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与荆棘]:2011,时尚中国将会提前进入吗?
春——约会白色
白色———至纯至简,最圣洁的奢侈华丽。经典的白色是柏拉图式的永恒。在一片轻盈澎湃的绚丽春色中,白色像一股难以抗拒的清流,以各式丰富面貌,优雅恬静地流向春天的女士服装时尚国度。与上一季的黑色风潮大相径庭,的春天仿佛要把那些远离的生机和青春的纯美气息重新聚拢,于是白色成为春的宠儿,大放异彩。
作为流行的重点,白色展现出的风情万种刮起了天真而浪漫的“飓风”。不论是运用绸缎、麻料、纯棉、雪纺等不同材质相互拼贴的奇妙设计、或是采用深浅不同的白色色泽来制造立体感,还有以白色为基底、再特别设计出印花浮雕、或几何浮雕等图案的女士服装服饰,让白色呈现更多不可思议的视觉效果。
夏——弥散芬芳
在2011缤纷的夏天,香水到了最得宠的季节。面对琳琅满目的香水,挑选一款香水就如同挑选一款服饰,不同的香氛搭配不同的心情。在2011悠长的夏日里,有生命中最鲜活美妙的回忆,似阵雨后润泽的空气般轻盈清新,似竹林在灼日下蒸腾出烟霭般清冽甘醇……我们的心情透明如水,记忆深处的芬芳,弥散不去,所有值得珍藏的夏日细腻感觉融入各款美妙的香水中,带给人们难以忘却的“夏之香”……
秋——一酷到底
的秋天很中性。这一季的流行风潮仿佛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金属的、摇滚的风格迎面而来,在这个风潮中顺势走走中性路线,飒爽而略带深沉的哥特感觉让人们很酷而且与众不同。
西班牙国宝级的奢侈品牌LOEWE的设计师就将硬朗与妩媚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一片黑白天空下,以各种独特质感焕发风尚的无限魅力。没有沉重的铁链,没有扎眼的尖刺,颇费心思的设计让现代的都会女郎披上一身靓丽的漆皮革短裙及修身长裤。剪裁合身、舒适自然的衣饰,无论是悠闲地走上潮流涌动的街头,还是置身社交聚会,均会吸引无数艳羡目光。
冬——精彩“饰”界
配饰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还是这两年的事。尤其是今年,人们狂热关注首饰的流行与搭配,对饰品的热情令人兴奋。就像奢侈品牌往往用细节说话来划清自己与普通时尚品牌的界限一样,懂得重视细节确实是走向时尚更高层面的一种标志。
建国门内18号:
一个全新的购物形态俱乐部汇集了众多国内外顶级时尚品牌:Ermenegildo Zegna,Armani,Dior,Chanel,MaxMara,GUCCI,BURBERRY,Gianfranco Feree,TRUSSARDI,VERSACE, PRADA, CERRUTI 1881,FENDI,ESCADA,HUGO BOSS,DUPONT,POLO,Liola,白领、安吉奥、吉芬、萨浓、邓浩、玛莎、马克.张等。而这些标志不仅在他们的品牌墙上友展示,而且,在俱乐部会所的大堂,把中间的门关上,门上的玻璃窗也映射出品牌的字样。
日本20多岁的女性中有高达94%的人,拥有一个或以上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LVMH>产品,最近出版的《奢侈品崇拜》(The Cult of the Luxury Brand)一书这样写到.如果13亿中国消费者在走向富裕的过程中,一人买上一件奢侈品,这个市场的规模将会有多大?正是被这样的乐观预测所吸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奢侈品牌最重要的攻坚阵地.
在路透终端上搜寻"奢侈品"和"中国",发现本周几乎每天就有一条相关新闻.周二,卡迪亚(Cartier)手表和Van Cleef &Arpels珠宝的制造商,总部在日内瓦的Richemont<CFR>表示,来自中国和俄罗斯的需求使得他们在最近的一个季度内的销售攀升了10%之多,并称中国已经成为亚太区内第二大市场,对销售增长有了"相当大"的贡献.
周三,美国手提包名牌Coach<COH>报出了超过预期的盈利,并计划扩大在中国的规模.Coach过去半年在中国已经开了4家分店,计划在奥运之前在中国开出15到20家分店.
一片高歌猛进之中也不是没有唱反调的.周一,瑞士手表商斯沃琪(Swatch Group)<UHR><UHRN>报出的全球销售超过了预期,但该公司也表示,中国去年4月引入的奢侈品税暂时损害到了它的利润率.
投资银行高盛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中国是潜在的最大市场,但要在中国卖奢侈品赚钱并不容易.中国能够一年几次自费购买奢侈品人的毕竟还是极少数.奢侈品的高税赋使得一小部分有消费能力的人宁愿去海外购物,让国内门店成了摆设.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估计,10个入驻中国的海外奢侈品牌中,只有一个是赚钱的.
**高赋税有损购买力**
进口奢侈品要交关税、消费税、增值税三种税.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境外奢侈品的价格一般比国内售价便宜3-5成.对于不少奢侈品牌来说,在国内开店不过起个广告作用,这样他们去境外消费发现同样品牌的东西便宜得多,就可能刺激消费.国内奢侈品商店看的人多,买的人少,随着大陆商铺租金飞速上涨,不少门店其实是开着赔钱的.
在香港,奢侈品店密度远高过曼哈顿.这些商店不仅面向本地客户,还有大量销售来自日本和大陆的游客.不过今年开始,旅客从境外携带或邮寄奢侈品进入中国,税率将大幅度提高.其中高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的税率从10%升至30%,化妆品从20%提高到50%.
政策可能会提高中国游客出国购买奢侈品的成本,使得部分销售回流大陆.但这一政策是否会影响到大陆采购团还要看政策执行情况.对于一般自用的商品海关未必会加税,而且就算加了税,海外采购还是有利可图.
**挑剔的消费者**
波士顿咨询公司指出,中国奢侈品的消费人群虽然在快速增长,但目前还容不下所有一拥而入的奢侈品品牌.2005年城镇居民可支配年收入大约1,300美元,只够买一个路易威登手提包.根据AC Nielsen的数据,中国13亿人中真正买的起奢侈品的人年收入应在25万元人民币以上,而这样的人只有1,500万左右.
中国普通消费者就算买得起名牌手袋,也不可能各种牌子款式买上几个,而会集中在一个知名度最高,最容易让人认出来的品牌.如果不是行业内排名数一数二的顶尖品牌,在中国开店盈利空间就不会大.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已经走向成熟,比原来更为"挑剔".奢侈品牌刚进入国内的时候,国人津津乐道的雷达表等在中国广告力度大的二线牌子,但追渐他们追求真正一线的品牌.根据华润报告,中国消费者最亲徕的手表是顶级牌子Patek Philippe,动辄也要十万美元一只.
不少亚洲消费者因为省吃俭用好几个月才能买上一件奢侈品,因此对产品的质量要求特别高.路易威登在日本市场发现,一些在巴黎总店卖一点问题没有的包,在日本卖的时候往往会因为极小的瑕疵被退回.
对奢侈品厂商来说,在中国经营还遇到了新问题.奢侈品最大的优势就是质量,但日前上海市工商局对知名品牌服装的抽查结果显示合格率仅为58%,包括Chanel、Burberry、Dior等10馀个知名品牌的服装都被检出不合格,有的被发现穿着可能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
虽然对不少奢侈品牌来说,在中国要赚钱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进军中国的热情.中国这个市场实在太重要,奢侈品公司往往底气雄厚,赔上几年没多大关系.何况如果没有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奢侈品市场占有一席阵地,还算什麽国际一流品牌?因此就算在中国经营千难万难,也要知难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