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_幼儿园环境创设
环境育人是现代幼儿教育的一大特点。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言:“儿童认知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积极主动建构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列为重要的原则。
教学活动中如何为创设宽松的环境?在实践工作中,笔者发现:
第一,观察了解,尊重个体差异。
由于遗传、环境、家庭情况各有不同,幼儿个体间存在一定差异。应正视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使每个在宽松环境中,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未来社会需要多样化人才。古人云:直木适做梁,弯木适做梨。应为每个提供适宜自身发展的空间,尊重个性,尊重个性发展。
第二,胸中有目标,时时有。
包括学期目标、月计划、周和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教育目标。教育目标是园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整个过程中,要始终正确、清楚、全面解和把握相应的内容和活动方式。
在一次活动中,当将各种广告色摆到桌上
时,一群幼儿围过来观看,一不小心碰洒了调色盘。各种不同的颜色迅速被放在一旁的宣纸吸起,白色的宣纸立即被浸染了。孩子们愣在那不知所措。此时,马上想到教学目标中有晕染活动。于是,打开被浸染的宣纸,鼓励参加晕染活动。孩子们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一张张“弄脏”了的纸,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
学习应该是随时的,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遇到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学习的需要时学习才是有效的。在“找春天”的活动中,一个小朋友在草坪上拾起一只塑料袋交给老师。于是,“找春天”就变成“保护春姑娘”了。老师鼓励小朋友拾起草坪上的垃圾,并按质地分类带回教室。在组织幼儿讨论中,让明白,如果我们不捡回这些垃圾,那草坪就变脏了,春姑娘就不美了。
“那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些垃圾呢?”为幼儿提供了:水、火、沙等请来处理垃圾。塑料袋在水中不能溶化。纸虽然溶于水但使清澈的水变得非常混浊。用火烧的方法,小朋友认为燃烧时刺鼻的烟气一定有毒。只剩下选沙子埋垃圾的小朋友了,他们表现出得意的神情。可扒开沙子一看,垃圾都没有变化。
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对环境保护有了新的认识。提高了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学期教育目标中的环保,就这样自然生成了。
第三,营造宽松、平等、愉快的精神环境。
《纲要》在“精神环境”创造方面,重点强调三种人际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师生关系。
应该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积极性;工作要灵活、有创造性。
孩子是喜欢动手的。在一次折小青蛙的活动中,折得快的小朋友,一会儿就折了二三只,呱呱呱地在桌上、地上玩。而折了一只青蛙的小朋友就很委曲:
“我的青蛙没朋友。”坚持要再折一只。可教学
活动时间有限,怎么办?当然要满足孩子的愿望,于是我就把活动延伸到户外分散活动时进行。于是师生一起为小青蛙找来了小鸟、天鹅、小兔等许多朋友。孩子们非常尽兴,一整天都沉浸在快乐之中。
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外部因素,无论是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侏罗·朗格郎的广义环境观,还是我们今天反复提出的“环境育人”原则,无一不是说明环境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孩子成长需要和谐的环境,我们的任务就是要为创设宽松、愉快的环境,这是开展素质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