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20 > > 详细内容

09届高中毕业班地理尖子生的笔记6_地理文集


    第三十章 能源和能源的利用
    物质
    一、概念
    能量
    太阳辐射能
    形成来源 地热原子能(铀)
    潮汐能  常规--■、 、天然气、水能、
    二、分类  按利用技术状况()
    可再生  新--核、太阳能、地热、潮汐、沼气
    按性质分
    非可再生
    形成:沉积盆地边缘        华北60%
    加、美-英-法-德-波-乌-哈-俄-新疆← 东北(中国)
    三、■ 世界            西北
    南非--澳大利亚
    华北:山西、内蒙古
    中国    贵州(六盘水)
    东南沿海
    形成:沉积在湖泊、浅海大陆架
    中东(西亚)60%,墨西哥、加勒比海沿岸--美、墨、委
    几内亚湾(尼)
    世界 俄罗斯
    北海
    四、    东南亚(文莱、印尼)
    中国
    东北--大庆、吉林、辽河
    胜利
    中国 华北
    中原
    西部--塔里木盆地
    大陆架
    五、水能(水、落差)
    ⒈世界--中、俄、巴、美、加、刚
    6.8亿千瓦
    西南61.4%--长江
    ⒉中国 中南17.8%--长江、西江
    西北11.1%--黄河--梯级开发
    特点--能量巨大(缺常规能源,需求大)
    美--核电最多
    六、核能  世界
    法--比重最大
    秦山
    中国 大亚湾  东南沿海
    连云港(俄)
    七、能源消费构成(%)
    世界  石油60~70%  煤20%
    中国  石油20%  石油60~70%
    八、消费和生产地区分布不平衡
    生产--亚、非、拉
    世界
    消费--除(英、加)、发达
    九、"能源问题"的实质前景
    ⒈实质--斗争
    ⒉前景--光明--科技
    现状、落后、紧张、少
    ⒊中国,能源    ■--
    重点工程  --
    水能--
    核电--
    第三十一章 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农业--动物、植物--农(种)、林、牧、副、渔
    地域性
    一、特点
    季节性,周期性
    二、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
    品  种
    ⒈气候--    产量
    复种制度
    灌溉农业
    ⒉水源--
    绿洲农业
    ⒊地形
    ⒋土壤--草原、冲积平原(肥)
    三、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⒈国家政策、措施--价格;税收--杠杆
    ⒉城市、工矿业分布
    ⒊农业技术改革--美国--区域化、专门化
    四、世界农业发展不平衡--绝对
    ⒈发 达--------发展中
    畜>种     种>畜
    机械化水平高   低
    农业人数少    多
    产 值--------产 值
    ⒉发达国家内部不平衡
    ①地广人稀型--美、加、澳--高度机械化,产值相当高
    ②地狭人稠--日本--生物、水利
    ③地狭人少--欧洲西部--……
    ⒊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
    ①新垦区:巴、阿   较
    ②东亚、南亚、东南亚:传统稻米产区--商品率不高
    ③热带经济种植园--商品率较高
    ④原始农业
    五、世界主要粮食作物生产与分布
    ⒈小麦--温带、热带草原、亚热带季风……分布最广
    ⒉水稻--高温多雨、雨林、季风--中国、泰国
    ⒊玉米--美(1/2)
    按大洲--亚洲最多,欧洲最少
    按国家--中美俄印
    按人均--北美洲、大洋洲最多,亚洲、拉丁美洲较低,非洲最少
    六、"粮食问题"
    不是总产不足,地区分布不均--客观
    ⒈实质
    发展中国家落后、贫穷,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主观
    发展经济,改变落后生产方式
    ⒉解决途径
    控制人口增长
    七、我国主要农业商品性基地
    ⒈商品粮--三江、松嫩、太湖、江淮、江汉、洞庭湖、鄱阳湖、成都、珠江三角洲
    ⒉商品棉--沿江、沿河、江汉、黄淮、新疆
    油菜--长江流于"北移南迁"
    ⒊商品油
    花生--沙土"山东,四川"
    ⒋商品糖--"南蔗北菜"
    太湖平原△
    ⒌出口农业基地--三个三角 珠江三角洲△
    闽南三角洲△
    第三十二章 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
    采粮
    一、工业
    加工
    重工业--生产生产资料
    ⒈分类
    轻工业--生产生活资料
    ⒉工业的发展
    工业革命 时间 标志 工业分布、部门
    1
    18世纪
    蒸汽机
    纺织
    钢铁
    走向集中(英)
    2
    19世纪70年代
    电气化
    汽车、飞机
    石油、、电力
    (鲁尔、美国东北部)
    3
    20世纪50年代
    技术
    新能源
    微电脑 航天
    宇航
    生物技术
    二、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土地
    水源
    ⒈自然条件 资源--采矿
    能源
    环境
    社会协作条件
    ⒉经济条件   原料
    三接近 燃料--冶炼厂
    水运  消费
    ⒊交通运输 公路
    铁路
    海运
    ⒋劳力、技术   服装--
    ①劳动力密集型
    电器装配--特区
    飞机
    宇航
    ②知识密集型  电力
    化学 "硅谷"
    电子 "硅岛"
    ⒌环境因素    "硅三角"
    无污染--市区
    轻污染--近郊  下风、下游
    重污染--远郊
    三、工业布局的变化
    ⒈在新的燃料、原料基地,出现新的工业中心
    大庆
    攀枝花
    休斯敦、新奥尔良
    阿伯丁(英)
    美
    俄
    ⒉由集中趋向于分散 英
    (发达)   日  本州
    集中   德
    (发展中)
    鲁尔区
    鞍钢
    ⒊"煤铁复合体型" 包钢
    马鞍山
    美东北部
    日本
    "临海型" 宝钢
    福斯、敦刻尔克(法)
    "临空型"(飞机、高速公路、铁路)
    电子工业(人才、环境)
    四、中国主要工业区、工业地带
    ⒈沿海
    ①辽中南(重工业)--沈阳、鞍山、大连
    ②京津唐--第二大综合性
    ③沪宁杭--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和效益最高
    ④珠江三角洲--轻
    经济特区--加工
    沪宁杭
    湘中--有色金属
    ⒉沿江 武汉(纺、钢)--鄂西(汽)
    重庆(钢、水电)--宜昌
    攀枝花(■)--乌江(水电)--六盘水(■)
    徐州 ■
    开封 化肥
    ⒊沿陇海线 郑州 纺织
    西安 飞机、显像管
    洛阳 拖拉机
    兰州 化学
    第三十三章 人口和城市
    一、世界人口增长
    ⒈18世纪产业革命前--缓慢
    ⒉18世纪产业革命后--迅猛
    ⒊20世纪70年代以来--变慢
    欧、北美--最慢(停止、负)
    地区差异 
    亚、非、拉--最快
    ⒋中国:13亿人口
    ①人口总数最多
    ②人口年轻化
    ③生育--人口基数太大,净增加人数多
    ④基本国策--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二、世界人口分布
    ⒈衡量标准
    亚1/2    东亚、南亚--文明古国、农业
    ⒉分布    稠密区 欧洲西部--商业、资本主义、工业
    亚非拉70%   北美(东北部)--金融、工业
    干
    稀疏区 湿 高纬
    寒
    热 高山
    第三十四章 人类和环境
    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为+自然)
    二、人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
    自然原因
    三、环境问题
    人为原因☆
    ⒈滥采滥用自然资源
    ⒉任意排放有害物质
    ⒊城市人口膨胀
    ⒋大型工程建设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