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_高一历史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与更新的过程和突出表现;
2.认识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情况;
②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发展的背景和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①引用相关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给以直观的印象,促进学生掌握交通工具的发展过程;
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讨交通工具变化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③从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出发,提出历史问题让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而得出“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发展”的结论。
【重点难点】
重点:交通工具发展的表现
难点:交通工具发展的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图文教学法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近代以来我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发展,通讯工具的变迁。这些内容一方面说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同时证明了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由于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和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所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知识梳理】
清末 | 民国 | 新中国 | |||
铁路 | 1、最早铁路:19世纪70年代外商修建的淞沪铁路; 2、中国铁路诞生标志:80年代初唐胥铁路; 3、中国近代铁路网基本格局奠定时期:辛亥革命前夕 | | 1、新中国建立后,建成宝成和兰新等铁路。 2、“九五”期末中国铁路总里程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 ||
公路 | 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汽车 | 公路交通发展缓慢。 | 新中国成立以后,较快发展,建立全国公路网 | ||
水运 |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轮船进入我国,垄断了中国的水运业; 2、打破列强在中国的垄断: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 | 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统一管理, 2、20世纪90年代后,因受其它交通发展的影响,呈萎缩状态 | ||
航空 | 中国航空事业开始的标志: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 我国民航业拉开序幕标志:1920年北京──天津航线开通 | 1、建国初期民航发展受限 2、改革开放后,发展很快,现成世界民航大国 | ||
电报 | 1、1871年丹麦公司擅设电报线到上海,设立报房; 2、中国第一条电报线:19世纪70年代在台湾架设; 3、早期无线电报局:20世纪初设立于上海崇明。 | | 1、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形成全国电讯网络 2、改革开放以后,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到2003年末,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的数量均居世界第一位。 | ||
电话 | 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 电话普及率低 | |||
【知识巩固】
探究一: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的汽车成为权贵、富商的代步工具,但是公路交通发展较为缓慢,原因是什么?
腐败;民生凋敝;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探究二:影响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外来技术传入的推动;
2、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中国人民聪明才智。
探究三: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以及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一方面推动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快捷和简便的传递,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生活节奏;
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其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
www.77y4.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