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21 > > 详细内容

地势和地形第三课时教案_八年级地理教案

    八年级上学期学科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
    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课前准备】
    1.教师为每一准备等高线地形图(教材中)
    2.实物投影仪
    3.准备水彩笔、尺子、铅笔
    4.有关地质灾害的录像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阅读“中国地形图”,请大家猜一猜每一种地形在我国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多少吗?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大呢?
    (的答案有很多,逐一写在黑板上)
    下面我们阅读教材的“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验证自己的结论:
    (很快找出结论)山地33%、盆地19%、平原12%、高原26%、丘陵10%;其中山地比例最大。
    讲授新课:
    三、山区面积广大
    1.山区面积广,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活动1:根据地形面积比例数据,计算对应圆心角,绘制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
    :计算后很快绘制出饼状图(如图示)
    教师:请大家根据饼状图,把山地、高原、丘陵的面积累加起来,算一算占陆地面积的比重。
    :(118.2o+93.6o+36o)/360o≈2/3
    教师:观察教材图中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观素描画,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答:地表起伏比较大。)人们习惯上把山地、比较崎岖的高原、丘陵统称为山区,山区的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3。所以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比较广(引导答)的国家。
    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活动2: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讨论:我国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讨论提纲
    第一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第二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各小组代表发言(可以补充)
    第一组:
    第二组: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资源不足,耕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3.开发利用山区,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活动3:阅读教材图“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观看关于地质灾害的录像,了解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教师:自然灾害可以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同样人类在开发山区,发展经济时,如果开发不合理也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活动4: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等高线地形图,把分成两个大组:组内讨论人类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讨论提纲,
    第1组:在图上画出山区和平原区的界线,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第2组:在图上画出林区农耕区的界线,你是怎样判断的?
    两组共同讨论问题:坡度较大的地区是发展林业还是耕种区,为什么?
    :各小组代表发言(可以补充)
    第1组:用实物投影上展示本组绘制的界线,并说明划分依据是等高线数值和疏密情况;因此东南部为山区,西北部为平原。
    第2组:用实物投影上展示本组绘制的界线,并说明划分依据是树木和农作物的分布;因此东南部为林区,西北部为农耕区。
    共同讨论问题: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发展林业区。原因是:随着人口增加,居民区扩大,划为耕种区可以增加粮食生产;但坡度较大,不适宜耕种,且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整个区域环境,发展林业为宜。
    教师:可见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