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广东高考生物命题预测和备考建议_高考生物
有效抓住题意
少写“套话”
今年,生物将首次列入“理综”科的考试中。与去年单科考试相比,无论是题量还是分值都发生较大变化。在最后冲刺阶段,要如何进行备考?考试中又有哪些增分策略?
为此,记者日前走访华南师范大命学院唐田,她对高考生物科考试颇有研究,并多年参加高考生物科的评卷工作。
命题预测
能力检测是命题绝对重点
与去年生物单科考试相比,今年“理综”中的生物科将发生较大变化。单选题从20道变为6道,双选题从8道变成2道,而非选择题从10道变成4道。每道题的分值也相应提高,单选题为4分,双选题是6分,而非选择题则是14分。
“在‘理综’的考试中,生物科的考点覆盖面不可避免要变小,但从考试涵盖的范围来说,大部分内容还是和往年一样,换言之,对考生来说,在能力要求上是没有变化的。而把三个科目综合在一张试卷上,某种程度上说难度增大了,考生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唐田分析道。
至于命题思路和技巧,她预测不会发生大改变。今年开始,高考考试内容、能力要求方面都出现了诸多变化,但命题思路和技巧却并未像新旧课程更替那样有一个明显的转折和变化,若对率先进入新课程四省区高考生物进行纵向比较,或对近两年来各地高考生物试题进行横向比较,都可以得到证明。这一方面是为了实现新旧高考的平稳过渡,另一方面,正如观念、方法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命题技巧的提升也同样需要知识、经验和方法的积累。
今年考生群体发生变化,原来单科考试时,报考不同学科群体的平均水平不一样,相较之下,考生群要稍高一些,而生物科考生群相较要低一些,那是否意味着生物科的难度会提高?唐田分析,对命题者来说,把试题难度控制在0.55~0.60之间都是较理想的,但他们还必须考虑这三个学科的难度是否要协调?要怎么协调?由于今年是第一年,难度不好说,一切要待考试结束后的统计才可以得知。
但无论如何,唐老师指出,近年来高考生物命题的重点已转向能力检测。从今年高考大纲对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对考生各项基本能力的检测是命题的绝对重点,而这种能力要求可以主要归结为:处理能力和探究能力。
增分策略
善于对题目信息进行提取
唐老师指出,从近年生物科考试的情况来看,制约考生得高分的瓶颈之一是在审题上。“考生不能很好理解出题者所提出问题的本质,导致答非所问,或者答偏,这些都导致丢分。”她说。而要避免这个问题,她认为,要善于对题目的信息进行提取,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要“读懂题”、“抓住题意”。题目信息的呈现方式有三类:文字、表格和图形。高考题目常采用不同形式来描述某种实验处理方法、自然现象、生理过程等等,且使用的材料常常不在范围内,以创设一个对考生而言新的问题情境。要有效“抓住题意”,首先需要像题那样,将题目中以文字、表格或图形呈现的信息一条条清理出来,然后区分出有关信息和无关信息,最后归纳出所有有用的信息,完成对题意的正确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题目问题进行“重构”。
而制约考生得高分的另一个瓶颈是探究能力的薄弱。唐老师分析,探究能力的核心是思维风格和思维模式,但如今在教学中普遍关注度不够。表现在试卷上,生物科有进行实验设计的题目,但现在大多数考生处于“纸上谈兵”的状态,缺乏实际训练。大多数考生在设计实验步骤时都会套用“取材—分组—处理方法—观测结果”四个环节,但缺乏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处理,在结果的预测和分析方面,也有类似情况。
“这可以概括为写‘套话’,但写‘套话’得分不会高。”唐田说。她建议,对基础差的学生,写“套话”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对程度好的学生,要想得到高的分数,必须尽量少写套话。
备考建议
高三生物后期复习策略
今年广东新高考对理科生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理科综合的出现,而今年广东理科综合生物的分值占100分。生物兼具理科的逻辑思维和文科的记忆特点,因此后期科学的复习会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后期应以专题复习为主线,突出重点、渗透考点、联系热点,把知识连成线、铺成面、织成网,实现知识的重新有效整合。
要取得生物复习的胜利要保证自己“全取基础题,力争中档题,决胜高档题”。同学们可以从这些方面下一些工夫:
1.夯实基础,强化主干
夯实基础,关键在教材。在最后备考阶段,学生完全不知道的知识已经比较少,学生往往忽视了课本知识,纯粹为了做题而做题,结果容易出现考试答题脱离教材,或者是结论性的语言理解不到位,概念性的知识记忆不准确,丢失自己应得的分数。
学会看书,勤于翻书,后期看书两个特点:(1)通过错题找到自己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看书,并对自己的错漏在书中所处的位置进行定位,清晰并弥补自己的薄弱。(2)对看书的知识做相关内容的链接式翻书,有助对你的知识体系的深入理解。
强化主干,要知道什么是主干,从近几年高考试卷看,理综考题涉及的内容虽然几乎涵盖了高中生物全部知识内容,而细胞代谢,生命活动调节和免疫,遗传、变异三大主干知识的考查却是稳定的,且所占比例很大,由此可见,主干知识是常考不衰的重点。
2.提高能力、归纳技巧
后阶段复习重点在提高能力上下工夫,特别是审题的能力,而审题关键在于如何将题干(有些题干是新背景)信息转化为自己所熟悉的知识,然后用自己熟悉的知识解答问题。
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可归纳解题技巧,如曲线坐标题、图形图表题的解题技巧、遗传系谱图鉴别技巧、数据分析和概率计算技巧、材料信息题解题技巧、实验题解题技巧等。
3.勤于反思、查漏补缺
每周能抽出一定时间回顾自己做过的题,考过的试卷,进行反思,查漏补缺。
查漏补缺关键:在于知识点和解题思路的落实。
最好的形式:错题归纳本。选入错题本有三种:自己一错再错的题;老师重点讲解的题;自己做错的新题型。
在高考前最后几天中在你手中最有价值的就是你的错题本。通过查缺补漏达到你能力的升华。避免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取得主动权,让失误减小到最低程度。
4.联系实践,关注热点
关注社会,强调应用,特别是具有华南特色的社会热点,及其相关新情境问题已逐渐演变为近年来主流题型。
解题时不要被题目中材料信息的外表所迷惑,这些新情境只不过是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其知识落点仍在教材中,而且通常是试题材料越新,涉及的知识方法反而越简单。
教材中的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生产实践相联系,学习时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热点比如低碳生活;全球暖化;绿色广州、绿色亚运;新型能源、环保农业。可以联系的还有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蛋白质的知识;血糖与糖尿病;细胞呼吸与农业生产、果蔬和粮食种子的储存等。(作者: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生物高级 刘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