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主页 > 服饰资料 > 穿衣戴帽 各有所好-02 > 详细内容

人美鸥主编上课摘要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

(人美鸥主编上课摘要)

漳浦县大南坂中学 邱 枫

一、人美出版社简介:刊头《人民美术出版社》,是1951年,周恩来亲笔所题。

二、人美教材的特点:广泛的文化背景。

(1)突出课程标准关于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的界定,增加美术教材的文化含量,让学生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

(2)树立新教材观,重新认识作为普通公民需要的美术造型基础,构建美术教学内容体系。

①线的造型:小学“简单的线”;中学“手绘的线条”。

②顏色搭配。

③欣赏能力。

④设计课:过去的设计课只是手工课,设计,应有与绘画不同的本质特点——“为人民服务”。

(3)在美术学习中,突出了教育部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4)综合式教学方法——探索美术鉴赏课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传授式教学。

从当代教育理论研究看学习方式,不仅要有学习方式和组织形式,有些接受学习也是必要的。

在教材的知识建构上,首先打破了以往美术鉴赏的单一历史性,这次我们是将原有的历史线索和美术知识置于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法则之下,以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来统领美术知识。

特别关注美术鉴赏的基本原则的学习以及鉴赏知识和能力。

教学建议一:研读本教科书,在第一课理解鉴赏原则后,从 后12课中找到相应的案例。

教学建议二:教师可首先开讲本教材中的鉴赏原则,并带领学生对书中的作品范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知识。

教学建议三:美术知识与审美的结合。

在以往的教学中,多注意美术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审美的过程。美术鉴赏应是学习知识和审美活动同时作用,互为需要,不能分裂的整体。

教师一定要把美术鉴赏看作是审美的过程,切不可把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第一印象影响为教师自己的审美印象。

三、着重培养五种能力:

1、知觉能力。

要求学生看懂作品的表现内容,感受第一印象;师生共同探究作品的创作背景、特点、实际作用、表达方法、风格、创作过程。

2、描述能力。

教师对作品题材、表现内容的表述;学生着重感官上的描述。

3、对作品的解读能力。

教师分析后,让学生按教师的研究思路认识作品。

4、批判思维的能力。

①对美术作品的接受态度。

②容忍费解的作品。

③能允许不同的观点。

④有一种怀疑的态度。

5、查找资料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将讲授上的作用。

四、鉴赏三过程:

1、直觉感受作品——自我表达。

2、上升理论分析作品。

3、回到作品——运用知识,自我阐述。

五、关于设计课。

设计:制作生活所必需,注重材料、构造、功能。

如鸟巢、鸟蛋、水立方等创意,需要设计理念与概念相结合。

六、关于服装设计课的色彩学:

遵循“和谐为美”的基本原则。

1、同类色——运用不同材质产生对比。

2、邻近色——微妙对比带来视觉协和感。

3、对比色——搭配技巧,大小、多少的比例要把握好。

4、用装饰物——利用第三种颜色,协调或点缀原有的搭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