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21 > > 详细内容

我所理解的《星星变奏曲》_九上教参

    讲《星星变奏曲》。
    诗的底调是悲伤的。“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谁还需要星星”。只是如果。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世界的失望。它是不光明的。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这一段描绘了一个安详、美好的画卷。这是作者期望的世界。每天都是一首诗,每个字都是一颗星。像蜜蜂在心头颤动。“蜜蜂在心头颤动”这句子读来感觉那种甜美似乎要从心中溢出,不可遏制,要与人分享。柔软的晚上、湖水、湿润的水汽、星星和萤火虫、闪闪烁烁的声音、一团团的白色丁香,这是华美的世界。这是作者的向往。
    第二段的开头和第一段类似: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可是和第一段还是有所不同,第一段说,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只是凝望而已,而第二段呢,却是燃烧,寻找。他付诸于行动了。他开始自己要做一个星星,燃烧,寻找。
    可这希望是星星点点的,没有人陪伴,所以只能寂寞的燃烧。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这一段写了现实。颤抖的星星、冻僵、冰雪、垂落瘦小的星星等,营造了一个冷酷、黑暗的现实世界。这世界让人悲伤和绝望。
    但在文章的最后: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作者的笔调开始充满昂扬的斗志,相信未来一定会是光明的。会有新的星光照耀。世界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