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纬度分组教育与促进幼儿发展_合作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天上午,在我园的西操场幼儿户外活动区域出现了这样的场景:我班幼儿y同小班w一起在爬坡。当爬到三分之一的地方时,w小朋友突然停止了,眼中含着泪。这时,y在w的耳边轻轻说了些什么,w就擦干了眼泪,继续向前,直到结束。看到这些,我就去问y小朋友:刚才你一句话就让w不哭了,并能勇敢地爬完,真了不起!你说了些什么呀?y小朋友回答道:我告诉他前面还有好玩的东西。我又问:你是怎么想到这么好的话的呢?y小朋友告诉我:在我小班的时候,一位小哥哥也这么说过。这件事很容易被忽视,而y小朋友的回答引出了我们对多无分组如何深化、如何细化的思考。
不同年龄组的幼儿依据不同主题的做法,在我国开展“综合主题教育”已坚持了多年,而这件事让我看到了多纬度分组教育的一个特点,即幼儿对某一教育活动的可接受性是会因不同年龄间的互相影响而大大增强的。此后我加强了这方面的实践,拓展了多元分组教育个的“元”,促进了“综合主题”的不断深化。
一、多纬度分组的要求
近年的实践,使我感到要真正通过多纬度分组。让每个都学会参与合作与协同活动,就应该十分注意方向的递进,逐步达到预定的要求:
(一)多纬度分组必须要有明确的主题
多纬度分组把不同年龄的幼儿编入一个组,开展各类活动。如果没有主题,放任其松散自由地活动,幼儿间的交流就十分困难。年长的幼儿会不知要做什么、要说什么;年幼的小朋友也无所适从,这样多纬度分组也就徒有虚名了。我们比较重视每次活动都围绕一个主题,如:春节过后的“拜年”活动、中秋时节的“赏月”活动、观看菊展等等。有了主题,就会不由自主地围绕着这一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生动的
活动、对话、交流等,起到互相影响的效果。
(二)多纬度分组活动时,“组”的大小要适宜
分组的大小,对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作用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过大的分组不宜使大班幼儿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过小则会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即使大班,他们自身也是孩子。我们在开展多纬度分组时应根据活动的主题及要求灵活调节“组”的大小。如带小班幼儿熟悉幼儿园环境“玩滑滑梯”、“爬斜坡”这类简单活动时,就让一个大班幼儿带一个小班幼儿,在迎接“六一”、庆“国队”各班开设智力活动时就安排3-4名大班幼儿带2名小班幼儿活动。这样有利于大班幼儿群策群力,带好小弟弟小妹妹。另外,在听会、看表演时则以2-10名幼儿甚至大班集体表演给小班幼儿看,这类较大的活动对小班看表演时遵守规则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总之,多纬度分组中“组”的大小完全依据主题内容,切不可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
(三)多纬度分组要持之以恒
在多纬度分组教学中,我们看到不同年龄的幼儿按一定的主题进行分组,利用伙伴间的互相影响、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的可接受性大于幼儿与和对他们的影响。同时我们也看到,任何技能和习惯的反复可产生动力定型。对已接受的规则、行为也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淡化,我们不能指望一次
活动就能让稳固这些规则和行为。因此在开展多纬度分组教学中,我着力把这一活动贯穿于整个三年的主题之中。就以我班为例,刚进幼儿园时,他们由大班和中班的幼儿带着活动,到中班时,他们已能带小班幼儿活动,同时也能接受大班幼儿带他们。到了大班时,他们不仅带小班幼儿,还要带中班。这种持之以恒的做法效果非常明显,本文开头提到阶情形就是一例。
二、多纬度分组活动初见成效
近年来,在开展多纬度分组活动时,我不仅事先预设好主题,注意分组的合理性,而且使之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这一多纬度分组教育已经收到了初步的效果,并对“综合主题”的不断深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对小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小班在多纬度分组活动中接受性明显优于其它分组形式。
在活动中,小班幼儿显得愿意接受哥哥姐姐的建议和模仿他们的行为。例如,我园有一小班幼儿,外婆送他来幼儿园时,他经常会哭,此时外婆也会哭,同外婆分了又合,合了又分,有时分合的次数多达20多次。也多次与该幼儿和外婆交谈,但收效甚微。最后我就请平时带他的小姐姐去劝该幼儿,小姐姐一去就拿出玩具和小弟弟玩,分散了该幼儿的注意力。然后小姐姐用她独特的方法劝小弟弟,告诉他不能哭。以后该来
幼儿园哭的情形逐渐地减少了,大约过了两周左右,该幼儿来园就不再哭了。另外在多纬度教学中,哥哥姐姐邀请弟弟妹妹看表演会时,老师发现当哥哥姐姐手拿自制沙球,一边手击沙球,一边演唱歌曲“水果恰恰”时,弟弟妹妹在台下目不转睛,并跟着音乐的节奏挥动起了小手。表演会之后,小朋友们都在议论:小班的弟弟妹妹在看我表演时,他们的小手也在动哎,他们肯定很喜欢我们的“水果恰恰”。如果他们再想听,那怎么办呢?于是他们商量后决定录一盘“水果恰恰”的音乐磁带送给弟弟妹妹。当弟弟妹妹再一次听到“水果恰恰”的后,他们想学唱和敲击沙球的愿望再一次被激发。第二天,小班的弟弟妹妹自发地带来了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沙球。几天后,他们在没有教的情况下,学会了歌曲和击打沙球的本领。
2.多纬度分组可促进小班形成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
小班幼儿刚人幼儿园时对规则规范行为是模糊不清的,而大班幼儿此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让他们在一个组内开展活动,互相交流,小班幼儿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并逐步形成一些规则和规范。例如,刚入幼儿园时,大多数幼儿上下楼梯双脚不会轮流交替走。我就因势利导大班幼儿:你们能不能让小弟弟小妹妹像你们一样双脚轮流走呢?他们高兴地搀着弟弟妹妹一遍又一遍地示范双脚轮流交替走的方法。没几次,小班的幼儿在哥哥姐姐的帮助下就学会了双脚轮流交替走楼梯的方法。上下楼梯不算大事,但这对小班在其它方面自觉接受较规范的行为是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