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21 > > 详细内容

今年中考历史中国近现代史部分复习提纲_历史文集

更多内容源自
    第1课--第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初期的统治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927年4月,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国民党一党专政;
    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1928年张学良服从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
    第3课--第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及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这次会议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这次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立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这就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毛泽东建立第一个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30年,建立了当时最大的一块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部分南昌起义的部队和毛泽东的队伍会师,两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它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土地革命: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推翻地主阶级的统治。
    红色政权的建立:1931年11月,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为主席,朱德为红军总司令。
    红军的长征: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1935年1月,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长征的胜利: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促使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到来。
    第5课--第6课:九一八事变及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三省沦亡。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本突然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国民政府与日本签定《凇沪停战协定》。
    华北危急:《何梅协定》:1935年,国民政府的势力撤出河北省,取缔一切抗日活动。日本又策划"华北五省自治"。
    "八一宣言":1935年8月1日,中共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联合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第7课--第12课: 抗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进攻,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正面战场(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路线):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徐州会战:1938年,李宗仁指挥台儿庄战役,这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洛川会议,1937年8月,制定全面抗战路线,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战的指导中心。
    汪伪政权的建立: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成为日本侵华的工具。
    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大生产运动,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延安整风运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共"七大":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路线。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抗战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胜利。10月25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意义:抗战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年多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第13课--第15课: 人民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签定《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初,国共签定《停战协定》,同时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1947年陈毅等指挥华东解放军在孟良崮战役中歼敌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
    挺进大别山: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其他各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转入进攻。
    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1949年4月,百万雄师渡江作战,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人民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第18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毛泽东作了报告。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第19课--第21课: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至此,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队并肩作战,使美国侵略者被迫签定《朝鲜停战协定》,朝中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在抗美援朝运动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钢七连,黄继光,邱少云等。
    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改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三反"、"五反"运动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规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到1956年,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22课--第23课: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中共八大:1956年召开,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的失误。
    "文化大革命":(1966年~1976年):1968年,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是党的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冤案;"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彻底粉碎;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从此结束。
    第24课--第25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召开,作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创造了条件,也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2年,中共十二大,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1987年,中共

[1]  

更多内容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