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9 > > 详细内容

历史教学与马克思主义教育_历史论文

教学与马克思主义

    提要 本文指出,在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讲清人民群众是创造世界的动力,正确认 识杰出人物在上的作用,引导掌握阶级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 教学 马克思主义 唯物史观

   

    历史教学应当通过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讲授,以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来 青年一代,培养他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用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观察 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对进行马克思主义贯穿其中。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讲清楚“人民群众是创

    造世界的动力”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 、住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唯物史观 认为,劳动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的真正主人。没有劳动人民从事生产活 动,就不能解决人们的物质生活问题,人类就不能生存,更谈不上社会的发展。因此,社会发展史归根到 底是生产力、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物质资料生产者即劳动群众的。

    有了这个基本认识,再进一步结合史实引导认识,劳动人民从事生产活动所提供的物质生活资料是创 造精神文化财富的物质基础,一切文化艺术的创造和发展,追根溯源,都来自群众的实践。

    上,劳动人民直接创造了大量光彩夺目的精神文化财富。语言和文字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发 展的;上许多优秀的建筑、雕刻、绘画、诗歌、、舞蹈的创造,都出于劳动人民之手。同时,在劳动 人民中,还涌现了许多杰出的家、思想家、发明家、文学家、艺术家。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这些生动的 事实,引导认识劳动群众是文化的真正主人。

    在历史教学中,还必须结合史实,着重指出劳动人民推动前进的这种“决定”作用,在社会大变革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