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工作会议讲话_经济工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工作作个简要发言:
一、临翔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状况及今年任务安排
今年3月开展的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建立了临翔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基础数据库,摸清了全区农村民居现状,为实施好全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提供了依据。全区共有民居房屋53106间,建筑面积428455平方米,以建筑年代分:1979年以前14345间1199764平方米;1980年至1989年17588间1460982平方米;1990年至1999年12632间885124平方米;2000年至今年6月8541间738681平方米。以建筑结构分:砖混结构3908间660335平方米;砖木结构7533间639505平方米;土木结构41653间2984381平方米;其它结构12间330平方米,所有结构中墙抬梁为18457间998705平方米。以抗震性能分:抗震性能低于6级的39202 间2625498平方米,其中:需要加固改造的26696间1787738平方米;需要拆除重建的12506间837760平方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从今年起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完成拆除重建100万户,加固改造200万户的农村民居防震工程,到2020年力争全省农村民居基本具备防御6级左右,相当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的防震能力,我区去年已完成1700户,其中拆除重建600户,加固及加固改造1100户,还有37502户民居房需要拆除重建或加固改造,任务十分重,今年省市下达我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指标900户,要求区级配套150户,共要求完成1050户(含残疾人危房改造40户)。经区委、政府研究,全区完成1111 户。
二、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及早安排,积极争取工作主动权。我区农村主要建房是在冬春两个晴天季节,而市上要求我区于今年1月30日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有利的晴天施工时间只有三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建议各乡(镇、街道)会后立即行动,及早安排,组织群众在雨季准备好建筑材料并做好施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确保进入晴天季节能马上顺利施工,避免出现上年似的被动局面。
(二)强化宣传引导。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会议、板报、标语等宣传方式,以今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房屋受灾情况为事例,大力宣传地震安全常识及我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成果、典型经验、政策措施、主要做法,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增强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共同营造我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工程实施对象的确定,一定要公开运作,对提出申请但未列入项目补助的农户,要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不要让群众对我们的工作产生意见。同时要积极引导群众,未纳入项目补助的新建民居都要融入抗震设防内容,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建盖,不要出现项目农户在进行加固改造,其它农户在建盖新的危房。
(三)加强培训,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实施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各乡(镇、街道)要对村组干部及农村工匠进行地震安全知识和加固改造技术培训工作,组建自己的专业队伍,实行持证上岗。要继续实行领导包村包片,乡村干部包户的工作制度,扎实抓好工程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质量。
(四)抓好痕迹管理。
各乡镇(街道)要注重抓好痕迹管理,按照“户有卡、村有薄、乡有册”的要求完善痕迹材料,在落实工程建设实施对象时要做好房屋建设前原貌采集工作,工程结束后将一套完整的痕迹材料上报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20日上报工程进度报表及工作开展情况书面材料,相关工作表以邮件下发各乡镇(街道)。
(五)严格技术规范。工程建设一定要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技术导则》、《临翔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加固改造(拆除重建)技术方案》的规定,相关技术方案会后发到各乡(镇、街道)。
1、搞好农村民居抗震防灾规划
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把农村民居抗震防灾的疏散通道、紧急避险场地、民居建造规避不利地段等内容纳入村容村貌整治规划,规划中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场地选择:选择稳定岩石,坚硬土,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对房屋抗震有利的地段为民居地域,避开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等不利于房屋抗震的地段;二是做好村镇民居地域道路建设,控制房屋密度,每个村庄应留有充分的空旷避险场地和疏散通道;三是合理规划配电设备,供排水管道等设施,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2、建设标准
建筑风格上条件较好的参照市委新农办提供的抗震能力较强的23种户型建设,条件较差的结合当地民风民俗,突出特色,以自然村为单位统一规划设计,做到一村一品。经济条件好的拆除重建户以砖混结构为主建设,墙体粉刷白灰并作防水处理,达到8级抗震设防标准,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经济条件较差的为砖木结构为主,浇灌地脚圈梁和四大柱,墙体粉刷白灰,青瓦屋面,达到6级抗震设防标准,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加固改造对原有房屋进行墙体及接点加固,墙体粉刷白灰,并作防水处理,青瓦屋面或琉璃瓦屋面,达到6级抗震设防标准;加固设防主要是进行接点加固、屋面检修和墙体防水处理,达到6级抗震设防标准。要特别注意的是拆除重建不允许墙挑担房屋出现,门窗面积不宜过大,加固和加固改造有墙挑担房屋的,必须加柱处理,木屋架一律用抱箍、扁铁或螺栓加固,不允许用扒钉加固。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工作作个简要发言:
一、临翔区农村民居抗震性能状况及今年任务安排
今年3月开展的农村民居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建立了临翔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基础数据库,摸清了全区农村民居现状,为实施好全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提供了依据。全区共有民居房屋53106间,建筑面积428455平方米,以建筑年代分:1979年以前14345间1199764平方米;1980年至1989年17588间1460982平方米;1990年至1999年12632间885124平方米;2000年至今年6月8541间738681平方米。以建筑结构分:砖混结构3908间660335平方米;砖木结构7533间639505平方米;土木结构41653间2984381平方米;其它结构12间330平方米,所有结构中墙抬梁为18457间998705平方米。以抗震性能分:抗震性能低于6级的39202 间2625498平方米,其中:需要加固改造的26696间1787738平方米;需要拆除重建的12506间837760平方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从今年起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完成拆除重建100万户,加固改造200万户的农村民居防震工程,到2020年力争全省农村民居基本具备防御6级左右,相当于当地地震基本烈度的防震能力,我区去年已完成1700户,其中拆除重建600户,加固及加固改造1100户,还有37502户民居房需要拆除重建或加固改造,任务十分重,今年省市下达我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指标900户,要求区级配套150户,共要求完成1050户(含残疾人危房改造40户)。经区委、政府研究,全区完成1111 户。
二、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及早安排,积极争取工作主动权。我区农村主要建房是在冬春两个晴天季节,而市上要求我区于今年1月30日前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有利的晴天施工时间只有三个月,时间紧、任务重,建议各乡(镇、街道)会后立即行动,及早安排,组织群众在雨季准备好建筑材料并做好施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确保进入晴天季节能马上顺利施工,避免出现上年似的被动局面。
(二)强化宣传引导。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会议、板报、标语等宣传方式,以今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房屋受灾情况为事例,大力宣传地震安全常识及我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成果、典型经验、政策措施、主要做法,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增强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热情和积极主动性,共同营造我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工程实施对象的确定,一定要公开运作,对提出申请但未列入项目补助的农户,要认真做好解释工作,不要让群众对我们的工作产生意见。同时要积极引导群众,未纳入项目补助的新建民居都要融入抗震设防内容,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建盖,不要出现项目农户在进行加固改造,其它农户在建盖新的危房。
(三)加强培训,抓好工程质量管理。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实施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各乡(镇、街道)要对村组干部及农村工匠进行地震安全知识和加固改造技术培训工作,组建自己的专业队伍,实行持证上岗。要继续实行领导包村包片,乡村干部包户的工作制度,扎实抓好工程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质量。
(四)抓好痕迹管理。
各乡镇(街道)要注重抓好痕迹管理,按照“户有卡、村有薄、乡有册”的要求完善痕迹材料,在落实工程建设实施对象时要做好房屋建设前原貌采集工作,工程结束后将一套完整的痕迹材料上报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20日上报工程进度报表及工作开展情况书面材料,相关工作表以邮件下发各乡镇(街道)。
(五)严格技术规范。工程建设一定要严格按照《云南省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技术导则》、《临翔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加固改造(拆除重建)技术方案》的规定,相关技术方案会后发到各乡(镇、街道)。
1、搞好农村民居抗震防灾规划
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把农村民居抗震防灾的疏散通道、紧急避险场地、民居建造规避不利地段等内容纳入村容村貌整治规划,规划中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场地选择:选择稳定岩石,坚硬土,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对房屋抗震有利的地段为民居地域,避开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等不利于房屋抗震的地段;二是做好村镇民居地域道路建设,控制房屋密度,每个村庄应留有充分的空旷避险场地和疏散通道;三是合理规划配电设备,供排水管道等设施,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2、建设标准
建筑风格上条件较好的参照市委新农办提供的抗震能力较强的23种户型建设,条件较差的结合当地民风民俗,突出特色,以自然村为单位统一规划设计,做到一村一品。经济条件好的拆除重建户以砖混结构为主建设,墙体粉刷白灰并作防水处理,达到8级抗震设防标准,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经济条件较差的为砖木结构为主,浇灌地脚圈梁和四大柱,墙体粉刷白灰,青瓦屋面,达到6级抗震设防标准,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15平方米;加固改造对原有房屋进行墙体及接点加固,墙体粉刷白灰,并作防水处理,青瓦屋面或琉璃瓦屋面,达到6级抗震设防标准;加固设防主要是进行接点加固、屋面检修和墙体防水处理,达到6级抗震设防标准。要特别注意的是拆除重建不允许墙挑担房屋出现,门窗面积不宜过大,加固和加固改造有墙挑担房屋的,必须加柱处理,木屋架一律用抱箍、扁铁或螺栓加固,不允许用扒钉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