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怎么学英语??_学习方法
:《决胜高三》刘梦羽:巧学英语拿高分(12月17日播出)
刘梦羽,今年四川省文科最高分,毕业于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高考实考分数664,其中英语成绩为142分。很多人都认为毕业于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刘梦羽对英语的会有非常深刻地领会,但是刘梦羽却说刚上高三的时候她其实也在英语备战上找不到感觉。
忙碌还不是刘梦羽最深切地感受,盲目和茫然才使她在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每年英语高考题中都有一道大题叫完形填空,这成了最让刘梦羽头疼的东西。
完形填空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达到30分,实际上是把一篇完整文章中的某些关键词抽去以后,请考生读完文章再根据选项,重新选择最恰当的词语。这道题对语法、词汇、阅读、理解等多项英语能力都有所考查,因此一直被认为是高考英语中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考试项目。
由于完形填空这种题目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很多高三同学在针对这类题型展开冲刺复习时,往往出现刘梦羽那样的问题,始终找不到这种题目的解题技巧和突破口。现在回想起高三,刘梦羽说她坚持的一个小习惯帮了自己的大忙。
在高三每天用固定的时间来朗读,这似乎与高考实战要求背道而驰,因为在高考英语中没有一道题针对朗读开展,在高考考场上更加不允许出声朗读这种行为的存在。那么朗读对刘梦羽高考冲刺提高完形填空的能力真的那么有效?
刘梦羽坚持以朗读为切入点,最后在高考英语综合型最大的难题完形填空中只丢了一分。她自己的感觉是坚持朗读后,她再做题时会选择读起来最通顺地选项,这个读起来最为通顺的选项又恰恰就是正确答案。专家解释说按照通顺的感受来破解语言难题的诀窍就是所谓的语感,这种脱口而出,出口成章的语言自由运用状态,才是语言学习的根本和真正目的。
刘梦羽带给我们的复习提示:
一、 高考英语复习应注意通过朗读提高语感;
二、 正确的语言感觉有助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刘梦羽说,语感的培养能够解决高考英语中语言应用的灵活,但是英语光凭语感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很多细致入微的语法,做认真地归纳和记忆。而这些东西有时烦琐得让人特别苦恼。
刘梦羽揭示的正是英语学习的另一个特点,知识较为零散。翻开今年高考英语试卷,我们可以发现,在英语语法、词汇考查的十五道题中,涉及到状语从句、副词、连词等十三个彼此独立的知识点。一开始,刘梦羽对记忆这种看上去非常散乱的语法点,也非常不得要领,往往背了很多,回忆不起来,没有摸到英语语法记忆的门道。而现在,刘梦羽认为针对英语语法的零散性,复习的窍门就是利用零散时间记忆零散知识。
可别小看这些零散时间,刘梦羽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高三每天有八节课,就有七个十分钟,加上一日三餐饭前饭后的六个十分钟,再加上起床后和睡觉前的两个十分钟,其实就有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相当于一个完整的晚自习的时间了。不仅时间数量充裕,而且也适合于零散知识的记忆。
针对英语的特点,制定复习的安排,这是刘梦羽复习英语的又一经验。正是根据语法知识的零散性,开发利用零散的空余时间,这样使得刘梦羽学习英语不仅省时而且高效。在中国院心理研究所,专家认同的方法和刘梦羽自己的经验完全一致。
专家说对于语言学习采用内容、时间双重分散的学习方法,效果要远远高于集中复习。这是已经被心理学实验证明的结论,而刘梦羽自己的经验又恰恰符合了分散学习的实践结论。刘梦羽告诉我们,英语分散复习法贵在坚持,虽然每天都看上去零零碎碎,但是到高三后期往往能收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奇效。
英语专家告诉我们,刘梦羽注重平时积累,最终在高考中厚积薄发的故事,非常典型地体现出语言学习的进步规律。
状元提示:
高考英语复习应有效利用零散时间;
分散复习法贵在坚持,坚持到底能获得台阶式进步。
《决胜高三》徐萧垠:跟定不放松(12月18日播出)
央视国际 今年12月23日 15:22
徐萧垠,今年高考陕西省外语类第一名,毕业于陕西师大附属中学,高考实考成绩为661分,其中英语成绩为140分。徐萧垠现在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就读,她说高三复习让她对英语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但刚上高三去寻找这种学习兴趣却颇费了一番周折。
上高三要针对高考进行复习,这应该说是个常识性的问题。然而用什么方法,却让徐萧垠伤透了脑筋,因为她从小到大一直不太喜欢成天针对考试做一大堆练习题。
徐萧垠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在心理上不能接受成天针对考试去堆砌练习题的做法,她在高三刚开始复习英语时始终找不到感觉。徐萧垠说她也着急地与当时班里的题海战术者们讨论过这个问题。
徐萧垠当时觉得靠大量做题去寻找语言规律的办法太不可靠,可是要真回到高一高二习惯的那种看看课本、翻翻书的状态也极为危险。就这样,在高三前半阶段,徐萧垠的英语始终徘徊在中游水平,然而,一次偶然的收获让徐萧垠开始了顿悟。
就是老师的一张表,就能条分缕析地彻底解决一直让人困惑不已的难点问题,徐萧垠开始思考这是为什么?终于,她找到了英语整体突破的方向,她开始认识到了一直以来英语复习的误区,那就是:只考虑自己如何进行有效练习与归纳,却忽视了发挥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和宝贵的课堂45分钟的作用。
上课专心,好好听讲,高考状元成功的诀窍难道就这样简单?然而徐萧垠告诉我们,由于高三学习繁重,思想紧张,同学们听课效率往往会不自觉地下降不少。上课的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各种渠道捕捉各类的过程,只有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才能获得最理想的信息收集效果。
这种由于被关注产生的学习动力让徐萧垠在上英语上比别的同学能学得到更多的东西。久而久之,她和老师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老师的讲课也似乎越来越针对她的进度和缺陷,而她和老师也始终保持着一种眼神上的情感交流。
高考状元徐萧垠带给我们的复习提示:
高三复习要注重45分钟的课内时间;
用延伸的交流与老师建立默契之后能有效提升课堂复习效果。
用自己的热情去捕捉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拾别人扔过来的东西。这是徐萧垠用自己最平实的语言总结的经验。通过和老师无言的沟通,徐萧垠获得了课堂复习的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正是因为心理上有了全面的促进,徐萧垠开始对英语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再做大量练习题和阅读训练时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难以接受了。就这样,徐萧垠在不知不觉中取得了英语语法上的突破。
徐萧垠告诉我们,其实这种脑子很清亮的感觉要得来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调动自己的兴趣,紧紧抓住老师和课堂去建立一种完备的知识体系,有了与老师共同建立的知识体系,再去应对高考题,就事半功倍、如虎添翼。
刘梦羽,今年四川省文科最高分,毕业于成都实验外国语学校。高考实考分数664,其中英语成绩为142分。很多人都认为毕业于外国语实验学校的刘梦羽对英语的会有非常深刻地领会,但是刘梦羽却说刚上高三的时候她其实也在英语备战上找不到感觉。
忙碌还不是刘梦羽最深切地感受,盲目和茫然才使她在英语学习中最大的障碍。每年英语高考题中都有一道大题叫完形填空,这成了最让刘梦羽头疼的东西。
完形填空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达到30分,实际上是把一篇完整文章中的某些关键词抽去以后,请考生读完文章再根据选项,重新选择最恰当的词语。这道题对语法、词汇、阅读、理解等多项英语能力都有所考查,因此一直被认为是高考英语中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的考试项目。
由于完形填空这种题目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因此很多高三同学在针对这类题型展开冲刺复习时,往往出现刘梦羽那样的问题,始终找不到这种题目的解题技巧和突破口。现在回想起高三,刘梦羽说她坚持的一个小习惯帮了自己的大忙。
在高三每天用固定的时间来朗读,这似乎与高考实战要求背道而驰,因为在高考英语中没有一道题针对朗读开展,在高考考场上更加不允许出声朗读这种行为的存在。那么朗读对刘梦羽高考冲刺提高完形填空的能力真的那么有效?
刘梦羽坚持以朗读为切入点,最后在高考英语综合型最大的难题完形填空中只丢了一分。她自己的感觉是坚持朗读后,她再做题时会选择读起来最通顺地选项,这个读起来最为通顺的选项又恰恰就是正确答案。专家解释说按照通顺的感受来破解语言难题的诀窍就是所谓的语感,这种脱口而出,出口成章的语言自由运用状态,才是语言学习的根本和真正目的。
刘梦羽带给我们的复习提示:
一、 高考英语复习应注意通过朗读提高语感;
二、 正确的语言感觉有助于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刘梦羽说,语感的培养能够解决高考英语中语言应用的灵活,但是英语光凭语感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很多细致入微的语法,做认真地归纳和记忆。而这些东西有时烦琐得让人特别苦恼。
刘梦羽揭示的正是英语学习的另一个特点,知识较为零散。翻开今年高考英语试卷,我们可以发现,在英语语法、词汇考查的十五道题中,涉及到状语从句、副词、连词等十三个彼此独立的知识点。一开始,刘梦羽对记忆这种看上去非常散乱的语法点,也非常不得要领,往往背了很多,回忆不起来,没有摸到英语语法记忆的门道。而现在,刘梦羽认为针对英语语法的零散性,复习的窍门就是利用零散时间记忆零散知识。
可别小看这些零散时间,刘梦羽给我们算了一笔帐:高三每天有八节课,就有七个十分钟,加上一日三餐饭前饭后的六个十分钟,再加上起床后和睡觉前的两个十分钟,其实就有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相当于一个完整的晚自习的时间了。不仅时间数量充裕,而且也适合于零散知识的记忆。
针对英语的特点,制定复习的安排,这是刘梦羽复习英语的又一经验。正是根据语法知识的零散性,开发利用零散的空余时间,这样使得刘梦羽学习英语不仅省时而且高效。在中国院心理研究所,专家认同的方法和刘梦羽自己的经验完全一致。
专家说对于语言学习采用内容、时间双重分散的学习方法,效果要远远高于集中复习。这是已经被心理学实验证明的结论,而刘梦羽自己的经验又恰恰符合了分散学习的实践结论。刘梦羽告诉我们,英语分散复习法贵在坚持,虽然每天都看上去零零碎碎,但是到高三后期往往能收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奇效。
英语专家告诉我们,刘梦羽注重平时积累,最终在高考中厚积薄发的故事,非常典型地体现出语言学习的进步规律。
状元提示:
高考英语复习应有效利用零散时间;
分散复习法贵在坚持,坚持到底能获得台阶式进步。
《决胜高三》徐萧垠:跟定不放松(12月18日播出)
央视国际 今年12月23日 15:22
徐萧垠,今年高考陕西省外语类第一名,毕业于陕西师大附属中学,高考实考成绩为661分,其中英语成绩为140分。徐萧垠现在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就读,她说高三复习让她对英语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但刚上高三去寻找这种学习兴趣却颇费了一番周折。
上高三要针对高考进行复习,这应该说是个常识性的问题。然而用什么方法,却让徐萧垠伤透了脑筋,因为她从小到大一直不太喜欢成天针对考试做一大堆练习题。
徐萧垠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在心理上不能接受成天针对考试去堆砌练习题的做法,她在高三刚开始复习英语时始终找不到感觉。徐萧垠说她也着急地与当时班里的题海战术者们讨论过这个问题。
徐萧垠当时觉得靠大量做题去寻找语言规律的办法太不可靠,可是要真回到高一高二习惯的那种看看课本、翻翻书的状态也极为危险。就这样,在高三前半阶段,徐萧垠的英语始终徘徊在中游水平,然而,一次偶然的收获让徐萧垠开始了顿悟。
就是老师的一张表,就能条分缕析地彻底解决一直让人困惑不已的难点问题,徐萧垠开始思考这是为什么?终于,她找到了英语整体突破的方向,她开始认识到了一直以来英语复习的误区,那就是:只考虑自己如何进行有效练习与归纳,却忽视了发挥有丰富经验的老师和宝贵的课堂45分钟的作用。
上课专心,好好听讲,高考状元成功的诀窍难道就这样简单?然而徐萧垠告诉我们,由于高三学习繁重,思想紧张,同学们听课效率往往会不自觉地下降不少。上课的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各种渠道捕捉各类的过程,只有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才能获得最理想的信息收集效果。
这种由于被关注产生的学习动力让徐萧垠在上英语上比别的同学能学得到更多的东西。久而久之,她和老师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老师的讲课也似乎越来越针对她的进度和缺陷,而她和老师也始终保持着一种眼神上的情感交流。
高考状元徐萧垠带给我们的复习提示:
高三复习要注重45分钟的课内时间;
用延伸的交流与老师建立默契之后能有效提升课堂复习效果。
用自己的热情去捕捉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拾别人扔过来的东西。这是徐萧垠用自己最平实的语言总结的经验。通过和老师无言的沟通,徐萧垠获得了课堂复习的主动,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获得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正是因为心理上有了全面的促进,徐萧垠开始对英语有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再做大量练习题和阅读训练时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难以接受了。就这样,徐萧垠在不知不觉中取得了英语语法上的突破。
徐萧垠告诉我们,其实这种脑子很清亮的感觉要得来并不困难,关键是要调动自己的兴趣,紧紧抓住老师和课堂去建立一种完备的知识体系,有了与老师共同建立的知识体系,再去应对高考题,就事半功倍、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