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21 > > 详细内容

文化创新教案2_高二政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5)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6)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7)文化发展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理解:                                    
    (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2)文化创新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分析                         
    (1)通过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跋的作用,来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2)通过分析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明确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又要反对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能够举例说明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3)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4)通过结合具体事例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2)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课程标准】:
    2.5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7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人类文化是-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既要防止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四、【相关知识】:   
    (1)紧密联系初中教材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知识。
    (2)重点结合高中历史教材中"文化发展历程"的知识理解本课内容。
    五、【方法点津】: 
    (1)通过网络等搜集一些相关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开阔视野。
    (2)举办一些专题讨论会、辩论会来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3)请科、历史科做专题报告。
    (4)注意把与语文、历史这三科知识相互渗透、融通。
    六、【课文导语】: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在文化创新的过程中,既要防止故步自封、因循守旧,又要防止"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七:【新课教学】:
    第一框题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课程标准】:
    2.5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新课教学】:
    (一)、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
    ◇课堂探究:(1)采风活动与文化创新有什么关系?
    (2)采风活动对于文化创作可以起到哪些作用?
    ◇探究提示:(1)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多年来受到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和支持,江泽民同志曾两次写信关心鼓励采风活动这一善举,说"采风活动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只要我们真正投身人民群众,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体验当代中国发展和进步的历史进程,就一定能不断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把采风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这样,有助于文化创新。
    (2)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以"三贴近"精神为指导思想,倡导全国的媒体和宣传机构,号召全国的作家、诗人、电视人、摄影家、书画家、新闻工作者和经济界的专家学者,加盟大采风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创作出反映世纪中国时代强音的优秀作品;弘扬经济建设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优秀单位,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和先进经验;交流探讨地方经济发展、实践全民奔小康的成功之路的有效途径;协助地方单位解决需要解决的部分实际困难。
    1.文化发展的实质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他们总结了工人运动的历史经验,批判地继承了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优秀成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人类社会,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是文化发展、文化创新的典例。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文化不是任何学者凭空发明创造出来的,而是文化实践经验的概括。认识实践,人们的社会认识
    人们的社会实践。没有文化实践,就没有文学原理。正因为古往今来有着丰富的
    文化实践经验,历代的作家、评论家才能对它们加以概括,形成一定的理论。
    ◇课堂练习:
    1.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告诉我们(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一个人要有所知,必须要亲自去实践
    答案:b
    解析:对"钟声"产生原因的认识,士大夫之所以"莫能知",是因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即没有实践,所以b项应选。题干未涉及认识的发展和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所以a、c项观点虽正确,但与题意不符。d项说法锚误。
    2.下列对文化创新的看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