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21 > > 详细内容

元素周期律教案7_高二化学教案


    [目的]:
    1.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含义,会用它来判断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差异.
    2.掌握并能运用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
    3.培养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及能力。
    [课型]: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课
    [重点]:元素周期律的含义
    [教法]:讨论法、分析法和比较法
    [引入]:从所学过的卤素和碱金属的知识来引入对元素周期律的学习。
    [教学过程]:
    原子序数睾说绾墒(板书)
    [引导]学生根据表5-5和图5-5来分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及其元素的化合价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
    [讨论]学生们分组讨论。
    [总结]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及其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的变化。
    [指导]学生填写表5-6、5-7、5-8,体会什么是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设问过渡]既然元素的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和原子半径,那么能不能说元素的化学性质也有这种变化规律呢?
    [讲解]在证实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搞清楚判断元素性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上面两段内容。
    [学生总结]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判断依据。
    [演示]实验5-1、5-2、5-3。
    [学生总结] 实验5-1、5-2、5-3的现象。
    [组织学生讨论]结合表5-9、5-10总结11-18号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总结]从11-18号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
    [引申]对其他的元素进行相似的研究,也能得出相似的结论。
    [学生总结]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这个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板书)
    [小结]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也是我们今后学习化学的基本依据。
    [课下思考]形成元素周期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作业]:p103,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