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21 > > 详细内容

快乐的啰嗦_幼教音乐教案

    一、目标:
    1.学习舞蹈《快乐的啰嗦》(附后),重点掌握按节奏做小碎步、摆胯和三步一点的动作。
    2.学习双人协调配合“互戴耳环”的动作,并学会用眼睛相互交流。
    3.结伴舞蹈时,能用眼神、表情与同伴交流,感受交流带来的快乐。
    (点评:目标制订上只突出了表现技巧的要求,缺乏立体感和层次性。)
    二、准备:
    手铃若干。
    三、过程:
    1.教师舞蹈,介绍舞蹈名称,引导欣赏舞蹈。
    教师:“老师带来了一个云南彝族小朋友的舞蹈,叫做快乐的啰嗦。现在,给大家跳这个舞蹈,请你们仔细欣赏,然后说说你的感觉。”
    (点评:欣赏是艺术教学最重要的部分,这部分教师处理得较为粗糙。)
    2.指导学习脚步的动作。
    教师:“现在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学跳这个舞蹈。”
    ①学习小碎步和摆胯动作,交将所学的动作连续地做出来。
    教师:“首先跟我一起做小碎步的动作,然后加上一个踵步,接着将胯部向左右摆,注意要配合着的节奏做。”
    ②学习“三步一点”的动作。
    教师:“现在请跟我做这个动作:向旁边走三步,然后一只脚跟点地。”教师示范,练习。
    ③学习跟乐曲连续地进行练习。
    教师:“现在我们试着把刚才学的脚步动作连起来做一次。”
    教师用慢速度唱谱,并示范把前面的动作连在一起做出来。
    (点评:技能学习与练习的程序性非常清楚,有助于动作的掌握。)
    3.用叠加法,配合脚部的动作,学习手部动作。
    ①学习各种手的动作。
    教师:“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我在做每一个脚部的动作的同时,手的动作是怎么样的。”示范与各种脚步配合的手的动作。
    ②学习互戴耳环的动作。
    教师:“互戴耳环的动作要两个小朋友的配合,一个小朋友手放背后,眼睛看同伴,等着另一个小朋友给你戴上耳环。做这个动作时,要特别注意两个小朋友的配合,两个人的眼睛应该笑眯眯地望着对方,动作也要相互配合。”
    教师示范,并指导学习。
    ③分角色互戴耳环的练习。
    教师与幼儿一起练习互戴耳环的动作,并指导变换角色进行练习。
    4.教师用慢速唱谱,并做示范把手部与脚步的动作合起来做,跟做。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javascript:dcs.images.doresize(this,0);"onmouseover="javascript:dcs.images.doresize(this,0);"onmousewheel="javascript:returndcs.images.dozoom(this);"onclick="javascript:returndcs.images.doopen(this);">
    (点评:手脚动作叠加是技能学习的难点,教师应预先考虑指导方法。)
    5.在的伴奏下,学习完整的舞蹈。
    6.戴上舞蹈的道具,完整地表演舞蹈。
    7.结束。
    评析:
    这是一个大班的舞蹈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的选取和舞蹈技能难度的把握教师能配合大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可见教师对年龄层次的要求的把握是较为准确的。此外,教师在选材上还考虑到本班儿童在舞蹈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缺乏舞蹈交流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取了富有交流性的内容,并设计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案,突出了幼儿在舞蹈中的交流的练习内容,可见教师对本班儿童的发展水平相当了解,同时也很注意对的观察和评价。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对舞蹈技能学习和训练的设计相当细致,清晰有序。教师把连续的舞蹈动作分解成了各种小步骤的练习,有利于对技能的掌握和练习。同时,教学过程还突出了每一阶段的教学重点,有详有略,节奏适当,方式以个别学习和集体练习相结合,便于教师对个别儿童的指导。
    不足之处在于设计方案把大量的篇幅用于对舞蹈技能进行说明,着重描述教师操作过程,因此影响了教师整体教学思想的体现,换言之,方案突出了程序性、可操作性,但忽视了方案的可变性,缺乏弹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