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服饰资料 > 穿衣戴帽 各有所好-02 > 详细内容

惹“祸”上身

古往今来,形容漂亮女子为罪恶根源的话语莫过于“红颜祸水”了。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女士,尤其是具有倾国倾城之貌的女子是引发历史上征战伐诛、生灵涂炭的“导火线”。如有名的特洛伊战争是因为海伦的被掠夺,我国历史上吴三桂引清兵大举入关的举措是源于爱妾陈圆圆的被劫持。还有唐代安史之乱的爆发,大美人杨玉环又怎能逃脱掉历史的惩罚,马嵬坡的千古一吊令人凭空增添几许悲伤和无奈。祸焉?福焉?女士的命运在历史的年轮中翻开了一页又一页。

西汉时期传唱的《佳人歌》仍在耳边回响: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确实是佳人难得!诗中的“倾国”与“倾城”实际上是对佳人整体形象的概括和描述。因为女士的美,不单单是指漂亮的脸蛋,还包括身材、气质、学识、修养等。虽然古时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但能够在历史上名垂千古的,往往是那些才貌双全、有胆有识的女子。如果真要把“红颜”等同于“祸水”的话,那么,这“祸”的根源就是女士的容貌、体态和服饰三者之间的和谐搭配所营造的一种让人无法割舍的美。而美丽的容貌是造物主的安排,服饰和体态则是后天的锤炼,又怎能以“祸”来扼杀呢?需要指出的是,在脸上涂脂抹粉,在手上披金戴银,在身上穿绫着缎,都只是外表的华丽而已。它确实令人侧目而视,慨叹不已,只是“叹”的是“物”而已。聪明的女性不会只满足于表面的张扬,她真正需要的是一份内敛的美,是一份恰到好处,不愠不火的美。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敢于标新立异是新新人类丝毫不受观念羁绊的表现。如服饰上的超常规着装,以裤管上剪油、鼻孔上打洞、肚脐上穿洞等行为标谤“个性”、“另类”的做法令人深思。新千年后流行的人体彩绘成为继上述做法的又一热门之选,实在离不开时尚的“保驾护航”。

总起来看,人体彩绘具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单色体绘。就是用墨黑的颜色在人体或人体的某一部位画上令自己心仪的图案,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部落首领或英雄人物。黑色的图案映衬着人体黄色的肌肤,非常地单纯,又非常地醒目。况且,黑色又是一款经典色,绘在肌肤上的图案可以跟任何颜色的服装进行搭配,丝毫不要担心是否会出格。二是双色体绘。与单色体绘相比,显得稍微复杂一些。既要考虑图案本身两种色彩的协调性,又要考虑所穿的服装色彩是否与其相配。最好是同色系之间的相互转换。比如说,体绘的图案是黑色和红色的相互映衬,这时如果在着装上选择红色系或黑色系的话,相对来说会比较稳妥。如果体绘图案是蓝色和绿色的搭配,假如再穿上一件紫色的话,就会让人觉得不知所措。三是多色体绘。选择的颜色可以是三种或三种以上,只要你不担心自己的皮肤会变成是一块大花布的话,因为这也是一种特色。多色体绘在图案的选择上非常自由。可以是多种植物的并列,也可以是植物与植物的嫁接,或者是植物和动物的碰撞,植物和神灵的若隐若藏等。多种色彩映衬下的体绘图案会显得非常地饱满和亮丽,但在与衣服搭配时,最好能选择单色的服装,这是从色彩学的原理进行考虑的。

有感于人体彩绘的独特与新潮,也有感于人体彩绘的裸露与大胆,所以,在进行人体彩绘时,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许多约定俗成的做法:一,进行体绘时,不能心存一丝杂念。为什么?因为体绘是一门艺术,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展示美。体绘师在全裸或半裸的人体上进行创作时,主要是把一种美的形式和美的信息,传递给每一位酷爱体绘的人们。所以,任何的私心杂念、歪门邪道,都会有碍体绘艺术的健康发展。二,体绘时,不能用手指触碰模特儿的身体,否则视为不敬。三,体绘图案的选择应符合本民族的是非观和审美观。比如说,中国是龙的传人,埃及是鹰的子孙。如果在这两个国度上,对龙和鹰有所亵读的话,肯定会招来许多的责难和辱骂,毕竟这是全民族共同遵从的祖先。

试想,把这样的“美”画在身上,藏在心里,又怎能用一个“祸”字妄加武断。时尚的潮流中,能够产生“祸”字的根源实在是太多了,如一只发簪,一对耳环,一枚戒指,一支口红等。假如把产生美的途径都归为“祸”的话,那么我认为,惹“祸”上身倒不失为是一个明智之举,只要你认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