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9 > > 详细内容

如何在打击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注意力_幼儿的数学思维

 

如何在打击乐活动中培养的注意力

            -----117医院园   宋莉

 

一、问题的提出: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则恰恰相反,目的特定,有一定的目的任务,而且需要意志努力。在阶段,无意注意占优势主导地位,有意注意则刚刚萌芽,有待发展和加强。

有意注意对人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保证人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使之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幼儿注意力自我调控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对幼儿的创造性,判断力和思维及协调等综合能力的发展起关键作用,影响到幼儿个性的培养和塑造,这不仅是幼儿阶段身心健康成长所必需的,而且也是他们成长后生活、工作得以发展所必需的,对其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能力起着决定作用。怎样在充分利用幼儿的无意注意的同时,培养幼儿的有意注意就是我们现阶段的重点。

有调查表明,音乐比其他事物如图片、语言等刺激物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打击乐活动作为幼儿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能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意识(能力)、创造意识(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让在打击乐活动中获得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自我的能力,以及认识他人、与他们进行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注意力水平的提高。

以往

教师在打击乐活动中教的意识强,完成成品的愿望迫切,较多地运用消极的方法,机械地进行训练,幼儿为了的教而学,不断地练习、练习、再练习。使幼儿来掌握,但这种示范——模仿——练习的方法,容易出现倦怠情绪,导致注意力分散。

我们试图通过打击乐活动,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换。发展幼儿注意力的指向性和稳定性,开展各种针对发展幼儿注意力的节奏游戏,帮助在游戏中提高注意的持久性,

二、在打击乐中影响注意力的因素:

(一)、生理和心理的疲劳。

长时间的持续学习所生产的疲劳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有兴趣的学习到逐渐淡漠,兴趣消失,继而产生倦怠,注意力涣散,以致不能把握学习的要点,陷于迷茫状态,第二阶段,逐渐感到疲劳,情绪上不愉快,注意力更加涣散,对学习有了厌倦之感,第三阶段,感到疲惫不堪,不能再坚持学习。勉强学习,只会起相反作用。

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从接触乐曲到完整掌握,要经历熟悉乐曲——感受节奏——身体演奏——乐器演奏等几个过程,所耗时间较长,重复次数也较多,如果不注意调节,长时间反复地机械重复,就容易引起生理和心理的疲劳,导致注意力的涣散。

(二)、意志品质和气质品质的不同。

    每个人的意志品质和气质品质都有所不同,是否具有明确的目的,是否善于抗拒诱惑,这些方面的差异是影响幼儿注意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胆汁质的人犹如夏天一般,热情外露,其典型表现是精力充沛,脾气急噪,行为兴奋性高,容易冲动。例如我班鹏鹏小朋友的特点就是“上课经常不遵守纪律,情绪难以控制,兴奋起来不举手就发言,能从椅子上坐到地下,平时常与同伴打架,脾气暴躁。”而粘液质的则比较安静,沉默寡言,坚忍,坚持性更好,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相对较长。

    虽然,从整体上讲,不同气质的人都可以做出同样的成就,但是,就的注意力品质来说,胆汁质的

幼儿比粘液质的更容易分散注意力。

(三)、缺乏自信心。

自信心是建立在幼儿自身能力的差别上的,对某一方面的能力较强,他就会表现出较强的自信,有兴趣,注意力集中,相反,如果对自己没有自信,就表现出对事物没有兴趣,注意力不集中。

例如:我班的辰辰小朋友,节奏感不太好,在拍打节奏时总是和别人不一样,显得特别引人注意,连旁边的小朋友都会不耐烦地对他说:“哎呀,你怎么总是打错呀。”几次下来,他就觉得自己是真的不行,不愿意参加打击乐活动。每次在活动中都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不看指挥、不听,导致更多的节奏错误,再次的恶性循环。

(四)、外界环境的影响。

   幼儿期的注意仍以无意注意为主,很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有一些是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的刺激,叫有益刺激,它包括颜色、声响。特意设计的音乐情景:如金色的房子、绿色的草地等。而有些刺激则阻碍了幼儿进行正常的活动,干扰了幼儿,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如:幼儿正在进行活动时,一个幼儿迟到了,那么,和的注意都会被意外的新刺激所吸引而暂时离开原来的注意对象。所以,应尽量创设有益刺激,减少意外刺激的发生。

 三、在打击乐活动中培养注意力的方法。

(一)、合理使用打击乐器。

    幼儿对能发出声响的东西都很感兴趣,非常喜欢摆弄乐器,在打击乐活动中,乐器在集中注意力的同时,也能成为分散注意力的诱因。

在组织活动时,如何运用好乐器这把“双刃剑”,让它成为影响幼儿注意力的良性刺激呢?首先,遵循幼儿好奇、好动的天性,让幼儿在活动前充分地认识、摆弄乐器,掌握使用方法。其次,组织幼儿装饰和制作乐器。有的乐器因为使用的次数比较多,如铃鼓,表面颜色不再鲜艳,在活动中就很少成为孩子们的选择。后来,经过孩子们的再次装饰后,也成了幼儿最爱的乐器之一。我和幼儿一起制作打击乐器,如:可乐沙球,在罐子上再贴上五彩条的电光纸。摇起来一闪一闪的。孩子们都觉得很漂亮,又是自己做的,很爱摆玩。色彩鲜艳的乐器自然就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最后,给他们讲了邱少云叔叔的故事,培养使用乐器的良好常规。(这一点将在后文详细阐述。)

(二)、合理选择,明确打击乐活动的内容与目的。

    上文中分析了影响注意力的因素,“声响”也是其主要因素之一。通常人们都喜欢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音乐,幼儿也不例外。幼儿听到喜欢的音乐,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节奏拍手,所以音乐的选择很关键,是集中幼儿注意力的第一步。如:《四小天鹅》,幼儿听了音乐以后,就不由自主的有节奏地拍起手、点起头来。其次,要认真分析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使整个打击乐活动饶有趣味。吸引和保持幼儿的注意力。再次,在活动中,应该引导明确本次打击乐活动的内容和目的。只要目的明确,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引导孩子带着目的去自觉地集中和转移注意力,可让他逐步养成围绕目标、自觉集中注意力的习惯。如在打击乐

活动:在活动前,我先告诉幼儿,我们今天要学一个新本领,学做小指挥,谁按照的要求去做,谁就能做今天的小指挥。在活动中就一直注视着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模仿着的指挥动作。等待着成为小指挥的后选者。

(三)、建立打击乐活动的常规。

良好的常规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有序地开展。所以建立打击乐活动的常规是很必要的。 为了让幼儿自觉地去遵守,我组织幼儿开展讨论,让自己制定活动常规。其内容包括:

1、听信号拿放乐器、交换乐器。

2、徒手模仿各种乐器演奏的常规。

3、演奏各种乐器的常规。

4、看指挥演奏的常规。

5、演奏乐器时相互倾听的常规。

6、整理乐器的常规。

养成了良好的打击乐常规后,活动更加有序,乐曲的演奏效果更佳,的兴趣就更浓,注意力也就更集中了。

(四)排除分心的因素。

    由于有些无益刺激也容易吸引的注意,当出现意外的刺激时,应该掌握处理这种意外的应激能力,不能慌张,尽量若无其事地给予冷处理,不应该让这种意外刺激干扰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在组织活动中一定要注意的一点:只要音乐开始了,不管是否有幼儿在聊天,都不要停止的播放,或让在欣赏、演奏乐器时听到你的呵斥,而可以采用眼神、抚摸等动作提醒。

我班的查阅小朋友每天都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才来,小朋友刚集中的注意力又被分散了。课后针对这一现象,我组织谈话,请他们自己想想

活动中可能突发的事件,和有什么好的办法能不影响别的小朋友?他们说了各种可能发生的事件:迟到、流鼻血、少了一张椅子、乐器的绳子断了等等。同时又纷纷出主意:能自己解决的事,轻轻地去做,不能自己解决的而必须要解决的事就轻轻地告诉配班,不大声喊叫、影响同伴。经过自己的动脑、讨论,印象就很深刻,实施起来比较好。

(五)、培养幼儿的演奏技能,树立的自信心。

幼儿自信心的树立建立在幼儿自身的演奏技能上,演奏技能有所提高,在活动中,就能得到取得成就的满足感。使幼儿更愿意主动地投入到打击乐活动中去。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增强的注意力。

1、鼓励大胆去做。
我们要把在打击活动中完成的每一次演奏活动,做为树立信心的机会,如,聪聪的节奏感不好,最简单的拍子都打不准,我鼓励他“没有关系,这个节奏很简单,听着,看着指挥就可以打好的”。孩子便很高兴地试着自己去解决这个小问题一旦成功了,他以后就不会再害怕打击乐了。
2、 使勤动脑,不做懒惰的人。
  只有在积极的生活参与中,才可能逐渐发现自己的能力,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如,杭杭发现三角铁总是不听自己的使唤,打击起来左摇右晃的,他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我觉得是不是三角铁上的绳子太长了,我捏不住它。”我马上表扬了他,让大家知道了以后要做勤动脑的人,于是,更多的小朋友更积极地去动脑,发现其他的新问题,找到新方法了。
3、相信鼓励他进行自我发现。
  成人要给提供一片自主的空间,让他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同同在看谱打节奏时,打出了错误的节奏,不要马上纠正,可以说:“你好象打错了一个小节,你能找到吗?”这样,同同会积极的发现错误,自己改正过来会比他一次做对,要更容易理解 ,更有成功的感受,并非常感激的帮助。

4、对要求适度。
  对事先提好

要求是正确的,但如果孩子原有的错误已经不再犯了,还在提这方面的要求就毫无意义变成罗嗦了。因此,对提的要求要切合实际。如,我班使用乐器的常规已经很好了,我就不再每次提这方面的要求了。而是有重点的提其他方面的要求。另外,不要向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只要他在进步,他就是最了不起的孩子,要看在眼里,并不断地给予鼓励。

我班有一个女孩子平时就特别胆小,每次回答问题,她总是不敢主动举手,第一次,我请她回答最简单的问题,打击最简单的节奏,她回答对了就立即表扬了她,她非常高兴,渐渐地,等她胆子大一些,我再对她进一步提高要求,请她作为小铃节奏的带领者,在多次的练习与肯定以后,她不再害怕了,愿意在大家的面前表演了。
  总之,自信培养的关键,在于幼儿自己对自己的认识逐步在不断战胜自我,肯定自我的过程建立起来的,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还给幼儿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自己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我们要给予充分的信任,而不是怀疑的态度。结果无论是对是错,幼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真实

[1]