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河北中考学科说明_中考物理
鹿泉市作为课改实验区,初三年级首次尝试了全新面貌的毕业和升学考试;2005年,继鹿泉之后,我省又有12个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体验了新课改下的;今年我省课改实验区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增至68个;明年“升学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创新实践成果评价”的综合评价考试升学办法将在全省所有课改实验区全面铺开。
新课改下,中考会发生哪些变化,初三学生又如何来应对这些变化,成了考生、、家长共同关注的焦点。日前,就中考的相关问题,本报邀请了有着丰富经验的一线、教研员对《2006年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进行细致分析,为中考学生解读全新的中考。
出场老师:
石家庄市第42中学郭丽娟,河北省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
石家庄市第42中学贾兰华,物理硕士
点击物理
-中考变化
今年是新课标背景下的首次中考,对照2005年的《河北省中考文化课学科说明》中的物理部分,有了很大的差别,为以下几点:
△考试目标
变原来单纯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立体考查,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新标准。
△考试内容
物理学科的考试内容由原来单纯的内容明确更改为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
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由原来的“了解”、“知道”和“会”更改为六个要求层次,依次为“了解”、“认识”、“理解”、“经历”、“反应”、“感悟”。对技能的要求用独立操作来表示。原来的很多属于“理解”的知识点,现在只剩下六个,分别是“密度的概念”、“物体的惯性”、“功率的概念”、“机械效率”、“欧姆定律”和“电功率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新增的探究有十六个(详见《说明》)。另外还有一些旧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点如骨传导、双耳效应、看不见的光、无线电通讯、能源、流体压强与流速等,复习时要特别注意。
-命题趋势
细究题型示例与样卷中的例题,新课标下的考试有以下几个鲜明特征: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如题型示例中一大题的4、5、6题,样卷中的19、24题等。
2、加强了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的考查。既考查了基本技能,更体现了学生实际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了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新情景中考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思想。见题例中一大题的14题近视眼视力矫正模拟、二大题4题研究平面镜成像、7题研究蚯蚓在什么表面爬得快等。
3、重视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题例中三大题的6、7、8、9等探究实验题,体现了科学探究中的提问、猜想假设、实验方法、分析论证等。
4、注意体现了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渗透与综合。理综试题理化综合不足为奇,但应注意到新样题中与学科的结合增加的趋势,如以前不多见的分析图像题(题例三大题7题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正比例图像、计算题中5题的电压随电流变化图像),由于初中生对通过图像反映物理事实和规律普遍感到抽象,应在做题时重点练习。
5、开放性试题出现。开放题往往没有确定的惟一答案,分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结果开放三种形式,意在考查学生思维的发散能力。如题例中二大题1题电磁波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由此,我们在中考复习中应该做到紧抓重点、注重应用、降低难度、勇于创新,有了明确的方向,才能在中考复习中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复习小贴士
1、复习时,首先应注意基本概念的理解记忆、基础知识的运用、基本计算的训练、将考试和练习中的错误用红笔记录在案,并总结归纳产生错误的原因,查找相关的知识漏洞。
2、把做过的题目按复习顺序装订成册,并标出页码。及时“回头看”,防止错误重犯。
3、对重、难点内容,应有针对性,并设法总结出一套把复杂题分解为若干小问题,然后各个击破,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方法。
4、要针对性地对计算内容分门别类地进行有效训练,每个重点内容都要选择几道习题来强化过关,多请教老师是突破难点的捷径。切不可广种薄收,要避免“地毯式轰炸”。最后阶段适应性、检测性地做几套期末测试复习卷,再根据检测后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复习战略
在复习中每个学校的复习顺序可能不尽相同,但依据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和考纲要求及河北省考试说明,复习时的知识重难点都是一样的,针对每一块重点知识的方法也有章可循,下面逐一列举,供同学们参考。
[力学部分]
重点一:质量和密度
复习指导:本章要求学生对质量的概念有一个初步了解,并要求考生对质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培养估测的能力。还要将所学的密度知识与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如解释为什么农民用盐水选种、如何区分外观相同的一杯酒精和一杯水等。
重点二:运动和力
复习指导:力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新的课程标准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要求都是最低的“了解”水平。并降低了对于二力平衡条件的要求,只是“知道”的层次。为培养同学们的探究能力,对于牛顿第一定律要求通过自己的探究来认识,这种探究包括做简单的实验和对日常生活事例的分析。
重点三:压力和压强
复习指导:本章对于规律性知识的,安排了大量探究性实验,如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等。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所以这部分教材增加了关于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但只要求“初步了解”,知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就可以了。
重点四:浮力
复习指导:本章要求考生对浮力的学习,要通过探究进行,要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对于物体浮沉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新课标的要求是知道的层次,不要求进行复杂的、综合性的浮力计算。为了使考生能把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要求浮力的知识跟社会生活实际紧密地结合,是本章的重要特点。
重点五:简单机械功和功率机械效率
复习指导:简单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地应用。本章学习中不仅要求同学们知道利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而且充分体现了课程基本理念中“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新课标要求“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的概念”,但将“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定位在“理解”水平上。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强调用生活实例来解释机械功的含义而不是在概念上兜圈子,应注意尽可能贴近生活。
本单元学习方法:
复习时,首先应注意基本概念的理解记忆、基础知识的运用、基本计算的训练。要重视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但要弄懂教材中所举的应用实例。更要设法使之拓展到生活应用中去,要接触到的中、在一定的生活背景下及时捕捉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设法去分析它、解释它,并尝试着去解决一些简单问题。要做好基本计算,关键是对公式的运用和把握,应审清题意,弄清各个物理量的关系,尤其是不变量和等量关系,用符合题意的关系式来反映已知、未知条件,当然遵循老师要求的解题格式和解题步骤,能有助于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电学部分]
重点一:3个基本电学实验仪器———电流表(安培表)、电压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
重点二:7个电学物理量(初中)———电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电热
重点三:2个基本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重点四:1种最为典型的电学实验方法———伏安法(测电阻、电功率等)
重点五:2个规律:欧姆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