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9 > > 详细内容

小班探索活动_小班幼儿教育专题

 小班化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个别化教育是小班化教育的教育方法和指导思想,活动区则是实施个别化的最佳载体。所谓活动区就是具有幼儿年龄特点的,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去主动练习、操作、巩固已有知识,获取新的知识经验,满足兴趣、好奇心的场所。它是以提供适宜的活动区域,多样化的活动内容,情境化的游戏形式,让自主地参予活动为特征的。其作用:

 (一) 可以让不同发展速度和认知风格的根据兴趣、需要和能力来参予活动和探索学习,这是集体教学无法做到的。

 (二) 更能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实施个别化,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最佳场所。

 (三) 幼儿在活动区中的活动情况是更真实、更直接地观察、了解,寻找最近发展区的依据。

 (四) 可以让自主地学习,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地方,因而对他们的个性展示和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一、 活动区的安排充分考虑利用小班化的优势

 (一) 合理安置各个区域

  活动区一般由益智区、美工区、计算区、语言区、建构区、表演区、区、生活区及区等组成,在进行区域设置时首先要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和活动的需要来进行,不必每个区的种类都一定要配齐,而是应根据本班工作的实际来安置。虽然小班化使有了更多的

活动空间,但仍须注意:1.各个区域可以小家具分隔开,但要便于幼儿的自由选择和观察。2.操作性、合作性强的热闹区域和安静的区域要分隔开,减少互相干扰。3.材料的摆放要便于幼儿选择和拿取。4.区域的划分要注意的身心发展,如:阅读区要安排在光线明亮处,益智区可安排在安静区域以减少注意力分散,美工区的安排要近水池便于清洗等。

 (二) 合理选择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的选择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之一,也是活动区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小班化使有了更多的活动时间和机会,也可使更细心地观察和指导,为了避免"放羊式"和"高控制",在内容选择时要注意:

 1. 安排的内容要丰富有趣,有吸引力。如美工区的玩色,由印花布,变色的水,吹画,调色师等许多活动内容组成,丰富有趣的活动会使流连忘返。

 2. 内容的安排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既可吸引幼儿参加活动,又能激发继续活动的兴趣。

 3. 选择生活中的知识内容,注意多元文化的吸引。如:认识蔬菜,可在活动区中分菜,捡菜,还可进行简单的蔬菜拼盘、造型。可让认识邻国的国旗,准备些介绍世界名胜,著名风光的图片等。

 4. 选择内容要注意幼儿的年龄差异和个体差异,使孩子想玩,会玩。例如:小班的娃娃家,生活区中有舀米、喂饭;运动区中有送货等带有表演或角色性质的

活动内容,让孩子在自我表现和发展的同时满足他们的认知需要。中班可选些锻炼技能(剪、贴、捏)、探索知识、培养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表达力等)的内容。大班应选择难度略高的或较精致的技能锻炼内容,并注意选择培养意志力,注意力,独立性,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内容。

 二、 活动材料的投放注重有利于实施个别化

 (一) 投放材料要从因材施教入手。这是指既要从本班整体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准备活动材料,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的发展水平准备相应的活动材料,使每个都有适合的、感兴趣的活动材料。

 (二) 投放材料要注意递进性和层次性。层次性体现在某阶段的幼儿达到这一阶段的发展水平,递进性则体现在不断地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例如:大、中、小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同样玩拼板游戏,材料投放上我们就有很大不同,小班为简单的4~6块拼图板,中班为较复杂的12~24块拼板,且边缘接缝也较难,大班的拼板不但数量多且有方向顺序上的要求难度最大,这就是有层次性的材料。再由幼儿剪纸为例,是由剪不光滑→能沿线剪→能折剪、剪厚纸→会镂空剪发展的,我们提供了随意剪(调料)、剪直线(薯条)折剪(做花)镂空剪(剪纸)这些材料,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去选择活动材料,在不断地成功后向高层次发展。

 (三) 投放材料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有了兴趣参与活动,是完成目标的基础。例如,让小班孩子学习扣揿钮,单用衣服练习显得太单调了,老师想出了做毛毛虫的方法,让孩子一节一节地扣揿钮,孩子在这些憨态可爱的毛毛虫诱惑下很高兴地练习起来了,没多久,人人都会扣揿钮了。有些材料除了来准备以外,也可以让幼儿共同参与。让的作品为范例,可以增强孩子的自豪感,并在

活动中互相竞争提高能力,手工区剪下的花边等不丢弃收集起来既可作为下次活动的材料,表演区各种手剪纸偶头饰都是孩子自己创作的作品,调动了每个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 投放材料要力求多样化。这主要是指完成目标的形式要多样,材料的功能要多样,材料的品种要多样等。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五) 投放材料要注意幼儿的创造性思维。1.提供的材料要给幼儿留有想象的余地。2.提供的材料要设置一定的障碍,让想办法解决。3.充分利用原始材料废旧物品等。

 三、 充分体现的作用

  教师是活动环境创设的总设计师,并在活动中担当多种角色。她是活动材料的准备者,活动的参与者,活动过程中的观察者,个别孩子活动中的指导者,活动结果的评价者和活动成效的鼓励者。因此,还要做到:

 (一) 转变观念,确立儿童主体性理念,把尊重、理解的思想、观念转为具体的行动。

 (二) 的指导由显性向隐性转变,以隐性为主,从具体指导转变为启发、提示,给自主发展的空间。

 (三) 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和特点,积极与互动,尤其要引导

之间的的互动,这样各类活动会有更大的收获。

 (四) 善于发现问题,并适时采取措施。面对孩子的发展情况,要能够观察、分析,反思和寻求突破。

 (五) 要善于等待,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学习,因为对来讲活动过程更为重要,因此不必过分强调结果。

 四、 遵循原则

  在活动区的探索中大家已有多种活动方法和形式,我园从个别化角度出发,在活动中坚持遵循以下原则:

 (一) 适宜性原则。这是活动区创设的基本原则,从调动幼儿积极性出发,活动区的安排要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安排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让每个孩子都在适宜的活动中找到合适的活动来发展自己,同时要逐步提高要求,使之与不断发展的的现有水平相适宜。

 (二) 自主性原则。幼儿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区域内容,决定活动时间,活动的过程也靠幼儿自身的努力来完成。我们的思路是:搭台,提供"道具";登台,自主"品戏"。

 (三) 发展性原则。活动区必须以促使幼儿发展为根本出发点,让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把知识学习的过程转为智力

活动的过程,把目标转为有针对性地设计活动内容、投放材料,在活动中培育和发展注意力,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等。

 (四) 全面性原则。活动区安排要有利于身心和谐发展,要把环境和活动,内容和手段,保育和看成一个整体,区域安排,材料准备等物质环境的安置要考虑的生理特点,活动过程中要创设健康、平等、自由、宽松、愉快的心理环境。

 (五) 多样性原则。活动区域,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必须是丰富多样的。每一区域可有多种内容供幼儿选择,每一内容可有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活动材料安排,活动过程中要有多种指导方式,让有多样的活动方式和丰富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形式。

 五、 体会与启示

 初步的探索实践已使我们体会到了甜蜜的收获;孩子们对学习,始终保持着一份愉快的心态,在活动中他们的探索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大大增强,这是在集体教育中无法面面俱到的,这也是个别化的优势所在。在探索与实践中,我们体会到:

 (一) 实施个别化教育不仅是教育方法上的改进,还应该作为指导思想,不仅要在活动区中进行探索,还要在其它各项工作中实践,必须坚持不懈地探索。

 (二) 必须走出传统的思维定势,更新观念,要把以往设计的"规定动作"改为

的"自选动作",既要有引导,更要注重启发,创设一切条件使每个孩子获得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三) 实施个别化,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正确的观念,而且要有创设、组织的技能技巧,教师要成为较高水平的多面手,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的培养工作放在园务工作的重要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