裙就不知道消耗了多少公里的面料,他就是要逼着那些照葫芦画瓢自己做衣服的妇女们不停地拼命买布,因为出资人手中的布料存货是他的“灵感”来源。上世纪60年代石油危机引发的不景气让手工编织或仿手工编织的毛衫因为工艺性强而格外流行。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势必会伴随一次经济复兴,让失去了方向感的流行趋势故伎重演,再次开始捡拾历史遗存。

色彩对于经济则起到了温度计的作用。时尚人士对于时事十分敏感,国际上爆发的重大事件,经常间接地影响设计师,成为创作的灵感。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公害问题和石油危机使返璞归真的土黄色因为人们对节约能源议题的关注而流行了起来。2001年“9.11”恐怖事件袭击美国时,经济一度瘫痪,美元贬值、股市下跌、石油等战略物资价格飙升。当时纽约时装周的设计师们马上修改了上场的时装颜色,用象征“安慰、温柔”的白色取代了原本过激、夸张的颜色。而2004年德国的经济低温则带来了衣着上的反效应,一向拘谨的德国人在那年暑假纷纷穿上了最鲜艳的粉红色,以期促进经济复苏。叱咤风云的资深朋克教母Vivienne Westwood的设计理念,一直相当符合每个时代的气息,黑是主题,搭配血红与苍白。

再转回头看看眼前,去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将巨大的金融恐慌由美国、欧洲如今带到了全球,就在金融界一片唏嘘的同时,时装界也没有闲着,几乎所有人都把目光对准了散发着铜臭味的上世纪80年代,也许大家都觉得钱的味道才是最正宗的香味。终日一身灰黑的中产阶级曾经因其一向的墨守成规而备受轻视,这一次,他们终于被历史推到了时尚的最前沿。巴黎十六区的贵妇人、女白领均成为人们效仿的对象:女式套装要中性配领带的,羊毛开衫要穿长袖的,过膝的裙摆要打褶的,脖子上的丝巾要印花的,耳坠和项链要珍珠的,还要配上一副谁都不放在眼里的孤傲表情。流行趋势设计师将这种新兴中产阶级时尚发挥到了极致,其设计作品中规中矩有余而典雅华贵不再。重新流行的裙式套装不再具有80年代“正装”的刻板风格,而是以更贴身、更性感的剪裁体现了60年代的“文雅”。

由此看来,无论在表面还是在深层,时尚都是创新与商业的结合,宣泄与掩饰的共融。时尚赖以生存的养分来自人们对物质的欲望,经济越是不景气,越有人渴望时尚的附加价值,极力修炼能显示自己成就和优越感的表面工夫。不管经济是好是坏,时尚总有办法制造新的热点吸引消费者,没新的就拣起旧的再翻新。
面对新一轮的全球经济颓势,再不知人间冷暖的时尚分子,也都需要一件抵御寒风的长大衣吧,拉紧领子,憧憬春天……

全球经济萧条 环保朴素回归时尚

,全球遭遇了多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萧条,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怎么来面对自己的衣柜呢?经济英国《金融时报》的Jonathan Guthrie给了我们一些意见。

难道你不知道吗?你已经受到邀请,参加多年来首次必须出席的经济衰退,却没有合适的衣服可穿。要知道买什么样的衣服挺难的。颜色当然应该柔和一些。也许可以选择灰白色?至于料子么,选新型环保材料vibe怎么样?或者选那种有机麻袋布做的衣服?

时装业正在感到压力,这是我看过伦敦时装周之后得出的结论,这次时装周与英国服装销售数据挺相符的。从表面上看,英国伦敦南肯辛顿一切如常:特浓咖啡、飞吻,还有傻里傻气、像金色斜纹花盆一样的帽子。但是,外围却有一些不吉利的骚动,人们因光顾者之少而面面相觑。

我的调查结果表明,我们正面临一场全球时装危机。消费者随时有可能一致决定不买自己确实不需要的服装,这些衣服有时会让他们显得有点可笑。是的,情况确实有可能变得那么糟糕。

即便你是那种对时装毫无兴趣、休闲装都是妻子从Boden购物目录上批量订购的家伙,时装危机也跟你有关系。高端时装潮流在经过“适合大众市场的变化”之后,驱动着零售。(我总觉得说“被撕掉标签”有点太不客气。)这样有助于保持资金流通。如果普通的购物者认为自己死的时候应该身穿上季的针织背心,那么音乐就真的该停止了,时装周别办了。

零售业巨头George Davies为玛莎百货(Marks and Spencer)创立了Per Una品牌,他告诉我:“时装业非常敏感,现在的气氛就是小心谨慎。”最近去巡视Per Una门店时,戴维斯发现,女性顾客不再提前购买体现“季节”的衣服,而只是一次性冲动购物或买一些必需品。她们已经放弃了期货市场,转向现货交易。

伦敦时装周的独立品牌展区人迹罕至,就像禽流感恐慌后我路过的超市家禽区。印度设计师Rohit Bal的英国代表William Stewart-Brown指出:“人变少了。由于信贷危机,这一季形势严峻。”

在我参加的一场时装秀上,T台上渐行渐近的模特们看起来也是满腹怨言的样子。不过,如果你能指望的正餐只是两支万宝路香烟和一根芹菜梗,你也会有怨言。一个无精打采的模特身上裹着一件外衣,看起来就像微缩版的黑羽绒被。英国Debenhams百货公司设计负责人Lisa Murray-Peacock解释道,“层层包裹”乃大势所趋。穿着考究的女性显然是在把自己裹在有保护作用的层层衣服之中,以应对经济不稳定与文明冲突。

照这么下去,不久,她们就会穿上凯芙拉纤维马甲,并把自己的救命钱缝到里衬中。因此,看炙手可热的天才设计师Christopher Kane展示一款自卖自夸的军用迷彩装,你会觉得挺好玩儿。如果穿着者走出服装店、去某个战区闲逛,这身衣服应该能帮她避免引起穆斯林游击队火箭炮的攻击。

我们不应该夸大时装与较宽泛的时代精神之间的联系。但是,Dior华丽的New Look系列确实标志着对战后朴素潮流的抵触。战后,官方曾敦促女性节约,用地毯边角料来制作帽子。而裙子长短随经济盛衰发生变化的观点,也在本周一些时装秀中放低的裙裾上得到了印证。

对于经济衰退可能对消费者行为产生什么影响,我在伦敦时装周上没发现多少一致看法。一些时尚追随者认为,消费者应该买一两件昂贵的长裙,放弃上衣。还有一些人认为,可以多花点钱买上衣,弥补长裙方面资金支出的减少。

每个人都在说:“富豪永远与我们同在。”一天下来,这句话听起来就像祷告。不过,富豪分布得太稀疏了,即便是现代城市伦敦,也是如此。奢侈品承销商应该担心的,是那些经济负担不太重的人群。其中很多人为金融服务公司工作,他们的财富随着这些公司利润的下降而出现了减少。

不过年轻的设计师Hannah Marshall仍然很乐观,我在新人展区与她不期而遇,她设计的时装以女性高管为目标客户。时装秀的组织者为这次时装秀定下的主题莫名其妙,把它定位为一个真正伦敦人的俱乐部,里面充斥着假装自己是真正伦敦人的时尚人士。不过,即便是植物图案壁纸和牡鹿头也不能削弱马歇尔誓要挺立三季的勇气。

大多数希望成为Vivienne Westwood那种设计师的人很快就会把资金用光。一个初出茅庐的设计师办一场秀竟然要花1.5万多英镑,而场地还是免费的。马歇尔用积蓄、政府拨款和汽车贷款资助自己的事业。她正在获得稳定的订单,“就快盈亏平衡了”。

她设计的上衣很能契合时代气氛,艰苦朴素、清一色的黑。此外,她还有商业计划,这是彬彬有礼的男设计师们回避的一点。她是带着一些胜算来的。某些年轻的设计师必须在服装贸易的灾难性启示中生存下来。否则,当我们从地下防空洞里出来时,大型零售商会发现,他们可以勒索的时装创意的对象没有了。

金融风暴 时尚也要慢一点

过去七年来,Fast Fashion始终统治着整个时尚工业。Zara、H&M、Topshop,它们从米兰和巴黎T台照搬出现,用比原设计便宜得多的款式不断诱惑着消费者。 但最近,在国际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业内人士说,快时尚可以慢一点了。资深时装编辑Suzy Menkes说现在是说慢一点的时候了,设计师Diane Von Furstenberg说快时尚扩张太快了,Versace的掌门人Donatella Versace尽管从来不穿高街时尚品牌,也高调宣称,“我觉得快时尚完了”。

但快时尚并未消退,高街品牌的支持者甚至包括Comme des Garcons、 Roberto Cavalli们,因为这是他们推广品牌,挖掘潜在忠诚者的最佳途径。在经济衰退、环保社会的大背景下,一切也许只要慢一点。

“慢时尚”是相对于“快时尚”而言的时尚理念。

一件10块钱的衣服,你也许考虑也不考虑就把它买下来了,同样的,也许你只穿了一次,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它给打入冷宫。来得快、去得也快。而慢时尚,更加讲究款式和面料,它不会那么迅速地被时尚潮流给冲击掉,相反,因为精致的做工、耐看的款式,它足可以陪伴你好几季。当然,同样的,它的价格也会比那些快速消费服饰要贵许多。“慢时尚”与“快时尚”之间的差别,就像法国大餐与麦当劳之间的差别一样。

国际时装零售商Adili是最早的“Slow Fashion”倡导者。该商店所经营的商品都标榜为“可跨季”,所有面料都是有机、可循环及出自公平贸易。“Slow Fashion并不仅仅是对此前风潮的一种回应。”Adili总裁Adam Smith说,“它更重要的含义,在于付钱之前要先想想你所买之物的出处,以及购买那些不会在一季之后就不再时兴的东西。”

依然被很多品牌推崇的“绿色时尚”也是“慢时尚”的一种表现方式。他们选择有机的、可再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原材料,加以运用之后,使得其产生的效益更加节约能源、更加绿色。像René Geneva这样的品牌,不仅使用绿色的原材料以及经典的款式,同时还把销售所得中的一部分捐献给环保运动“太阳能计划”。

慢时尚是什么?慢时尚是环保

中国美院染织学院教师潇潇说,慢时尚这个概念其实几年前就已经在欧洲的设计师中流行起来了。他们大多是出于环保的考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绿色时尚”的考虑,专门设计一些较为经典的,不会随时被潮流淹没的款式,加上高档的面料,以使得这样的衣服能被穿着更长的时间。

这样的衣服比起ZARA、H&M的衣服价格要贵上四五倍。这些设计师并非只考虑到经济消费的影响,更大程度上是出于环保的考虑,希望能少制造出过于浪费的服装。当然,这样的目的,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更为经久耐穿的衣服,少了浪费,节约了更多的能源,促进了经济。

慢时尚是消费理念

服装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服装设计系主任胡蕾认为,其实“慢时尚”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只是冠以一个新的名词而已。说到底,它就是一种成熟的消费理念,换句话说,一个有着成熟的消费理念的,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消费风格的人,基本上都会选择符合慢时尚的消费品。

但是,单纯的就服装生产厂家以及零售商来说,刺激消费者的购物欲望,提高销售量才是他们应对能源与人员成本涨价的最根本方法。所以,对于那些并不是很知名的服装品牌或者是并不是很高端的服装品牌来说,降低价格、压缩利润是他们促进消费的最有效的手段。

这并不是意味着他们不知道要环保,而是现在的中国的服装业很难在消耗能源与环保上达到平衡。相反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可能更加会放弃价格高昂的产品,转而选择看上去不错,价格也还可以的“快时尚”消费品。特别是年轻人,他们更加喜欢快、新鲜、便宜的服饰。为了迎合这些消费者,生产商开发款式基本已经提前了大半年,也就是今年秋冬就已经在设计明年秋冬的产品了,速度越来越快。

但是,无论如何,这种健康、环保、有益的消费观念还是很值得提倡的。而当越来越多消费者树立起了这种成熟的消费观念之后,可能反过来会影响到生产和销售的终端。

慢时尚是私人定制

“慢时尚”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就是其过程的非快速性,就这点来说,私人定制就是很典型的一种“慢时尚”。杭州真正的私人定制并不多,杭州大厦的“恒龙洋服”以及凤起路上的“老合兴”算是其中最大的。“恒龙洋服”的负责人对于“慢时尚”和“私人定制”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经济情况的改变肯定会对很多事情造成影响,但就“私人定制”来说,因为本来的客户群就很有限,而这些人群基本上都是属于经济基础比较好的那一个阶层,对于他们来说,“私人定制”是一种消费习惯,既使外部经济情况发生了改变,还是很难影响到他们的私人定制需求的。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老合兴”身上,没有所谓潮流的款式,基本西装款式,最多就是面料的选择,在这里,你几乎看不到所谓潮流的影响。而起步价6600元的西服面料,也将它的消费人群做了一个最基础、最有效率的划分。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私人定制这件事情。

低迷市场难挡奢侈品劲头

LVMH集团公布三季度财报,LV增长显著

LVMH集团近日公布第三季度财报,由于不景气的金融市场拖累,今年七到九月的营业额增长为6%,而去年同期达到15%。今年前九个月的LVMH集团收入达到120亿欧元。

就单品牌而言,Louis Vuitton品牌由于Damier Graphite和Monogram产品线销售良好而取得两位数的增长,同时Fendi、Donna Karan、Marc Jacobs和Givenchy的配件也强劲增长。

按照业务分类,前三季度服装和皮件业务增长5%,达到42.4亿欧元;香水和化妆品业务上升6%,达到20.8亿欧元,其中Dior Homme Sport香水和Dior Escale香水增长强劲,而BeneFit和Guerlin也表现良好。

手表和珠宝业务增长11%,达到6.56亿欧元,主要归功于Tag Heuer的贡献,Hublot在全球各地都稳定增长,而Zenith的增长主要来自中东,De Beers则主要来自美国。

酒类业务没有增长,反而下降2%到20.4亿欧元,但是在中国和俄罗斯地区强劲增长。
PPR也公布财报,Gucci和Puma贡献明显
法国奢侈品集团PPR第二季度增长4.5%,较去年同期的44.7亿欧元上升到49.7亿欧元,其中奢侈品业务增长8.8%,Puma增长6.3%。其中,Gucci的销售额上升3.8%,达到5.05亿欧元,而在今年第一季度曾经下降3.3%。整个奢侈品业务的增长主要来自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市场,其中单中国就上升83%,中东上升60%,而欧洲和美国的增长分别为14%和10%。Bottega Veneta继续表现强劲,上升13.6%,达到9100万欧元,其中在日本以外的亚洲市场增长56%。Yves Saint Laurent增长25.4%,达到5700万欧元。Balenciaga、Boucheron、Stella McCartney和Alexander McQueen等品牌总共上升23.9%,达到1.08亿欧元。

在惨淡的世界里穿金戴银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2日播发一篇署名文章説,看了过去几周在纽约、米兰和巴黎上演的美轮美奂的时装秀,除让人惊讶地摇头外,很难有其他表示,因为它们与现在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风暴气氛是那么的不和谐。这篇题为《在惨淡的世界里穿金戴银》的文章,要点如下:

时装业永远都受到轻浮,与普通人生活脱节到可笑程度的指责。时装表演则是时装设计师和他们的公司建立公众形象,与客户热情交流的最好机会。

在过去四周中,纽约、米兰和巴黎的时装公司都参加了这场营销活动。甚至在经济最好的时期,要想为T型台上走过的穿金戴银、形象夸张的人物造型进行辩解都很困难。

由于经济如此暗淡,因此在看了设计师多梅尼科·多尔切和斯特凡诺·贾巴纳在米兰举办的绫罗绸缎的睡衣秀,除惊讶地摇头外,很难会有其他的表示。这场秀实在是美轮美奂,但是他们还可能会想些什么?这场经济危机可能是始于美国的房地产业,但很快它就席卷全球。他们难道不看报吗?

公平地说,设计大师6个月前就开始为他们的春天时装秀做准备了,因此他们没有意识到这场金融危机的真正冲击力,是可以原谅的。但是肯定有迹象表明经济正在减速。他们理应多增加"陈列室系列"的分量,以减少那种不和谐的炫耀风。那些系列更加商业化,更贴近现实,T型台上尤其应该保留这样的系列。

然而,美国设计师没有任何借口。房产泡沫早在纽约时装业开始聚焦春天服装秀前就破灭了。购物者已经开始大谈削减开支的问题,并纷纷抱怨高端时装昂贵的价格。然而,设计师继续我行我素。奥斯卡·伦塔2月将他部分最迷人的晚礼服系列亮相舞台。他一件晚礼服的价格可以买得起一辆小型摩托车。(是的,这是一种新的比喻方法。最近这些日子谁还会买车呢?)斯库勒·普罗恩扎的团队在纽约推出了缀满闪光金属片的跳伞服。他们力推的一件展品如果投入生产,价格将高于大部分目前被取消抵押赎回权的房屋所要支付的抵押款。

很难将这种追求奢华的情结付诸于生产,此刻理智告诉我们,即便是那些经济状况很好的人,开支时也需慎重和有所节制。

看来,设计师对这场经济危机作出的反应,就好像它是另一类社会动荡。他们继续遵从这样的理论:美、艺术,还有时装,将被视为是无视冲击的一种行为。他们希望,绝妙华丽的着装将能够点燃希望,燃起乐观的情绪。一件价格1万美元的巴尔曼男上装可以被喝彩为某种精神救助吗?

这是设计师在经济低迷时一贯信奉的哲学。过去它一直起作用。但是现在已经时过境迁。

这是二战期间的想法。各国政府都认为他们的国民需要美,艺术和音乐以使生活不那么难熬。

还记得,在9·11恐怖袭击发生后,上街购物理应是爱国表现吗?这种敦促是可以理解的。这是一种表达方式,表明我们日常生活的欢乐不会因此而黯然失色。

但是当时我们有钱,有很好的信誉。国人可以为国家,为保住资本主义,赊购一双皮靴。

但是这次的情况不同,此刻,人们手头很紧,而服装却很昂贵。购买一件新的缀满珠子的化装舞会服装不再被视为是一种骄傲的挑战行为。穿这样衣服的人更有可能被认为是贪婪无聊之辈中的一员。此刻,购物不再是爱国的表现,而是鲁莽的行为。

品牌受累有人欢笑有人愁

时尚放眼

打开香港电视,最突出的报道不再是《溏心风暴》几位女主角抢“视后”,而是被再三强调的“金融海啸”,跟1998年那次“风暴”相比,字眼同样惊心动魄;再翻看报纸杂志,说一些著名时装店(价格又贵顾客又少的那些)开始出现倒闭潮,如担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御用裁缝几十年的英国高级定制时装生产商哈迪·埃米斯濒临破产。据英国《卫报》报道,一些与房市联系紧密的零售商,包括窗帘经销商罗斯比,以及在商场营销的品牌Miss Sixty都遭遇不同程度的困境。经济不景,时尚品牌受累,这种情形似乎又回来了。

股指下降,裙长也下降

基于1920 年代以来就立足于世的理论,服装长度随着经济的增长或衰退而增减———股指下降的时候,裙长也会下降。近期在各大时装之都发布的新款,昭示了08 秋冬的不景气的状况,一些以迷你裙著称的设计师的T 台上也出现戏剧性的“膝下转变”:Dolce &Gabbana的裙摆吊诡地直降至小腿中部。其次,不过Prada、Missoni、Marni 甚至是Roberto Cavalli 都发布了更纤长的风貌。Cavalli 大谈起在社交场合的遮盖需求。“过分的性感不流行了。如今不再是露肉的年代。”他说。 除了时装设计师有想法,一些分析师也认为,现阶段,时装业面临尴尬。《时尚芭莎》杂志美国版总编格伦达·贝利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说:“历史上每当人们经历困难时期,时装总是会表现其奢华一面。每个人都想做梦。” 将裙摆变长,是不是能让我们在思想上奢华一些?

有人改设计 有人改形式

现今的风貌是圆滑而实穿的,过去几季中常见那种哗众取宠的华丽装饰以及古怪面料不见了。在Balenciaga的发布会上,三个模特穿着别致、简洁、剪裁得很漂亮的鸡尾酒礼服出场。Yves Saint Laurent 的模特们则戴上碗状假发,抹上闪亮的黑色唇膏,穿着简单的针织外套和束腰礼服,塑造出一种摩登的、抽象的外形。 有人改设计,也有人改形式,看Viktor &Rolf 09春夏网上开秀就知道,他们摒弃了高级品牌向来的小众主义,敞开大门寻找更多的看客,把发布会变成该品牌网站现场直播,在他们的网站播出。两位设计师表示,互联网是未来的大趋势,他们希望能抓住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从他们的新官网就可以看出,他们对网络的重视。而他们的新东家———Diesel集团老板Renzo Rosso似乎也希望在这个品牌上玩足花样,吸引人们的视线。

奢侈之底线

也有过来人对熬过这次金融海啸很有信心,尤其是一向很"耐得住寂寞"的奢侈品牌,无论是在销售旺季还是淡季,不论是在经济鼎盛时期亦或是经济萧条时期,他们的价格只可能涨不可能降,譬如一个经典包款起步价数万元的爱马仕,它依然要推出新产品,依然要在中国搞一场最奢侈的品牌发布,选择一个最华贵的地点作为自己派对庆祝地。长假前,爱马仕在北京开了第三家专门店,这是爱马仕在中国大陆地区第十家、也是面积最大的专卖店。

五星级酒店亦是如此,他们不会因为住宿率,就降格以求。他们的总统的套房宁可空着,也绝不会降价出让给消费者。因为他们明白,一旦降了价,品牌就会受到损伤,即使经济萧条也不能降价,因为当经济复苏时,你的价格也回不去了。 价格是品牌的价值最重要的表现,一但在消费者心里形成就不可轻易改变。改变要给足消费者理由,否则都将对品牌形成伤害。如今经济不景,那么大家就相互扶持,熬一熬吧。

明星达人拿什么拯救经济

最近,通过美国一项调查,有2500名热爱时尚的女性表示,明星们的穿着经确实会掀起街头的时尚潮流。“人们买衣服的时候,会参考明星们的装束。”StyleWatch 杂志的发行人米歇尔迈尔在杂志关于明星穿着风格的报告中解释到。

调查同时指出,当詹妮弗安妮斯顿,格温史蒂芬尼,伊娃朗格利亚,詹妮弗洛佩兹还在引领着时尚潮流时,有80%的被调查者表示,她们还会关注新生代女星的穿着哲学,如理查尔比尔森,布莱克莱夫莉。

除了天桥和红地毯,人们更加关注明星们在街头上的穿着打扮。 “你可以看见明星们穿着牛仔裤,踏着moccasin靴子,寄着时髦的围巾。这些也是普通人能买到的, 任何人都买的到,买得起而形成的潮流才是真正的潮流”StyleWatch 的编辑苏珊考夫曼如是说。

据估计,有250万的女性会购买明星穿过或使用过的服饰或时尚单品。

大家会想:在这个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这个潮流必定会受到影响,但事实上并没有。 一位25岁的女性这样解释经济下滑对她消费习惯的影响:“我现在单身,有稳定工作,有没有孩子。”这是20来岁女性的典型情况,她们在购买化妆品,鞋子,包包的时候一点也不迟疑。这大概就是LV在14年三季度销售直线攀升的原因吧。

金融危机 时装都开起华尔街的玩笑

从次贷危机到美国金融危机,从银行破产到救世计划,似乎金融危机已经成了当今最热的话题,老老少少,无一不知,无一不晓。央视二套甚至特别增开了节目,直击此次的华尔街风暴,每天的播放时间也延长至深夜,也就是纽约故事开市。

越是艰难,就越是要苦中做乐。这样自我调侃的精神不是人人都有。那我们就来看Giordano玩他的黑色幽默。Giordano此次就在万圣节前黑色幽默了一下华尔街,推出了几款黑色印花Tee,为了防止法律问题,字母存心都拼错了。有如被血淋淋切割成牛排的美林,有木乃伊和魔鬼雷曼,还有骷髅AIG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