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22 > > 详细内容

研究中国失业保险替代率的适度水平_保险论文


    【摘 要】本文只要是通过对失业保险替代率水平的研究,找出失业保险的合理给付标准,达到既能促进就业又能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失业保险 失业保险替代率 给付标准
    一、失业保险替代率实证分析
    失业保险水平是指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失业保险基金的支出是否合理,是否造成失业率的波动的重要指标。
    (一)定量分析的限定前提条件
    条件1: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基数,失业保险水平是指失业保险基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条件2:被保障人口不存在就业行为。
    条件3:失业保险基金支出仅限于失业保险金,不包括其他刺激就业等基金支出。
    (二)失业保险替代率函数
    基于上述的理论依据,我们可以确定失业保险水平模型。
    c*=ue/g(3-1)
    其中,c*代表失业保险水平,ue代表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g代表国内生产总值。根据公式3-1算出中国的失业保险水平。如表2所示。接下来我们根据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和失业人数,测算出失业保险的给付金额。(表3)
    u= ue/p(3-2)
    其中ue代表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总额,p代表失业人口总数,u代表失业保险的给付金额。
    从此表可以看出,在1996年——今年间,中国的gdp呈现出一种稳定的增长趋势,失业保险支出也同比增加。
    而通过平均工资和失业保险金的给付水平,我们可以算出失业保险的真实替代率水平。
    r*=u/w(3-3)
    其中r*代表失业保险的真实替代率,u代表失业保险的给付水平,而w则代表当地的平均工资。
    根据公式3-3可以得出中国的失业保险替代率水平大概在10%——20%之间波动。从做出的结果中显示出真实的替代率水平非常低。
    二、中国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的趋势预测
    (一)前提假设
    条件1:在理论分析中,假设理想状态下失业保险覆盖率为100%,失业人员享受待遇比率为100%。
    条件2:因为失业率受突发性事件的影响较大,不能预测,所以在这里代入自然失业率6%。
    条件3:享受失业保险的期限按照中国现行标准是最短48周,最长96周,进行测算。
    (二)模型建立
    ue = p×r×b×d(4-1)
    其中,p代表城镇劳动力人口(即失业人员与从业人员之和),r代表失业率,b代表失业保险金,d代表享受失业保险金时间。
    为了进一步测定失业保险基金支出模型,把4-1公式中的相关变量进行分解。
    b = w×r*(4-2)
    b为失业保险金,w为失业前工资水平(职工平均工资),r*为失业保险替代率。那么4-1公式可以分解为:
    ue = p×r×w×r*×d(4-3)
    依据people软件测算出今年——2020年的城镇劳动人口,得出未来十年失业保险基金支出的区间。如表6、图3所示。
    三、政策建议
    (一)适当提高替代率水平
    按照发达国家的替代率50%——60%,我国40%来看,测算出的失业保险替代率的值在10%——20%左右是比较低的,因此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城镇工资的水平测算出合理的失业保险替代率。
    (二)依照最低生活保障金同比增加失业保险给付金额
    对比今年11月公布的全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支出水平是134元来看,今年全国平均失业保障金200元明显高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具有一定程度的就业激励。但是考虑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比较大,所以对于我国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现行的失业保险就不具有再就业的激励。
    (三)借鉴西方国家的再就业激励措施
    1.是实行差别性的失业保险金给付期,促使失业者积极寻找就业机会。
    2.是实行限制性的保险金给付条件,迫使失业者尽快再就业。
    3.是实行浮动性的失业保险征税制度,抑制雇主对雇员的解雇,保持企业工作岗位的稳定,以减轻社会失业压力。
    (四)调整现行失业金的给付侧重点
    把失业保险金应用于对再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上,是解决员工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并且有效的减少了居民对于失业保障金的依赖情绪,从而减少失业保险金的总支出。
    参考文献:
    [1]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61-171.
    [2]美国社会保障署.全球社会保障—1995.华夏出版社,1998:43-44.
    [3]穆怀中.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233-235.
    [4]丛春霞,刘晓梅.社会保障概论.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