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9 > > 详细内容

加强化学实验教学    实现德育育人目标_化

加强实验教学    实现德育育人目标

山东省无棣县马山子镇中学  251907  张殿锋  信秀华  05436585465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素质教育较好地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以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情操、文化知识、身体心理素质、劳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为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健体,审美打下扎实基础。因此,素质要求教师要以德育为本,以教学为主.本文拟从化学实验教学的角度,谈谈加强实验教学,实现德育育人目标的粗浅体会。

    一、突出学科特点,增强的参与意识

    实验是研究的基础和必要手段,而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化学实验中参与越多,对化学科的“感情”就越深厚。我进行了以下五个方面实践:①将初中85个演示实验中的18个改为边讲,边学生分组实验,并精心设计。例如:做“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实验”前,要求学生在课下预备一只潮虫等的小爬行昆虫,这样在课前便激发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上课时,让学生分组完成该实验,并增加在烧杯中预先放入小昆虫的实验。这一实验不仅在课堂上气氛热烈,而且增大了课堂容量同时验证了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且为怎样验证地窖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否过高的发散思维做了有利的铺垫。②开展实验基本操作竞赛活动,不仅增强了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也规范了基本操

作。开展趣味实验活动。如“鲜花怒放” 、“烧不坏的手帕” 、“神奇的铜树”等十几个实验,奇妙的变化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思索。④建立科研小组。研究并实现变废为宝,从学生实验“氢气的制取”留下的废液中,回收硫酸锌;用废铜丝制备硫酸铜;利用所学知识来识假、识劣,如对市售化肥硫酸铵、纯净水优劣的鉴定等.⑤让学生参与某些易操作的演示实验。在加强化学实验的教学中,由于在内容和设计方面,已经考虑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求知欲望,所以,更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亲身感受中,增强了参与意识和是学习主人的意识。

  二、加强分组实验中的组内成员的合作,增强的合作意识   

    近年来,致力于成功学研究的学者认为,我国需要具有独立自信,而又乐于集思广益的合作型人才,这是成功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当前,世界范围内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要求研究必须走向集约化。过去那种单门独户的实验室式的经典研究已经落伍,中国的科技事业亟需大量集约型科研带头人。所以“合作意识”不仅是良好个性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科研不可缺少的一种素质。在加强实验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合作意识”的渗透。例如:在学生实验和第二课堂的趣味实验时,要求(每个小组两人)在进入实验室以前,要填写实验预习报告,报告中要注明操作者(把实验内容分成两部分,每人首先完成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对换)。实验时,在教师指导下,非操作者负责“监督”(及时指出操作不当之处)和实验过程的必要记录。这样,使全体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都得到提高。实验基本操作竞赛也是以组为单位,既可当选手也可当裁判。裁判员先集中学习竞赛内容,归纳操作要点,讨论评分方案,最后经教师审核确定。为了达到安全、正确、快速,组员们献策,选手主动聚到一起研究各个细节。科研小组以四人为一组,一人为组长,一人负责执笔,针对教师提供的教材或收集的疑难问题,由组长组织讨论,确定实验方案,最后由教师认可,再分头准备。每次实验结束时,对配合默契、效果良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并请组长简单介绍密切配合的经验。经过培养与训练,的“合作意识”大大增强,不但乐于合作,而且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三、渗透方法,培养求真精神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令炎黄子孙至今仍引以自豪。但为什么现代产生在西欧而不是中国?中国古代领先于西方的大多是技术,而不是科学;科学思想的培养工作长期被忽视;这是中国长久以来发展不及西方的原因。在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引下,党中央明确提出“科技是第

一生产力”,“走科教兴国的道路”。所以,让“科学思想”和“素养”在的头脑中“扎根”,不仅是本身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科学思想包含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道德、科学价值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均可在中学实验中得以体现。要创造条件树立的正确观念,变“有疑问问”为“有疑问做实验”。笔者认为“科学思想”中的“态度”是核心,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导致探索,探索需要方法,所以“求真”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实验,激发的“求真”欲望。例如,在学完“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时,可提出“将二氧化碳通人澄清石灰水有何现象?”大部分根据课本上的知识回答:“变浑浊”;少生回答:“先变浑浊,继续通人二氧化硫又变澄清”。教师当场演示,结果符合学生的预料。有提出疑问:“这是为什么?是不是在做实验时搞了鬼?”,对这种大胆的怀疑,教师应表示赞赏,立即取刚才实验的澄清石灰水,请该生用玻璃管往里吹气,结果出现浑浊然后又澄清,杯疑被实验否定,这时学生的思维又活跃起来。于是教师将这一问题交给“科研小组”,要求他们自学溶洞的形成且综合学生看法,设法寻求合理解释。实践证明,在“求真”意识的支配下,就以积极的姿态投入,不断地探究、思索、发现,同时,也不断地体验着怀疑、惊讶、自豪、成功和喜悦等情感,“求真”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四,训练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主要包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意识支配行动,行动加上能力,才可能产生良好的结果。所以,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时,应注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