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幼儿室内大肌肉运动的研究与实践_幼儿园托班专题
一、对开展三岁以下室内大肌肉运动的认识与思考
随着教育、体育事业的发展,运动游戏也在不断发展。其作用日益增长、价值逐步深化。特别是0~3岁幼儿阶段是听、视、皮肤、平衡等感觉发展的重要时期,发展速度很快。时间、空间和运动知觉也开始发展,但水平很低,钻“洞”时经常碰到身体、四散跑时容易发生碰撞。去捡滚动的球是个比较困难的任务,即使球滚动的速度很慢,也常让球“跑”掉。他们注意力稳定性差,随意注意处于萌芽状态,当他们去捡球时,会被草丛中小花所吸引而忘记去捡球。这些均说明了0~3岁虽然已先后学会了简单的走、跑、跳、投、爬、钻、攀等基本动作,但各种动作都存在着不协调、不准确、力量差的特点。
我园紧紧抓住这一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开展了“0-3岁幼儿室内大肌肉运动”的教育研究工作,思考了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教育更加适合3岁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如何通过感兴趣的运动游戏提高身体素质?如何将大肌肉运动与多种目标有机结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尝试的开展了初步的研究。
二、0-3岁室内大肌肉运动的研究与实践
(一)创设适宜环境,为主动活动提供条件
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既是有组织的环境。环境的设计与安排就必须以幼儿生理、心理特点为依据,必须符合幼儿身体发展的需要,并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同时还要有宽松的精神环境,保证积极主动、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
1、依据身体发展的需要,提供安全的活动场地
依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为创设了宽敞、平坦的
活动空间,因此我们将幼儿进餐场地移到走廊,并将其布置成“家”的感觉,白白的墙壁悬挂绿色的叶子,上面结满了香蕉、葡萄、苹果……,温馨的壁画给予孩子们宽松、愉悦的好心情;并对拓宽的活动室的墙壁进行了软包,铺设了无毒、无味的地垫,拆除了幼儿自由交往的隔断,布置了赋有亲情、温馨、色彩鲜艳的娃娃家、建筑乐园;为了更好的开展室内大肌肉运动,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增进了小巧、富有童趣的摇摇乐、室内小滑梯、小蹦床、海洋球、变异的走、爬、投等中小型器械,使每名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同时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2、结合本园实际,为制作适宜的活动材料
孩子们利用器械进行钻、爬、攀登及平衡等各种动作的练习,不
仅身体素质得到练习,而且团结友爱、勇敢与克服困难的良好品质也相应得到发展。另外,我们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深入研究适合3岁前的活动材料,在颜色上、大小上、形状上、作用上挖掘潜力,并达成共识,即:制作玩具要色彩鲜艳、柔软、有趣、品种少,种类多,突出一物多用功能。随后又组织全园本着实用、节俭、节约、有作用的原则,利用多种废旧材料制作操作性较强、启发幼儿兴趣的玩、教具。如:利用废旧纸盒制作的火车,就是用多个废旧纸盒做成的一个个车厢,车厢分解后就是一辆辆的小汽车,既可以练习幼儿走和跑,也可以练习幼儿钻和爬等动作。又如:选择色彩鲜艳的软布制作成鱼的形状,再用布缝制成一片一片的鱼鳞,鱼鳞前面用子母扣、尼龙扣进行与鱼的连接,此项活动锻炼了幼儿小手指的灵活性。为了更好地体现一物多玩,我们又进行了研究活动,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如:鱼的肚子可用拉锁,拉开里面装有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鱼鳞,再用这些鱼鳞去找与它一样的鱼的身体部分;也可以作成鱼的一家(大鱼、小鱼)等,这样做即可锻炼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又可让在操作中找规律、在
活动中掌握一定的知识。这种教研活动使们的思路不断开阔,达到真正为而服务。
3、提供宽松、平等、和谐的育人氛围
正确认识在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指导艺术,引导幼
儿主动的探索、解决,促进幼儿身心素质的主动发展。教师的一个微笑、亲吻、赞许,都会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由、愉快、有安全感,而这些行为也正是0~3岁班教师所应具备的良好素养。为做好这一点,我园对3岁前教学班的教师进行了如下工作:(1)派参加北京市0~3岁儿童教养工作学习班,加深理论学习(2)召开家长会,征求广大的建议(3)从教师的态度、责任感出发加强学习(4)积极参加石景山区教研工作,承担教研任务(5)多给机会外出学习与参观。这种给教师一定的任务、给教师一定的要求、给教师一定的空间的做法定会使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定会形成宽松、相互接纳的工作氛围,在这种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运动游戏,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
运动游戏动作是运动游戏的主要结构成分,是决定运动游戏功能的主要因素。丰富多采的运动游戏有利于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针对内容我们在基本动作方面进行了实践:
首先,在走、跑基本游戏中,针对学期初幼儿年龄小,走、跑不稳,协调性差的特点,对教养班的器械与玩具有针对性、分阶段的投放而不是一次到位、一股脑的投放,其目的:(1)在已有的空间同时再度扩宽空间,以防相互碰撞。(2)以近期的目标为主有目的、有深入
、有连续性的投放并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开展了“一带一”活动,即:提供用布做成的汽车模型做车厢,大班幼儿在前面跑,小班幼儿抓住车厢跟在后面,这种“一带一”的游戏活动,使幼儿消除了紧张的情绪,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促进了走、跑动作的协调和身体能力的发展。同时体验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乐趣。接下来,我们又开展了静悄悄走、前脚掌走、高抬腿走和跑、持物走和跑、直线走和跑、曲线走和跑、螺旋形走和跑等活动。??????????
其次,在跳跃及投掷方面针对幼儿在双脚离地跳及投掷性较弱这一方面,开展了由幼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游戏活动“跳起拍球”,首先在教室内悬挂一些由幼儿、、家长制作的废旧报纸、泡沫网制成的球状物,让幼儿练习双脚离地跳起和挥臂击球动作,在亲近的体肤接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家长的参与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与鼓舞,我们在近一年的工作中,先后三次组织了亲子活动,如:利用晚上接待的时间,拿出家长在家事先做好的小飞机、小投掷物等“小礼物”利用三楼的户外场地,让幼儿与进行有趣的投掷比赛,“我比你投的远”、“我爸爸比你爸爸扔的高”……,在自然而然活动中掌握了新的本领。而父母通过这一活动回到家后又对自己的“小礼物”加以重新包装,逐渐的我园小班的户外玩具丰富了,参与程度越来越高,相继又开展了单脚跳、双脚跳、模仿性跳、降落伞、手榴弹、扔沙包等活动。
&
nbsp; 再有,爬是幼儿最喜欢的运动活动,是发展身体力量和协调性有效的手段,是儿童早期发展智力的一种形式。爬主要依靠四肢支撑协调活动的移动方式,我们开展了让手膝着地爬、钻山洞、爬椅子等活动。
(三)在一项趣味性运动游戏中实现多个目标。
我们开展的运动游戏遵循了《纲要》强调的整体的思想。要
在不同的领域间注重相互渗透、有机结合,力求通过一个活动完成多个发展目标。同时注意多种组合活动应注意到的问题,即:激烈的跑、跳之后不安排平衡练习,快跑之后不做激烈的下肢运动,要体现运动负荷的节奏。依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组合的要求,先后开展了“老鹰和小兔”、“逛动物园”等运动游戏。其动作组合顺序是慢跑--模仿操(音乐)--立定跳远--钻、追捉跑--慢跑,这种动作多样,运动负荷先小后大,逐步上升,结尾平缓的游戏很受幼儿喜欢。由于有的旋律、节奏的变化,使得活动内容有趣味、变得生动、优美、连贯和自然,体会不同的感受。这种一个活动完成音、体两个内容四个发展目标的活动能够使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得到主动的发展。
总之,在开展0~3岁幼儿室内大肌肉运动的研究与实践的活动中,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们的孩子得以健康、快乐的成长,有效地促进了走、跑、跳等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我们的实践初见成效,我们将以此为起点,逐步延伸到其它的各领域,以促进0-3岁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