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化学的复习策略和建议_高考化学
一、今年全国特点
1、考查主干、核心知识,保持试题稳定的特点
重点考查的是主干知识,包括:氧化还原方程式判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速率与平衡、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电解质溶液理论,电化学、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差量法计算、质量分数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实验等等。
2、注重对化学用语的考查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是化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关键环节。对化学基本用语的考查是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又一大特点。其中对化学用语的考查包括多个化学式,多个结构简式,多个化学方程式,总分值达40多分,约占化学部分总分的40%。
3、试题情景学生熟悉,但立意新颖、设问角度广泛,新课改的理念初现端倪。重点考查考生已有和潜在的学习能力,突出试题新颖的特点
试题通过创设新的情境,着重考查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发挥试题的选拔功能。如第27题通过图式的表达方式,考察学生提取有效的能力和速率、平衡原理的运用;在考查化学知识、技能的同时,着重对考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加强对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又如30题,本题是一道有机化学的综合题,以有机物的转化关系为背景,考查的知识内容包括通过计算推导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官能团及其性质、书写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总体看来,本题与往年高考卷有机试题保持一定稳定性,试题的难度不大,考查的内容都是中学有机化学中较为基础、较为典型的知识。本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多角度展开设问,将有机合成信息放于最后,有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本题保持了对考生接受信息加以分析、推理并结合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考查力度。
4、加大计算量但忽略计算过程,体现试题的变化
化学计算在近年高考中要求一直不高,甚至有降低的趋势,但今年试题计算量较大。
二、对今年高考的估计
稳定是大局、是头等大事、是一切的前提——高考无大变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只能是稳中求变、稳中求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高考已经进行,保证更好地完成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高考的平稳过渡,是明智的稳妥决策。真正达到稳定的核心有两个:立足基础知识、考查基本能力不变;试题题量、难易程度恰当。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的局限决定了试题抽样的集中性——只能是该学科的主干、核心、基础、重点、可再生的、对今后学习有价值的知识与能力。因而基本判断是:高考题一定是原创的或深度改编的, 08、今年试题都会成为10年潜在的参照,题型和题量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重在理解、适度延伸、关注迁移。
三、复习建议
高考复习进入最后两个多月的复习阶段,利用这不多的时间,要让学生全面系统复习,提高应试能力,在将来高考的考场上,能从容应对,完美发挥,取得理想成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复习和准备。
1、帮助学生建构、梳理知识网络体系。在前面的复习中已完成了第一轮复习,使学生对所有化学知识点复习了解了一遍,侧重点在于对各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现在进行的复习主要是将化学知识分块复习,侧重于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做法是将每一块知识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等,横向、纵向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如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以重要的物质为中心发散辐射开来,可与电解质、化合价、化学键、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物质结构、离子的水解等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2、专题分析,渗透学科思想,训练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第二轮复习中,不仅要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网络体系,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渗透化学中的重要思想,如各种守恒、各种平衡、周期律、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等,同时还要将化学学科思想和其它学科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提高学生的诸如分析、推理、综合、发散等思维能力,达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清晰的解题思路和高效的解题方法。如遇到与氧化还原有关的问题时,应从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化合价守恒、电荷守恒、有氧化必有还原、电子有得必有失、化合价有升必有降、氧化性和还原性有强必有弱等方面,去分析、推理、综合、计算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高效地审题解题。
3、回归基础,提高能力。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看出,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使一部分新信息、新情景类的信息题,让学生回答和解决的仍然是基础问题。所以,越临近高考,越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回归基础最重要的做法是让学生对常见物质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等化学用语加强练习,避免学生推理正确,表达失误的现象。提高能力除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还应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难题和较易题的关系,打破题目顺序,由易到难,提高速度和效率,防止该得的分由于时间处理不当失分的现象。
4、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学生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应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选择符合《考纲》和近几年高考题目相近的题以及高考原题和改编题。通过模拟训练,师生双方可以发现复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补救,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另外每个学生的纠错习惯必须养成,通过多次的纠错,才能将学生习惯性的错误彻底改变。还有对学生弱项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如化学实验方面,应随时复习,随时训练。
5、心理调整。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学生在紧张学习的同时,会产生思想焦虑、心理紧张等现象,这是正常现象。首先,需要和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心理辅导以及学生的自我调整,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科知识的复习和解题能力的训练中,心中不必有过多的顾虑,只要基础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自然自信而不畏惧。其次,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自我调节思想和情绪,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高考。第三,给学生一些自我调节、自我放松、缓解压力的时间和空间,这一方面应和家长合作交流,给学生一定的休闲娱乐、社交的时间和空间。
1、考查主干、核心知识,保持试题稳定的特点
重点考查的是主干知识,包括:氧化还原方程式判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速率与平衡、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电解质溶液理论,电化学、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计算(差量法计算、质量分数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化学实验等等。
2、注重对化学用语的考查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是化学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关键环节。对化学基本用语的考查是今年高考化学试题的又一大特点。其中对化学用语的考查包括多个化学式,多个结构简式,多个化学方程式,总分值达40多分,约占化学部分总分的40%。
3、试题情景学生熟悉,但立意新颖、设问角度广泛,新课改的理念初现端倪。重点考查考生已有和潜在的学习能力,突出试题新颖的特点
试题通过创设新的情境,着重考查知识的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发挥试题的选拔功能。如第27题通过图式的表达方式,考察学生提取有效的能力和速率、平衡原理的运用;在考查化学知识、技能的同时,着重对考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查,加强对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考查。又如30题,本题是一道有机化学的综合题,以有机物的转化关系为背景,考查的知识内容包括通过计算推导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官能团及其性质、书写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及化学方程式等。总体看来,本题与往年高考卷有机试题保持一定稳定性,试题的难度不大,考查的内容都是中学有机化学中较为基础、较为典型的知识。本题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多角度展开设问,将有机合成信息放于最后,有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本题保持了对考生接受信息加以分析、推理并结合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考查力度。
4、加大计算量但忽略计算过程,体现试题的变化
化学计算在近年高考中要求一直不高,甚至有降低的趋势,但今年试题计算量较大。
二、对今年高考的估计
稳定是大局、是头等大事、是一切的前提——高考无大变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只能是稳中求变、稳中求新。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高考已经进行,保证更好地完成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高考的平稳过渡,是明智的稳妥决策。真正达到稳定的核心有两个:立足基础知识、考查基本能力不变;试题题量、难易程度恰当。考试时间、试卷长度的局限决定了试题抽样的集中性——只能是该学科的主干、核心、基础、重点、可再生的、对今后学习有价值的知识与能力。因而基本判断是:高考题一定是原创的或深度改编的, 08、今年试题都会成为10年潜在的参照,题型和题量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重在理解、适度延伸、关注迁移。
三、复习建议
高考复习进入最后两个多月的复习阶段,利用这不多的时间,要让学生全面系统复习,提高应试能力,在将来高考的考场上,能从容应对,完美发挥,取得理想成绩,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复习和准备。
1、帮助学生建构、梳理知识网络体系。在前面的复习中已完成了第一轮复习,使学生对所有化学知识点复习了解了一遍,侧重点在于对各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现在进行的复习主要是将化学知识分块复习,侧重于知识点之间联系和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做法是将每一块知识所包含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等,横向、纵向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如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以重要的物质为中心发散辐射开来,可与电解质、化合价、化学键、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物质结构、离子的水解等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2、专题分析,渗透学科思想,训练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在第二轮复习中,不仅要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网络体系,另一方面是对学生渗透化学中的重要思想,如各种守恒、各种平衡、周期律、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的关系等,同时还要将化学学科思想和其它学科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提高学生的诸如分析、推理、综合、发散等思维能力,达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清晰的解题思路和高效的解题方法。如遇到与氧化还原有关的问题时,应从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化合价守恒、电荷守恒、有氧化必有还原、电子有得必有失、化合价有升必有降、氧化性和还原性有强必有弱等方面,去分析、推理、综合、计算等,只有这样才能全面、高效地审题解题。
3、回归基础,提高能力。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分析看出,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使一部分新信息、新情景类的信息题,让学生回答和解决的仍然是基础问题。所以,越临近高考,越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回归基础最重要的做法是让学生对常见物质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原子和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等化学用语加强练习,避免学生推理正确,表达失误的现象。提高能力除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还应培养学生正确处理难题和较易题的关系,打破题目顺序,由易到难,提高速度和效率,防止该得的分由于时间处理不当失分的现象。
4、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学生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应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选择符合《考纲》和近几年高考题目相近的题以及高考原题和改编题。通过模拟训练,师生双方可以发现复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补救,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另外每个学生的纠错习惯必须养成,通过多次的纠错,才能将学生习惯性的错误彻底改变。还有对学生弱项知识进行强化训练,如化学实验方面,应随时复习,随时训练。
5、心理调整。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学生在紧张学习的同时,会产生思想焦虑、心理紧张等现象,这是正常现象。首先,需要和家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心理辅导以及学生的自我调整,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科知识的复习和解题能力的训练中,心中不必有过多的顾虑,只要基础扎实,基本技能熟练,自然自信而不畏惧。其次,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引导学生自我调节思想和情绪,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对待高考。第三,给学生一些自我调节、自我放松、缓解压力的时间和空间,这一方面应和家长合作交流,给学生一定的休闲娱乐、社交的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