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23 > > 详细内容

今年高考语文最后50天的冲刺策略_高考语文

    :查漏补缺 强化三种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虽然强调能力,但能力离不开知识,能力是建构于基础知识之上的,所以在最后的这段时间,考生要检索一下自己的知识体系,看还有什么知识缺陷,并及时弥补。当然,具备了知识不等于就能拿分,考生还必须具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诗歌鉴赏类题目,考生回答问题时最喜欢概念的堆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概念脱口而出,殊不知这些概念是不能随意堆砌的,在正衬中,可以答“情景交融”;在“喜景衬哀情中”则只能答反衬,万不可“情景交融”,更不可随意“托物言志”。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读和获取的能力:
    这里提出的“信息”,即指命题人在题干设问中的信息,也包括文本信息。在阅卷过程中,发现很多考生失分就是因为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欠缺,不明白考官的命题意图,或胡乱作答,或答非所问。尤其是在这个大题目中,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更为重要,无论是标题作文、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需要这种能力,一旦出错,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考生千万不要忽视这种能力,要养成认真细心的习惯。
    -描述、阐释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描述类题目如“这首诗描写了哪几幅画面”、“简要概括作者对死亡所持的态度”、“文中这一灵性,表现在哪些地方?”等,大体相当于列举题,要求考生分条回答,最好采用①②③④的方式作答,给阅卷人以清晰的感受;阐释和论证类题目如“这篇散文中,为什么作者认为世外桃源的说法意味着对现实的批判?”答这类题目,需要采取“点(观点)+例(诗歌或文章里相关的句子)+析(分析)”的步骤答题。总之,考生在准备过程中,要认真规律,做到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