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23 > > 详细内容

高考综合科目复习诀窍_高考大综

    复习
    指导 胡越平(福建师大附中生物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
    边读书边做题 重视实验设计
    最后20天的生物科复习,应当注意读书与习题相结合的复习方式。读书可以提高答题的准确率,适当做题可提高答题的速度,做好两者结合训练,是取得高分的基础。
    [备考建议]
    1.重点章节重点突破复习
    从近年命题趋势分析,高考检测以重点主干知识为主,注重能力测试,重点章节中的概念、原理、规律要牢固掌握,并且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注意章节中的内在联系
    生物学科题量较少,但要有一定的覆盖面和难度。因此,题目中章节之间知识综合的可能性较大。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对一些有关联的知识点做一些归纳,既便于过程的记忆,又能在考试过程中赢得宝贵的时间。
    3.经常通读课文
    无论什么综合题,都能够在课本中找到出处。间隔一段时间,要安排对课文进行通读梳理一遍,防止知识的回生,强化结论性语言和记忆。高考不变的指导思想,是考查运用所学过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生物学问题。后期复习,学生仍然要注重回归课本,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把散落在课本中的各知识点再逐一梳理清楚。要强化结论性语言和记忆。遇到新情景的试题,要善于把题目中的考点挖掘出来。
    [复习重点]
    1.选择一些与实验有关的练习
    在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应准确提取题干,学会以参考课本实验为基础,从而设计实验方法步骤。现有学生大部分能较好考虑对照原则、等量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等,但不能过于机械化答题。要从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出发,分析这些原则的应用。在实验方法和步骤的叙述中,要用严格规范的专业术语表达,多运用课本语言和善于利用题干语言,是解决表达能力的一个基本方法。
    2.加强信息转化能力训练
    近年来高考命题以文字、图形、表格等形式出现的频率增多。此类题不仅直观形象,而且信息量大、覆盖面广,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高,能较好地体现生物学科的特点,反映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3.对以往做过的题目适当回顾,特别是错题和难题,后期练习要排除过于简单、过于冷僻、难度过高的题目。
    复习
    指导教师 马玉珍(福建师大附中政治教研组副组长、高级教师)
    夯实基础构建体系 时政热点充分关注
    在最后的20多天做好两件事:一是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在手心不慌;二是回到课本、大纲,夯实基础。定计划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每天的、每周的,按部就班,才能有条不紊,争取再完整系统地复习一遍;几次质检下来,发现多数同学基础还是不牢*,存在很多漏洞,这时更加要回到课本、回到基础知识上,一是看考纲的考点,二是看教材的内容,构建知识体系。比如说哲学部分,把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人生价值观这几个部分全面吃透,有一个版块的观念,试题出来能够快速地反射相应的内容。
    [备考建议]
    夯实基础,具体说来,就是要突破自己的重点、难点,比如哲学,反复考查的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很多同学还是没有理解原理本身,方法论是用来指导具体问题的实际应用,怎么用、用什么原理,要懂得分析,结合具体的试题来比较、理解其中的内涵。
    这一阶段,根据自己的情况,每周做2~3份的综合试题,但关键还在于读书,和同学多交流。
    而对于想得高分的考生来说,还需要做的另一件工作是培养一定的创新思维。每年的高考试题都会出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老师教不到的东西,要善于发现试题中的新的创意点,遇到这样试题,别乱,灵活处理,想一想可以和哪些教材接近,转化过来,找到相通的点。
    比如往年试卷中出现“气象经济”,政治课本里没有太多的涉及,但聪明的考生就会联想到“气象信息”是服务业,就从第三产业的角度切入。
    材料在课外,但最后还是运用课本知识来应对,关键是如何转化。中上层次的考生都应该勇于开拓,大胆联系。提炼关键信息,与课文的知识有机结合。
    [复习重点]
    政治科尤其应该关注热点,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个人理解今年重要的热点有以下8个:
    1.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个很宽泛的范畴,具体说比如收入差距、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住房问题等等;
    2.公平问题;
    3.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问题;
    4.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5.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6.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7.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8.坚持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热点不能泛泛理解,如何把握这些热点?要对时政背景、来龙去脉、出台的相关政策、法律以及国际重大问题的背景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掌握,这是*平时的积累,但这一阶段的梳理也同样重要。
    用哪些知识结合分析,经济学、哲学或者政治常识,要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解分析,养成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提高解题能力。
    股市热,这样过于专业的知识不会考,但有可能会出现相关的背景,比如可以与经济的持续发展联系、与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相联系;时政热点应该着重关注民生问题,比如地域、行业的收入差距,国家是采取什么手段(经济、行政、法律等)调控;医保、社保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对低保人群的制度建设;就业问题等都值得着重关注。
    再比如教育公平性也是今年很热的一个话题,义务教育法的施行、部属高校师范类学生免学费、高等职业教育推进以及奖助学金制度的完善,可以从全面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国家履行了什么职能,政府提出优先发展教育、立法推动义务教育,依法执政、执政等方面来阐述;从哲学上说,教育公平要解决的是人的素质问题、人的生存发展问题,人的问题也是国家社会发展、民族振兴的问题,可以用联系的观点、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观点来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对热点的多层次全面思考分析。
    对以上热点的分析要做到专题化,可以结合具体试题来完成。
    复习
    指导教师 张安(福建师大附中高三理综组组长、特级教师)
    临场发挥很重要 “读看理念”是关键
    高考物理学科尤为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在最后20天的冲刺阶段,考生不能指望通过大量做题“押”中高考题目,而要认识到,这一阶段进行模拟训练主要是为了检查自己的知识缺漏,调整考试状态,掌握应试策略。
    [备考建议]
    应试前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其次要懂得一些临场发挥的小技巧,考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可强化这方面的训练。
    1.高考时考生可能遇到训练的类似题目,此时决不能放松警惕,一定要仔细审题,认清前提条件,排除类似习题的干扰,重新按题意作答,即“熟题生做”。
    2.把会做的题目做好,正常发挥就能考好。物理科是理科综合中分数最高的一门,也是最难的。遇到难题可选择跳过,“好吃的先吃,硬骨头等最后啃”。通常情况下,应当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