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2_幼儿的数学思维
二、观察能促进获得经验知识。
人通过实践、自己动手、亲身经历直接获得的知识就是经验知识(也叫实践知识)。青少年在学校主要学习书本知识,这种知识是间接经验,是别人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这就常常给人以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经验知识是不重要的。小学低年级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主要是经验知识。这些经验知识,只靠学龄前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践性活动,通过观察去获得新的、直接的知识。观察是一种思维活动,它必须是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合作活动。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时,对数和数位的认识是困难的,他们在过去生活中没有这些经验知识。“马芯兰教学法”采用数位筒的办法:10以内加减,用一根小木棍代表1进行操作,放在个位筒内:当1加到10时,10根小棍捆成一束代表10,进行操作,放在10位筒内;100以内加减,可以用代表10的一束和代表1的小棍结合进行操作。学生就是通过反复实践操作认真观察每次进位的变化,理解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又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要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只是单纯的讲解各单位的大小是收效不大的。应让学生找出身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面积大小。先让学生观察多大的面积可以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作单位。在教学求长方形面积时,设计一个长方形菜地的长是6米,宽是3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菜地的面积呢?让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板去量,边量边数,最后得知这个菜地的面积是18个1平方米,即是18平方米。就是这样通过实践操作,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测量方法有了了解,有利于后面的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获得更多的经验知识。
三、观察还能培养的归纳概括能力。
观察产生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思考的,思维的结果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也可以用图像来表达出来,还可以用操作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无论如何表达,都是一种归纳概括的结果,都是以观察为基础的。例如在教学“周长”的概念时,先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并计算出所围成的图形的几条边长的总和。通过围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不同形状的图形,经过计算,算出各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什么是周长,即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得出的周长概念就特别容易理解。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圆周长的概念、加法的简便运算定律、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等,都可以充分利用观察,让自己观察,自己探索,自主交流,自己出规律,从而培养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观察与思维,观察与知识的联系。而且在各科教学中都应该强调观察的重要作用,这样做便于学科间互相渗透,让学习活动变成一通百通。
人通过实践、自己动手、亲身经历直接获得的知识就是经验知识(也叫实践知识)。青少年在学校主要学习书本知识,这种知识是间接经验,是别人通过实践获得的知识。这就常常给人以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经验知识是不重要的。小学低年级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主要是经验知识。这些经验知识,只靠学龄前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实践性活动,通过观察去获得新的、直接的知识。观察是一种思维活动,它必须是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合作活动。例如,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时,对数和数位的认识是困难的,他们在过去生活中没有这些经验知识。“马芯兰教学法”采用数位筒的办法:10以内加减,用一根小木棍代表1进行操作,放在个位筒内:当1加到10时,10根小棍捆成一束代表10,进行操作,放在10位筒内;100以内加减,可以用代表10的一束和代表1的小棍结合进行操作。学生就是通过反复实践操作认真观察每次进位的变化,理解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又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要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只是单纯的讲解各单位的大小是收效不大的。应让学生找出身边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面积大小。先让学生观察多大的面积可以用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作单位。在教学求长方形面积时,设计一个长方形菜地的长是6米,宽是3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菜地的面积呢?让学生拿着自己准备的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板去量,边量边数,最后得知这个菜地的面积是18个1平方米,即是18平方米。就是这样通过实践操作,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学生对长方形面积的测量方法有了了解,有利于后面的学习,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获得更多的经验知识。
三、观察还能培养的归纳概括能力。
观察产生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是用表象来思考的,思维的结果可以用语言来表达,也可以用图像来表达出来,还可以用操作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无论如何表达,都是一种归纳概括的结果,都是以观察为基础的。例如在教学“周长”的概念时,先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并计算出所围成的图形的几条边长的总和。通过围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不同形状的图形,经过计算,算出各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什么是周长,即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得出的周长概念就特别容易理解。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圆周长的概念、加法的简便运算定律、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等,都可以充分利用观察,让自己观察,自己探索,自主交流,自己出规律,从而培养的归纳概括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观察与思维,观察与知识的联系。而且在各科教学中都应该强调观察的重要作用,这样做便于学科间互相渗透,让学习活动变成一通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